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曜碩 郭昱瑩

【摘要】? ? 計算機網絡技術自誕生以來應用范圍在不斷擴大,對各行各業產生了重要影響。網絡具有開放性特點,運行中可能會受到病毒、惡意軟件侵入,導致系統無法正常運行,因此要加強檢測,重視控制系統軟件開發設計。文章就計算機網絡自動檢測控制系統軟件開發設計展開探討,為實際工作提供可靠借鑒。
【關鍵詞】? ? 計算機網絡? ? 自動檢測? ? 控制系統? ? 軟件開發設計
引言:
計算機網絡自動檢測控制系統軟件可以對控制系統進行遠程檢測診斷,對于系統出現故障實現自動檢測并判斷,達到維護系統正常運行目的。網絡技術發展快速,再加上應用范圍在不斷擴大,增加了運行風險性,傳統檢測診斷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因此要積極創新,注重軟件設計開發,不斷改善實際效果。
一、計算機網絡自動檢測控制系統總體方案
1.1總體結構
在計算機網絡自動檢測控制系統軟件開發中,總體方案設計占據著重要位置,檢測設備用戶端位于不同地區,可以實現對數據的采集,利用計算機網絡傳遞到服務器并進行分析處理,最后傳遞給用戶。
在自動檢測控制系統協同下系統才能進行自動檢測,用戶接口的處理由設備用戶端來完成,有效控制具體檢測單元。檢測單元是系統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檢測作用的發揮,在相關接口支持下將被檢測單元連接起來,對信號進行采集輸入,并輸出激勵信號。檢測控制系統的核心是服務器端,分析處理客戶信息,將最終結果返回給客戶端。計算機網絡通信將客戶端和服務器端連接起來,適用性是確保同一網絡協議與通相符合。數據庫是計算機網絡自動檢測控制系統中的關鍵所在,主要功能是儲存信息,借助于服務器實現數據的讀寫[1]。
1.2硬件平臺
系統結構設計完成后,需要建立起硬件平臺。硬件平臺的內容比較多,包括開關系統、檢測控制器等。從實際情況來看,應用較為廣泛的是PXI和VXI的總線檢測系統,檢測效果良好。所以在選擇硬件時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保證具有科學合理性,滿足系統運行需求。
1.3通信模式
最常見的通信模式是C/S模式,這種模式具有顯著優勢,主要體現在多臺計算機處于相對獨立狀態,不會影響到功能執行,再實現多種用戶和服務器角色的同時,在客戶端虛擬儀器的可靠運行期間,服務器發揮著重要作用[2]。
1.4 PID控制算法
PID控制算法發展時間長、應用范圍廣,具有方便、適用性強等特點。從目前情況來看,PID控制算法已經被運用到自動檢測控制系統中,有效解決了相關問題,大大提升了運行效率。采集參數時運用外部傳感器,利用A/D實現數據轉換,再傳輸到控制器,實現有效接收。傳統算法調節存在局限性,對運行的準確性會產生不利影響。實際中應用控制算法時,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需要經驗豐富技術人員來定期調整,保證處于正常運行狀態。為了改善實際情況,將PB神經網絡算法和傳統控制算法結合起來,不僅可以提升計算準確性,還能夠實現對參數的調整[3]。
二、計算機網絡自動檢測控制系統軟件工作流程及功能模塊
2.1系統軟件工作流程
計算機網絡自動檢測控制系統軟件設計要滿足安全、有效等要求,工作流程的分析一般分為以下幾個步驟:第一步是用戶登錄測試體系統;第二步是驗證用戶信息,將遠程服務器連接;第三步是登錄成功;第四步被測試對象與測試設備的對應接口連接成功;第五步檢測激勵信號控制系統;第六步連接的網絡通道會將檢測數據傳輸到服務器;第七步借助于檢測診斷程序分析處理檢測數據;第八步將處理結果返回;第九步診斷結果會在客戶端顯示出來。
2.2系統軟件功能模塊
1.系統管理模塊。主要包括設備管理、操作管理等,其中設備管理主要作用是記錄設備用戶端的配置狀況,當客戶端信息發生變化時,例如改變、刪除等,都會詳細的記錄下來。用戶的遠程登錄請求命令可通過操作管理進行分析,為確保請求命令的的有效執行,需合理使用相關程序。系統操作人員信息是操作人員管理的主要內容[4]。檢測任務管理主要作用是管理診斷結果,將運行中產生的數據信息保存下來。檢測診斷程序管理是一個完成過程,中間包括了檢測、分析等環節。
2.分析診斷模塊。分析診斷模塊可以在線診斷客戶端故障,具有高效、準確的特點,可以實現對檢測控制系統故障的定位,并根據實際情況隔離,避免造成更大范圍影響,同時還具備專家系統支持功能。
3.網絡通信模塊。該模塊具有多種功能,各類功能的實現是通過網絡通信的連接、數據發送、數據接收實現的。數據傳輸可以通過服務器和客戶端的通信連接完成,通信模塊可以實現通信通道的功能。在數據分析和接受之前要完成數據傳輸,另外要構建出緩沖區,對于用戶端傳送的數據而言,可以放入到緩沖區,為后期工作開展提供支持。在發送數據過程中,用戶端會接受緩沖區發送的數據[5]。
4.檢測資源模塊。在具體運行中,該模塊的作用是適配器的模塊文件,存儲適配器信息。用戶可以針對實際情況修改配置模型文件、適配器文件,適配器模型文件可以自動處理,對適配器模型中的文件信息進行整合,這樣就能對系統進行自動校驗。
5.檢測執行模塊。檢測控制和激勵信號配置是這個模塊的兩個部分。檢測系統及其資源的控制靠檢測控制完成,輸入的激勵信號采集的輸出相應信號為在檢測工作中,需要輸入的激勵信號采集的輸出相應信號提供支持。
三、計算機網絡自動檢測控制系統的軟件設計
3.1數據庫設計
計算機網絡自動檢測控制系統中,數據庫的作用比較明顯,所以需要在設計過陳總關注數據庫,確保數據庫設計符合要求。檢測控制信息的管理通過數據庫VItest實現,其中有多種類型的信息表格,例如設備信息表、用戶信息表等。其中用戶信息表包含六個字段,分別是用戶名、密碼等。系統維護用戶相關信息。
3.2組件間通信實現的設計
計算機網絡自動檢測控制系統組件間通信是非常重要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可以采用DSTP協議,具有強大功能,能夠支持多種數據傳輸協議,對URL進行分析,保證協議可以有效運用[6]。數據接收、發送通信是互不影響的,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實現對某一個數據項的設計分析。
3.3服務器設計
服務器程序在設計過程中包括的內容較多,相對比較復雜。計算機網絡自動檢測控制系統會面臨的請求來自多個用戶,為了滿足實際需求,可以采用并發處理的方式,在實際應中優勢顯著,在效率與響應速度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現。VI服務器中并發處理方式的合理運用,能滿足用戶管理的實際需求,線程的內容包含多個方面,例如處理用戶請求線程、服務程序管理線程等。內存交換參數是線程間通訊的主要方式,多線程間的同步工作要借助于事件觸發來實現。多線程實現要完成多個功能,例如初始化系統、建立通信連接等。
3.4客戶端設計
分析檢測控制系統的功能需求,多線程技術是客戶的程序設計方式,這種技術優勢明顯,可以滿足多種激勵信號的同時輸入、采集等要求,達到數據通信目的。客戶端程度工作流程非常嚴格,第一、二、三、四步分別是是用戶登錄、身份驗證;系統控制界面;選擇對應程序。
對于面板設計而言,建議采用多面板的人機界面,操作起來會更加快速、方便。運用LabVIEW的SubPanel方法節點實現各功能VI的動態載入,會節省系統內存空間,實現系統正常的運行。
客戶端程序在設計期間,主要有激勵信號配置VI模塊、響應信號采集VI模塊等幾個模塊。運用條件結構和事件結構的程度來完成對激勵信號配置VI模塊設計,通過信號配置面板用戶就可以實現對激勵信號的修改。
響應信號采集VI模塊通過五個模塊(電流電壓測量程序、模擬信號測量程序等)來采集靜態數據,需要注意的是,五個模塊是互不影響的。用戶登錄VI模塊具有獨立功能,信息在數據庫中存儲,在驗證用戶身份時,只需要訪問用戶信息數據庫就可以,驗證成功之后就登錄啟動系統[7]。采用條件結構的程序設計用戶管理VI模塊,管理功能包括增加用戶、刪除用戶等。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計算機網絡自動檢測控制系統軟件開發設計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出科學設計方案,保證系統可以有效運行,實現對控制系統的自動檢測。目前網絡環境變得更加復雜,計算機運行中容易出現故障,為了有效應對要注重自動檢測系統的研發,有利于提升系統運行安全性,創建出健康、綠色網絡環境。
參? 考? 文? 獻
[1] 曹建. 計算機網絡自動檢測控制系統軟件開發設計[J]. 數字技術與應用,2020,38(2):126-127.
[2] 王瑛,朱玲. 計算機網絡自動檢測控制系統軟件開發設計[J]. 電腦迷,2017(7):63-64.
[3] 李浩峰. 計算機網絡自動檢測控制系統軟件開發設計分析[J]. 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8).
[4] 紀鐵. 計算機網絡自動檢測控制系統軟件開發設計[J]. 幸福生活指南,2018(37):0113.
[5] 李禮. 計算機網絡自動檢測控制系統軟件開發設計探索[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26):34-35.
[6] 任鈞,張竹欣,張文斌. 計算機網絡安全自動檢測控制系統軟件設計[J]. 數字化用戶,2019,25(21):121.
[7] 呂星宇. 計算機網絡自動檢測控制系統軟件開發設計[J]. 現代電子技術,2017,40(1):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