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軍, 夏海兵
(懷寧縣馬廟鎮(zhèn)農業(yè)站, 安徽 懷寧 246121)
干旱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巨大,近年來因干旱導致的水稻產量和品質下降的比例不斷上升,有的山區(qū)因旱災而導致水稻顆粒無收,水資源匱乏已成為制約水稻高產和穩(wěn)產的重要因素。因此,推廣節(jié)水抗旱、高產、穩(wěn)產的水稻新品種,對節(jié)約資源和促進水稻生產可持續(xù)發(fā)展、保證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雜交節(jié)水型抗旱稻“旱優(yōu)113”是上海市農業(yè)生物基因中心、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節(jié)水抗旱不育系滬旱11A與抗旱恢復系旱恢3號配組選育而成,2012年通過上海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17年開始在懷寧縣馬廟鎮(zhèn)進行示范試種觀摩,2019年在安慶市高河鎮(zhèn)、馬廟鎮(zhèn)、石牌鎮(zhèn)進行示范種植,2020年在沿江地區(qū)大面積推廣種植。現將其在懷寧縣的種植表現及栽培技術總結如下,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種植提供參考。
1.1.1 水稻品種 旱優(yōu)113(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隆兩優(yōu)899(安徽隆平高科種業(yè)有限公司,CK)。
1.1.2 肥料 尿素、普鈣(過磷酸鈣,P2O512%)、氯化鉀(K2O 60%)、51%三元復合肥(N∶P2O5∶K2O=17∶17∶17)。
1.1.3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懷寧縣馬廟鎮(zhèn)洪橋村進行,試驗地為丘陵榜田(多數年份為缺水田塊),土壤類型為馬肝土,前茬冬閑。
試驗設2個處理,即每個水稻品種對應一個處理,不設重復,小區(qū)面積667 m2,處理間間距0.4 m。
1.3.1 播種 2017年5月13日浸種,5月15日均勻撒播到田間。
1.3.2 整地施肥 底肥:翻地前施足底肥,施51%三元復合肥30 kg/667m2。追肥:秧苗3~4葉期追施尿素15 kg/667m2+鉀肥10 kg/667m2,播種后60 d左右追施51%三元復合肥15 kg/667m2,灌漿期噴施植物營養(yǎng)液億施幫70~100 mL/667m2。
1.3.3 病蟲草害防治 草害把握“一封、二殺、三補”原則防治,一封:播種后第2天均勻噴施40%直播凈可濕性粉劑30 g/667m2;二殺:結合追肥于稻苗3葉1心(6月3日)期用稻喜150 mL/667m2除草1次;三補:根據田間草相,于6月20日選用稻杰200 mL/667m2防除。6月28日防治紋枯病、稻縱卷葉螟,7月13日防治紋枯病與稻曲病等。
2017年10月3日收割,田間及室內考種。從表1看出,隆兩優(yōu)899的有效穗優(yōu)于旱優(yōu)113,但每穗總粒數、結實率、千粒重均低于旱優(yōu)113。理論產量和實際產量均為旱優(yōu)113>隆兩優(yōu)899。

表1 不同水稻品種的經濟性狀及產量
按稻谷2.52元/kg、尿素2.2元/kg、51%復合肥3.4元/kg、鉀肥2.6元/kg、磷肥0.58元/kg計算,栽培旱優(yōu)113、隆兩優(yōu)899分別共計投入828元/667m2。從表2看出,旱優(yōu)113的純收入為393.62元/667m2,比隆兩優(yōu)899增加純收入150.97元。

表2 不同水稻品種的經濟效益
2017年旱優(yōu)113參加懷寧縣中秈遲熟組區(qū)域試驗,全生育期134 d左右,平均產量435.5 kg/667m2,較Ⅱ優(yōu)838(CK)增產8.1%;2018年續(xù)試平均產量405.7 kg/667m2,較CK增產5.5%;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475.9 kg/667m2,較CK增產10.3%。
旱優(yōu)113株高124.3 cm,分蘗力中等,根系發(fā)達,莖稈粗壯,劍葉挺拔,后期青稈黃熟,轉色極好。有效穗14.93萬/667m2,穗長26.0 cm,穗粒數161.7粒/穗,結實率達89.51%,千粒重29.14 g。
旱優(yōu)113多點種植,未見穗頸瘟、葉瘟,紋枯病比CK輕發(fā)生,易感稻曲病;耐肥抗倒伏、抗衰老,穗期抗寒性強,功能葉壽命長,適應性較廣。
經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旱優(yōu)113的精米率74.0%、整精米率52.5%、糙米率為83.1%、透明度1級、膠稠度88 mm、直鏈淀粉含量18.6%,達國家優(yōu)質米一級標準;蛋白質含量9.2%、堊白度3.2%、堿消值5.2、堊白度4.4%,達國家優(yōu)質米二級標準;堊白粒率34.0%,達國家優(yōu)質米四級標準。
播種前15 d用41%草甘膦進行消滅和控制雜草。整地要求深耕細作,山坡梯田依等高線整成橫排畦,高低差不超過3 cm,泥腳深度小于30 cm,旋耕深度以10~15 cm為宜。
浸種前曬種1~2 d,精選后用清水浸種1 d,再用咪鮮胺或浸種靈浸種1 d,撈出后用清水沖洗干凈。采用日浸夜露,48 h即可露白,90%以上種子破胸露白后放在通風處攤開陰干,保證芽谷表皮無水分。
考慮人工、生產成本等多種因素,旱種旱管一般播種方式為撒播,播種量1.5~2 kg/667m2。缺苗的要及時間密補稀,補苗要利用自然降水或人工澆水。
沿江稻區(qū)雜草主要有旱稗、水竹葉、千金子、苘麻、李氏禾、刺莧、馬齒莧等,且主要集中在水稻生長前中期,一般在播種前15 d用草甘膦封殺處理,播種后第2天均勻噴施40%直播凈可濕性粉劑30 g/667m2封閉處理;中后期以殺草為主。馬唐、稗草等禾本科雜草發(fā)生較重田塊,在水稻4~6葉期、雜草2~3葉期以10%噁唑酰草胺乳油100 mL/667m2處理效果較好。根據田間雜草草相選用稻杰200 mL/667m2補防。
一般中等肥力田塊,翻耕前施用施三元復合肥(N∶P2O5∶K2O=17∶17∶17)30 kg/667m2作基肥,秧苗3~4葉期結合降雨追施尿素15 kg/667m2+鉀肥10 kg/667m2,播種后60 d左右(6~7葉期)追施三元復合肥15 kg/667m2,灌漿期噴施植物營養(yǎng)液億施幫70~100 mL/667m2。
堅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在防治適期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及時防治。秧田期重點防治稻飛虱、稻薊馬,播種時提倡用吡蟲啉拌種,大田期主要防治稻曲病、稻飛虱、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等。沿江一季稻應重點防治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飛虱、稻縱卷葉蟲、二化螟等。分蘗末期至孕穗期稻瘟病病葉率達10%、紋枯病病叢率30%、稻飛虱達1 000頭/百叢、稻縱卷葉螟幼蟲100頭/百叢時及時防治。孕穗至灌漿初期紋枯病病叢率30%、稻縱卷葉螟幼蟲60頭/百叢、稻飛虱1 500頭/百叢時及時防治;二化螟在卵孵高峰期防治;稻曲病在破口前7~10 d防治,重發(fā)年份7 d 后再補治1次。在病蟲同時發(fā)生時,采用肟菌·戊唑醇+氟蟲雙酰胺+吡蚜酮一噴多防,推薦使用無人機噴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