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威
摘? ?要: 近年來,隨著新創作揚琴作品日益增多,獨奏、重奏或樂隊協奏中,揚琴演奏技術難度與日俱增。視奏訓練對于提升揚琴演奏技巧和豐富曲目積累顯得尤為重要。基于多年演奏及教學經驗,提出“著重讀譜、穩速盲奏、循序漸進”的揚琴視奏教學理念,解決如何訓練提高揚琴視奏水平的問題,為揚琴視奏教學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 揚琴? ?視奏? ?盲奏? ?視奏教學
一、 視奏能力對于揚琴演奏者之重要性
視奏能力是音樂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培養學生“獨立音樂處理”的方式之一。視奏階段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演奏者對節奏穩健度的把握及細致處理和把控音樂整體風格等。在獨奏方面,擁有較高視奏能力的演奏者在識譜新作品時,可以進行較順暢、準確的演奏,提高練習及學習效率,拓展曲目。此外,有較高視奏能力的演奏者因上述訓練得以提高演奏綜合能力,容易建立演奏信心,對專業發展有正向推進作用。在合奏方面,揚琴在民族樂隊中不僅是一個重要聲部,還常作為小型民族器樂合奏中的伴奏樂器,曲目總量較大,且部分伴奏曲目較復雜,要求演奏者不僅擁有較強的視奏能力,還需具備與他人配合演奏的能力,排練及演出是對視奏能力的考驗。對于多數專業學生來講,考取樂團是他們主要的就業方向,視奏必然成為其中一項考試內容。因此,視奏能力對于揚琴演奏者之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具備較高的視奏水準,需要進行長期科學而系統的訓練。
二、揚琴視奏的特殊性
揚琴在視奏中有一定的特殊性,這是由揚琴的樂器構造及演奏技巧等諸多原因共同決定的。首先,揚琴在樂器構造方面的特殊之處在于音位排列。不同于鋼琴等鍵盤樂器以從左至右、從低到高的半音階規律性音位排列,傳統402揚琴為四排半琴碼,音域從E2到A6音,跨越五個八度,具有幾乎完整的半音階,由低到高的音位自右至左排列,每排琴碼以G、#C音開始,音與音之間幾乎皆以大二度的音程關系排序。因此,在揚琴中即使演奏相鄰的音符(尤其是半音階)也時常存在跨度較大的情況,要求演奏者熟練掌握固定的音位概念并以此為基礎進行盲奏訓練,最終練就準確定位揚琴音位的能力。其次,在揚琴中部分音有兩個不同的音位選擇,如C、D、#C、#D、F、G等音,要求演奏者根據自己的演奏經驗與習慣合理編排音位,并根據旋律中前后音的趨勢及走向迅速選擇音符的演奏位置,對視奏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再次,揚琴的音域較寬廣,上至小字三組B音,下至大字組E音,存在高、低音譜號轉換的情況,常以“大譜表”記譜,在民樂各樂器中較少見。再次,揚琴演奏中常存在雙聲部演奏的情況,例如雙手齊竹的雙聲部和聲形式、左右手相互獨立的主調音樂旋律聲部(通常為左手)與織體伴奏聲部相結合(通常為右手)的形式、左右手交替演奏旋律音與伴奏音的形式、左右手輪音等,要求演奏者對譜面有更快的反應速度,并具備協調的雙手配合能力。此外,如同鋼琴演奏需要安排指法,揚琴在演奏時需熟練竹法的安排。竹法安排是演奏技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若竹序運用失當,則會造成演奏混亂。竹法安排之核心原則為“右手起始、左右交替、因曲制宜、以順為主”,如“前十六”的節奏型一般為“右、右、左”竹法,切分音同樣運用“右、右、左”竹法等,一般情況均遵循“正拍首個音為右竹法,第二個音為左竹法依次交替”的規律,在弱起小節中遵循單拍內“音數為單數音左竹法開始,音數為雙數音右竹法開始”之原則。根據旋律特征,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會出現左竹法或左手連竹、右手連竹、混合竹法的情況,要求演奏者迅速反應,也是揚琴視奏中的難點之一。
三、揚琴視奏教學中的現存問題
目前國內揚琴教學中普遍存在“重技巧、輕視譜”的現象,加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的一些普遍特點,揚琴視奏教學現存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其一,全國各地的教學資源、師資狀況存在差異,較多學生在初學揚琴時都采用簡譜視譜學習,并且在簡譜學習中較多接觸到的僅是C、G、D、F等調,導致演奏者對其他調相對“陌生”,對于新作品的演奏無所適從。由于首調概念與固定調概念會落實到具體的演奏音位上,是完全不同的記憶方法和理念,因此前期“根深蒂固”的首調思維對后期五線譜的學習勢必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其二,無論在民間揚琴普及教學還是專業音樂院校的教學當中,由于教學課時限制,教師的教學精力大都聚焦于提升學生獨奏技巧方面,視奏相關的教學與考核所占比重相對較少,學生對視奏的重視程度不夠,與視奏相關的針對性練習不足。其三,國內缺乏與視奏教學相關的專業教材,與之相關的練習教程相對缺失,使視奏教學無法成體系化開展。其四,揚琴專業學生普遍缺乏樂隊訓練實踐,因為民族樂隊的正常編制中揚琴聲部一般僅兩人,導致一些學生在樂隊訓練方面實踐機會較少,缺少一個提高視奏能力的重要途徑。
四、揚琴視奏的訓練方法
“著重讀譜、穩速盲奏、循序漸進”的視奏方法,是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謂“著重讀譜”要以五線譜作為訓練材料,高效捕捉譜面信息,并力求讀譜準確;所謂“穩速盲奏”要根據揚琴的特性,在保證“速度穩定”的同時,建立演奏手感與樂器音位之聯覺,在視奏時力求持續“盲奏”狀態并保證較高的準確度;所謂“循序漸進”要根據視奏者的程度進行教學設計與安排,夯實基礎,切不可好高騖遠,通常分為初級視奏階段與高級視奏階段,在不同的視奏階段應有相應的訓練重點。此外,對于揚琴初學者,還應有一個視奏準備階段熟悉樂譜中的各類信息及揚琴演奏各類基本技巧。以下為不同階段的具體練習方法。
1.視奏準備階段
在視奏準備階段,練習者首先需要熟悉五線譜,透徹認識不同調性、節拍、音符名稱、表情符號及理解各個節奏時值之意義,在練習過程中不斷提高對譜面的熟識度,因為準確視譜是視奏中最基礎的環節。另外,這一階段練習者還需熟悉各音在揚琴上的音位所在,可以將盲奏各常用調音階和琶音作為視奏準備練習的一部分,明確音與音之間的關系,熟練運動感知,調節手感,加強靈敏度訓練,擺脫雙手依賴眼睛定位的習慣。練習者在初期可手握琴鍵敲擊琴板(即先不加音符演奏)并加入節拍器練習各級難度樂曲的節奏,在過程中要確保節奏的穩定和準確性。同時,練習者需養成對于不同節奏的竹法安排習慣,避免在視奏時被不同節奏的左右手竹法安排所擾亂。此外,在視奏的準備階段中,練習者還要開始有意識地培養視覺、聽覺相互配合與協調能力,因為協調性與視奏的準確度之間有較高的關聯,需引起足夠重視。
2.初級視奏階段
進入初級視奏階段,練習重點應逐步從“著重讀譜、穩速盲奏”這兩個要義入手。讀譜是視奏中重要的環節,也是決定可否順暢視奏的關鍵一步。在讀譜時,首先要掌握樂曲的譜號、調號、速度等最基本的信息,建立對樂曲的初步認識,并從內心了解樂曲的基調;其次,要注意旋律的發展形態,例如其音符的走向是上行或下行,相鄰音或間隔音之間是否有大跳音程,樂曲結構中是否具有規律性的節奏及旋律等;再次要注意樂曲中的各類術語及表情符號,并通過了解樂曲的情緒及音樂動態布局,尤其在新近作品的視奏中需注意表情符號,因為較多新創作樂曲已經將表情與動態作為樂曲表現中重要的結構要素;最后要在演奏前按照譜面要求從頭至尾在內心對樂曲進行一遍視奏,并通過這一練習建立讀譜時的內心聽覺。
在穩速盲奏方面,開始視奏前應有一個預備拍概念,即以讀譜時確定的速度在內心打一小節空拍再開始演奏,通過這一做法可以在視奏時得到相對準確而穩定的速度。在視奏過程中,內心的節拍感與律動感需穩定,應忽略失誤自始至終勻速視奏。需要強調的是,練習者應始終看樂譜而非琴弦位置進行演奏,因為在演奏中視線若從樂譜中轉移到琴弦,較容易發生無法準確定位樂譜的情況,導致節奏的停頓并且造成內心的緊張感,所以,保證彈奏手感的方向性和準確性及保持始終看樂譜演奏的能力訓練十分重要。此外,在視奏時還應訓練一定的預看能力,即在樂譜中存在長音、空拍或旋律較簡單的情況時可向后預看一拍,保持音樂的流暢性。保持較高的專注度對于視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樂曲的難度如何,較高的專注度都可使視奏過程更流暢,使視奏者變得更自信,并練就穩定的心理素質。
3.高級視奏階段
高級視奏階段應建立在視奏者已熟練掌握初級視奏階段各項要求的基礎之上。在此階段,對于讀譜及盲奏的要求應有所提升。在讀譜方面,擁有一定演奏水平的揚琴演奏者在讀譜中應確定音樂風格及性格情緒,并根據所解讀到的音樂語言設計樂曲的演奏方式。在面對較高難度的樂譜進行視奏時,演奏者除需解讀樂譜的基本信息,還要觀察樂曲中最難的部分,在內心默奏這些困難片段,并對這些困難點制定相應的演奏技術路徑。這些難點主要包括雙音、轉調、轉換譜號、節拍及速度轉變、升密集的臨時升降音、復雜與不規整節奏等,設計的技術路徑應與具體的技術表達相適應。例如在轉調中視奏者應盡快調整調性思維,感受調性的變化,在熟記調性特征音的同時,迅速反應臨時變化音,并設計出合理的音位。再例如面對速度的多重轉變時,應提前以樂段為單位設計速度,尤其是在民族音樂特有的散板段落中,規劃好具體音符的快慢速度及變化幅度,力求音樂在演奏的可控范圍之內。
在穩速盲奏方面,高級視奏階段應在初級階段基礎上,對作品的音樂性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需要練習者將音樂表情帶入視奏當中,在視奏中盡可能多地實現譜面。此外,視奏中的“預看”能力在此階段變得更重要,因為樂曲技術難度的提升意味著對視奏者的各方面反應及協調能力有更進一步的要求,“向后預看,提前預備”是一個較好的解決路徑。例如當樂曲的節拍發生2/4轉3/8的變化時,需提前一小節在內心轉變音樂的單位拍,以較短的單位拍分拍計數音樂,以此感受分拍的律動感,并帶入長單位拍中,實現節拍的順暢轉變。再例如遇到反竹、泛音等特殊演奏法時,需提前操控琴竹,以保證節奏穩定。
五、加強揚琴視奏教學之途徑
加強揚琴視奏教學有多個途徑。首先,教師應從意識上深化對視奏教學重要性的認知,在日常教學中加入視奏課時,并將其納入專業考試、考核機制,在此過程中使學生意識到視奏練習的必要性,增加練習時間。其次,專業教師應遵循揚琴視奏教學規律,努力尋求良好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階段、接受程度因材施教、循序漸進。例如從教學初期開始加入五線譜視譜視奏教學,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讓學生自主視奏新譜,盡早強化學生讀譜意識和竹法意識,并建立“重視讀譜”“合理竹法設計”的觀念。再次,具有較多經驗的專業教師可根據個人教學經驗編寫相關教程、教材,集思廣益,為揚琴視奏教學提供更多的參考資料。最后,教學單位與專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樂隊訓練機會加強視奏實踐,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意識到視奏的重要性并加強自主練習。通常來講,民族管弦樂團中的揚琴編制較少,可以提供的實踐機會有限,故各教學單位可開展民族室內樂合奏課程并成立室內樂彈撥樂團或揚琴樂團增加實訓機會。例如中央音樂學院組建有“中央音樂學院彈撥樂團”“綻放揚琴樂團”等合奏團體,并開設“廣東音樂”等課程,為合奏訓練提供良好的平臺,并且增加大量視奏訓練機會,是揚琴視奏實踐教學中的良好示范。此外,各教學單位及演奏團體還可邀約作曲家創作不同編制的民族室內樂新作品,不但可以豐富藝術實踐,而且對學生視奏能力的提升有較好的推進作用。
六、結語
筆者從揚琴視奏的重要性、特殊性,揚琴視奏訓練方法,揚琴視奏教學中的現存問題及提升路徑等方面談及了對于揚琴視奏教學中的若干問題的思考,并提出了“著重讀譜、穩速盲奏、循序漸進”的視奏理念作為揚琴視奏中若干難點問題的解決方法。揚琴這一樂器因特殊的樂器構造及音位排列,在視奏中存在一定的技術難題亟待解決,還需要廣大演奏者及教學工作者群策群力。
參考文獻:
[1]王炳杰.民族器樂合奏課教學探微[J].中國音樂,2009(01):247-251.
[2]季華錚.鋼琴視奏的教學方法探討[J].藝術探索,2005(01):64-67.
[3]李玲玲.現代揚琴音樂作品竹法探討[J].中國音樂,2006(04):156-158.
[4]王文禮.中國揚琴音樂現狀及未來發展空間的思考[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5(0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