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樂 周爍爍
摘? ?要: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幼兒最重要的學習方式。隨著游戲對幼兒的發展價值被普遍認可,“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已經成為幼教界的共識。《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教師要成為幼兒活動的觀察者、支持者和引導者。幼兒教師在幼兒最重要的活動——游戲中應扮演觀察者、支持者和引導者等角色。
關鍵詞: 幼兒教師? ?游戲活動? ?觀察者? ?支持者? ?引導者
幼兒是游戲的主人①,教師既要保證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體地位,又要讓幼兒在游戲中得到發展。那么,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究竟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才能完成這些“任務”呢?現將從“觀察者、支持者、引導者”三個角度論述教師在幼兒園游戲活動中應扮演的角色②。
1.教師要成為幼兒游戲的觀察者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只有了解兒童,才能教育他們。教師必須培養自己觀察兒童的愿望和能力,才能理解兒童的成長,教師的指責不在于教,而在于像科學家一樣“觀察”,揭示并支配生命運動的規律。她認為,通過觀察兒童,教師將學會成為一個理想的教育者。中國幼兒教育實驗的開創者陳鶴琴對自己的長子陳一鳴進行了總計808天的觀察,系統地研究了兒童的心理與教育,為中國幼兒教育科學化奠定了基石③(13)。因此,對幼兒行為的觀察是了解幼兒、成功開展幼兒園游戲的前提和重要環節。
幼兒在游戲中有最真實的自我表現。教師可以通過游戲,觀察幼兒的興趣和需要,觀察幼兒已有的經驗和現有的水平,觀察幼兒的進步和發展。這些觀察不僅為游戲的更好開展和幼兒的更好發展提供幫助,還讓教師更加了解孩子、了解游戲的本質和價值。
教師在游戲中觀察兒童,不僅要用一雙眼睛,更要用一顆心。首先,教師對幼兒在游戲中的觀察不能漫無目的,應該運用《指南》里各領域目標對幼兒進行觀察,觀察孩子的優點和進步,觀察孩子的困難和不足。當然幼兒的發展存在個體差異,每個幼兒在沿著相似進程發展的過程中,各自的發展速度和達到某一水平的時間不完全相同。這就要求教師有耐心,學會等待兒童。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的基礎上,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達到《指南》指出的發展“階梯”④。其次,觀察并不是走馬觀花式的一眼帶過,而要對幼兒的游戲進行深入系統的觀察和了解,同時懸置成見,推遲判斷,不要輕易下結論。
案例一:
某幼兒園中班的兩個幼兒在美工區游戲。在該游戲中,教師為每位幼兒提供了一塊畫著黑色樹干的畫板,還有許多顏色各異的紐扣。幼兒可以把各種顏色的紐扣粘貼到大樹枝干的位置做樹葉裝飾大樹。一個幼兒把各色紐扣擺滿了大樹枝干,大樹變得枝繁葉茂、五彩繽紛。教師夸獎該幼兒真能干,很會玩游戲。另一個幼兒的大樹上光禿禿的,一個紐扣樹葉的裝飾都沒有,反而在大樹的根部也就是畫板的最底下擺著一排紐扣。教師見狀上前詢問:“你怎么還不會玩這個游戲?大樹的葉子不是應該長在枝干上嗎?你怎么把紐扣都放到了大樹底下啊?”小男孩回答:“現在到冬天了,樹葉都掉光了,我放的這些都是已經落下來的葉子。”小男孩的回答讓老師怔住了。
別的小朋友和老師想到的都是大樹枝繁葉茂的樣子,這個小朋友觀察到了冬天樹葉飄落滿地的景象,他的觀察很仔細,見解很獨到。他不是不會玩游戲,相反很會玩這個游戲,他有自己的理解、想象和創造,他的思維沒有被固有的刻板印象所僵化。教師不應該責問他,相反應該為他感到高興。教師或其他成人不要急于下結論,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很有潛力的,我們要耐心觀察,或許會給我們帶來驚喜。
2.教師要成為幼兒游戲的支持者
教師在幼兒游戲中應做到“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突出幼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教師要起到“支持者”的作用,在幼兒需要的時候給予必要的支持。教師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的真正需求,然后給予孩子必要的支持,避免對幼兒游戲不必要的干擾。這種支持既包括物質上的支持又包括心理上的支持。
物質上的支持主要包括游戲環境的創設和游戲中玩具材料的準備。幼兒的游戲離不開游戲材料,玩具和幼兒的游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教師必須為幼兒的游戲提供必要的玩具材料,支持幼兒游戲的延伸。當兒童對出現的新材料一籌莫展時,教師可以示范材料的玩法;當兒童對材料已經“玩膩”不愿繼續探索時,教師可以展示新的玩法;當缺少材料或原有材料不能滿足當前游戲的需要時,教師可以幫助幼兒制作增添新的材料。
案例二:
在幼兒玩公交車游戲時,教師為幼兒準備了一輛只有一個“門”的簡易公交車,隨著游戲的進行,幼兒結合親身搭乘現實中的公交車的經驗發現真正的公交車是有兩個門的,分別上下客。現在的公交車只有一個門,乘客上下車非常擁擠,很不方便,阻礙了游戲的順利進行。教師利用卡紙等材料為公交車添了一個門,兩個門讓乘客上下車秩序井然,保證了游戲的順利進行,更符合兒童的真實生活經驗⑤(155-157)。
在幼兒游戲中,教師除了給予幼兒物質上的支持,還要給予幼兒心理上的支持。主要表現在游戲中給予幼兒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在適當的時候對幼兒的游戲提出建議。蒙臺梭利說:“如果孩子們成長于鼓勵他們自然、順序地發展的環境中,他們會‘突破性地進入學習,他們將變成自我激發者、自我學習者。”在游戲中,幼兒經常會有許多奇思妙想,生發出許多新游戲,創造出許多新玩法。在這些看似“不守規矩”的情況之下,教師應該尊重幼兒的游戲,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和創造,為幼兒的探索和發現營造出安全可靠的心理環境。在教師觀察到兒童需要幫助時,合格的支持者需要給幼兒提出建議。
案例三:
一個中班的幼兒在玩“交換游戲”時,每次取數卡總是不能一次成功,取完一次就看一眼老師的表情,老師沒有任何回應,立馬否定自己的決定,將取回的數卡換掉。因此,每次都要到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才能成功。可以看出不能一次成功的原因是孩子掌握得不夠熟練,而且做事毛躁不自信。此時教師作為支持者,給幼兒的建議是每取一次數卡時,都先把眼睛閉起來想一遍數字,再取卡片。在此后的游戲中,有了教師的鼓勵和有效建議,該幼兒每次都能準確取出卡片,并且一次成功。不難看出,教師建議和鼓勵的話語,甚至一個肯定的眼神和一個簡單的動作,都能為幼兒成功解決問題、順利進行游戲提供保證。
3.教師要成為幼兒游戲的引導者
教師成為幼兒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是教師角色轉變過程中的一個飛躍與突變。尤其在游戲中,幼兒隨時會遇到許多問題,產生許多疑問,發生很多變化。但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常常缺乏相應的經驗和能力解釋原因、解決問題,往往影響游戲的順利進行。教師要及時介入,引導幼兒解釋原因,嘗試解決問題的方式,使游戲深入下去,不僅讓幼兒喜歡玩游戲、善于玩游戲,還能創新游戲。
教師怎樣引導幼兒的游戲?不論是在游戲開始前還是游戲進行中甚至游戲結束后,都需要教師恰當并且準確地引導。首先是游戲開始前,教師要根據自己的觀察,發現幼兒感興趣的點或感興趣的游戲,根據幼兒的意愿和興趣引導并幫助幼兒開展游戲。如在區域游戲中,小班幼兒大部分都對娃娃家很感興趣,那么教師應當多開設一些娃娃家,盡量讓更多的幼兒有機會參與到娃娃家的游戲中,讓幼兒從娃娃家獲得更多更深的體驗。再比如,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幼兒在戶外游戲時發現影子時有時無并且有長有短,他們很好奇,對影子的變化非常感興趣。教師可以因勢利導,通過提問或其他方式引導幼兒對“光影現象”進行探究。可以引導幼兒玩“和影子躲貓貓”的游戲,讓幼兒不斷變換自己的位置(如躲到大樹下面,躲到別人的影子里等),觀察影子的變化;也可以讓幼兒對影子進行持續追蹤,觀察從上午到中午再到傍晚不同時間段影子的長短變化。教師通過一些簡單的小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收獲快樂,豐富經驗,獲得發展,真正體現“做中學,玩中學”的理念。
其次是游戲中的引導。在游戲進行過程中,教師通過充分的觀察,做出準確的判斷,抓住介入游戲的最佳時機。如幼兒在游戲中遇到困難時,與同伴發生沖突時,對游戲材料失去興趣時,生成新的興趣點時,教師應當能夠給予幼兒針對性的引導,既不破壞游戲的自發性和創造性,又使游戲得以延伸和拓展。怎樣做到恰當、機智和準確地引導?有時教師以玩伴的身份加入游戲中與幼兒互動,或者巧妙地引導幼兒之間的互動,有時借助材料的暗示,有時以教師身份引導游戲深入開展。當幼兒對某個游戲失去興趣或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游戲者的身份加入游戲,目的在于引導幼兒模仿,教師發揮暗示指導的作用。當幼兒在游戲中遇到困難不知所措時,教師可以用一兩句簡單的建議式提示,幫助幼兒明確想法,促進游戲順利開展。當幼兒對某一游戲缺乏相應生活經驗導致對游戲不感興趣時,教師可以通過投放一些特征明顯的材料,暗示幼兒游戲的多種玩法。總之,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策略,幫助幼兒順利進行游戲,獲得全面發展。
最后是游戲結束后的引導。很多人往往更加重視游戲進行中的指導,忽略游戲結束后的指導。幼兒年齡較小,經驗是零碎的,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膚淺且浮于表面的。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對幼兒的經驗進行梳理、總結和提升。游戲結束時,教師可以通過對整個游戲的狀況及幼兒的表現進行總結,幫助幼兒歸納提升經驗,經驗的提升過程才是幼兒真正獲得發展的過程。再者,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在游戲中遇到的問題、解決的方案,對自己在游戲中的表現進行評價,讓幼兒自己發現問題,試著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幫助幼兒更好地總結經驗的同時,學會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例如,在大班游戲“小世界茶社”中,教師發現幾個“小茶藝師”都很敬業,但他們的“茶藝”卻有待提高。為了讓幼兒更加明確茶葉的泡法及茶藝師的正確做法,教師在游戲結束后針對這個問題,組織幼兒進行了一次小小的討論。教師提出問題:茶葉應該怎樣沖泡?水的溫度需要達到多少度?茶葉的用量是多少?浸泡的時間大概是多少?怎樣選擇不同的茶具?針對這些問題,幼兒積極發表意見,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最后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了總結,并組織幼兒在墻面上制作了一個主題為“怎樣泡茶葉”的展板。這塊展板針對以上幾個問題分成了幾個板塊,幼兒在這些問題下面畫出答案。教師的做法將幼兒已有的零散經驗進行了梳理提升,使幼兒對茶藝師的工作更加了解,也使經驗得到了豐富和發展。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是幼兒存在的方式。事實上,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角色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交叉重疊的。教師要善于觀察,發現亮點和問題,有的放矢地對幼兒的游戲給予支持。除此以外,要想讓游戲對幼兒產生更大的價值,就要引導幼兒向更高的游戲水平發展。教師要成為幼兒游戲的觀察者、支持者和引導者。
注釋:
①教育部.幼兒園工作規程[Z].2016-3-1.
②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Z].2001-9.
③邱學青.學前教育觀察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④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Z].2012-10.
⑤邱學青.給幼兒教師的101條建議——游戲指導[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