王薇
在大班韻律活動的開展中,教師以合適的方式介入開放式圖譜不僅能保障幼兒的參與性與積極性,還能引導課堂設計向合理性、科學性的方向發展。教師要充分利用大班幼兒的特點對圖譜進行精妙的設計、恰如其分的運用,這將有助于音樂內容與幼兒自身的知識結構相結合,方便幼兒進行動作組合,使得活動的開展質量更上一層樓。
開放式是指對幼兒開放的一種學習與參與方式,即將主動權交給幼兒。具體來說,就是在課程開放、態度開放、資源運用開放的環境氛圍中,讓幼兒作為主體參與圖譜的設計與呈現,教師給予指導性的意見并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幼兒的反饋及時調整圖譜的內容或呈現方式。
本文查閱了相關文獻資料,觀察了本園內大班韻律活動中的圖譜使用情況,對園內大班韻律活動中圖譜使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一)教師高度管控課堂,圖譜封閉
大班教師在組織韻律活動時,為避免大班幼兒紀律差、做動作時不到位,教師會對課堂采取高度的管控,詳細解釋圖譜每一個表征符號的含義,幼兒只是被動接受。
(二)反復出示圖譜,重點樂段不清晰
當韻律活動中出現樂段比較長的旋律時,教師反復出示完整樂段的圖譜,完整樂段的圖譜復雜難懂,使得幼兒難以掌握重點旋律以及節奏。
(三)幼兒的主體性地位被忽視
教師出示的圖譜大多是教師事先設計好的,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僅僅讓幼兒了解圖譜中一些圖片或符號所代表的動作及含義,沒有給幼兒的再創作留有余地。
這些問題的根源都在于教師忽視了幼兒的主體性地位。就大班幼兒而言,在充分感知旋律以及節奏的基礎上,通過運用三年以來積累的動作,他們是能夠自主設計動作圖譜的。而如今大多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不愿打破教學的常規化,降低了幼兒在圖譜設計中的參與度。從這點來看,將開放式圖譜運用到大班韻律活動中十分有必要,它可以提高幼兒的創造力、欣賞水平,還能讓幼兒獲得成就感。
在大班韻律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以何種時機何種方式介入開放式圖譜設計環節十分關鍵。合適的時機和方式既能保障幼兒的參與性與積極性,又能確保設計的合理性、科學性。教師應將幼兒本位的原則牢記于心,對幼兒給予關注,對幼兒的需要和反應做出敏銳的判斷處理,細心捕捉有價值的信息,及時調整自身的教育行為。在敏銳觀察、時刻關注的同時,如果教師能夠在恰當時機和幼兒積極互動,那么對于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相當有益。
(一)圖譜相對開放,提前感知,提高幼兒參與度
開放并不意味著完全由幼兒主導,最終的呈現也需要教師加以整合。師幼合作設計某一韻律活動圖譜前,教師應當確立合適的圖譜結構,避免隨意性與盲目性,圖譜結構要依據音樂材料的組織與結構,用幼兒喜歡的表征符號進行排列,以表現無形的音樂要素、音樂特征等,并在需要幼兒再創造的樂段處留出明顯標志。在組織幼兒進行唱歌活動的同時,教師要盡可能保障活動形式的豐富性,通過一些特殊的手段和策略降低幼兒記憶歌詞的難度,讓幼兒在節奏上更為契合,這對于增加幼兒的自信心有直接作用。此外,教師要有針對性地組織活動、創設活動有關氛圍。
(二)創設情境,發揮想象
情境的創設對于開放式圖譜的設計十分重要。教師在組織韻律活動時無須規定具體的情景,可以給幼兒留有想象的空間,如果幼兒表達的情景符合樂段的特點或者貼合某些特殊音符的感覺,如純音樂《玻璃罩下的旋轉木馬》中“叮叮咚咚”的聲音很像雨滴滴在光滑的湖面上的聲音,即使樂曲傳遞的主題是夢幻樂園游玩的情景,但如果幼兒說到雨滴、星星閃爍等,教師都應給予肯定,讓幼兒在自己創設的情境中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
比如,為了讓幼兒對基本的韻律有所了解,筆者會結合圖譜來進行韻律講解。在《金色狂舞》活動中,我會讓幼兒仔細觀察教師的動作,并結合幼兒自己掌握的圖譜將其表現出來。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設計動作是將雙手放于胸前交替轉動,頭部隨著節奏不停搖擺。最后,我通過簡筆畫的方式,結合幼兒所表現出來的符號元素,完成了整個表演圖譜的繪制。這一過程不僅增加了幼兒的積極性,還提升了幼兒的學習效率。
(三)找準時機,適當介入
當幼兒在設計圖譜動作時,教師應該選擇合適的時機適當介入。
1.主動權交給幼兒,使幼兒更易于理解。當幼兒對于一段旋律或者歌曲沒有想法而不愿意自主設計時,教師可以充當他們的合作伙伴,以參與者的身份詢問他們是否可以一起設計圖譜。比如在《小老鼠和泡泡糖》活動中,我會先讓幼兒仔細觀察老鼠出洞的動作,特別是當老鼠遇到貓時“左看看,右看看”的表情和動作,然后讓幼兒結合自己想法整理表演符號。之后,我會幫助他們完成圖譜,并鼓勵幼兒跟著圖譜節奏進行韻律活動。此時的氛圍會有很強的代入感,幼兒能夠直接聯想到音樂所表現的情境,在輕松愉悅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2.豐富韻律教學模式,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教師可以讓幼兒將自己設計的圖譜動作表演出來。在表演過程中,幼兒可以通過自己的表演反思圖譜設計的問題。教師也可以提示幼兒加入一些優美的、有特色的動作。雖然圖譜的設計是開放的,但這種開放也是相對的,依然離不開教師的介入與指導。例如,我事先準備了單色櫻桃和雙色櫻桃,前者代表四分音符,后者代表兩個八分音符的合成。這種設計方式可以把抽象內容轉變為直觀內容,增加他們的主動性和專注力。實踐時我發現很多幼兒對句末的歌詞處理得十分混亂,對此我會通過櫻桃的大小、顏色來幫助幼兒進行區分。面積較大、帶著長長尾巴的櫻桃表示一個長音,三種不同的顏色分別代表“嘞、咦、哦”三種發音,這樣一來,幼兒的發音就會更準確,與旋律更契合。幼兒在對這些圖譜有所掌握后,后期學習就會變得輕松許多,教師只需要進行知識遷移,就能完成表演。
幼兒園韻律活動的有效組織與開展離不開開放式圖譜的有效運用。開放式圖譜是幼兒音樂素養提升的推進器,對幼兒的審美能力、創造力、想象力都有著支持和強化的作用。幼兒教師在組織韻律活動時應當充分考慮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參與圖譜設計,改變以往教師主導的模式,引導幼兒主動積極地投入到設計中,給幼兒更多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滿足他們自我表現的需要,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審美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開發區夏駕幼兒園珠江御景分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