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海 王悅悅 葉麗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幼兒教育的重要論述是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實踐沃土中發展起來的,其思想淵源萌發于對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萌發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及實現“中國夢”對人才的要求。其深刻內涵著重體現于促進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觀、幼兒為本的教育主體觀、三方協作的教育方法觀和科學合理的教育評價觀。挖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幼兒教育論述的時代價值,可為新時代幼兒教育實踐指明方向,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進程。
[關鍵詞]習近平總書記;幼兒教育;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21)05-0060-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5.010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時我國也迎來了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全新局面。只有依靠教育培養人才,才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筑基[1]。習近平總書記關心幼兒教育事業,在汲取我國傳統幼兒教育思想精粹的基礎上,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幼兒教育的思想內核,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有關幼兒教育的重要論述。
一、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幼兒教育論述的思想探源
(一)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繼承創新
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是我國教育目的確立的依據,要求我們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促進人的體力、智力、能力、道德品質、精神品質以及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列寧繼承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思想,他從當時蘇俄的現實教育困境著手,將邏輯起點由針對未來人轉變為針對現實人,促進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具體化與實踐化[2]。新中國成立初期是我國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初步中國化時期,毛澤東同志在1957年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是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的重要論斷[3],他認為勞動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關鍵途徑。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對人的全面發展思想進行了創新,他在人的全面發展思想中賦予了中國特色[4]。20世紀人的全面發展的行動指南,將江澤民同志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依據,將物質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戰略等作為發展的途徑,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思想在中國的進一步深化[5]。胡錦濤同志在肯定前人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科學發展觀??茖W發展觀作為促進人全面發展的綱領指導,認為促進人全面發展還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促成了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新闡釋。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以及中國歷代領導者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6]。這不僅是我國的教育目的,也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對幼兒教育提出的人才培養目標。體力與智力攜手進步、才能和志趣協調提升、道德精神和審美情趣平衡發展,才是真正的全面發展。這種全面發展既不是各方面的簡單相加,也不同于各方面互不相交的平行發展,而是一種耦合聯結、充分統一、互為促進的發展。全面發展也是社會進步對人才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國家對受教育者的期待。
邁入新時代,社會發展節奏加快,我國的國情、社情、黨情也逐漸在變化與發展,這對幼兒的綜合素質與全面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全面發展理念是社會發展與人發展的必然要求。從我國幼兒教育歷史發展的經驗中得知,只有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才能推動幼教事業的蓬勃發展[7]。堅持以幼兒為本的教育思想,需要教育者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幼兒的主體性,關注幼兒內在需要,根據思維、認知、年齡、身體等方面的獨特性施以教育影響,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的提升,使之成為未來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創新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兒童節活動時強調,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少年兒童的心中生根發芽[8],即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始終貫徹于幼兒教育的全過程,做到全程、全面、全方位育人。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幼兒教育的重要論述起源和內發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幼兒教育領域中的集中體現。
在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當下,世界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越發激烈與明顯。西方國家蓄意侵蝕我國主流價值觀的社會認同,不遺余力地販賣和兜售所謂的普世價值。因此,要堅定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從幼兒教育階段就要傳播、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大化凝聚價值力量,形成磅礴主力。自古以來,無論是哪個國家和民族要實現繁榮昌盛、獲得文明進步,依托多方力量的支持與推動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核心主流價值觀的影響卻是最持久最深沉的[9]。幼兒期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源于幼兒期的特殊價值。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幼兒充滿活力和發展潛力,既是國家和民族獲得進步的根基,更是第一見證者、直接參與者和最強后備軍。一方面,0-6歲是個體身心素質發展與成長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幼兒的思維開始萌芽、情緒情感逐漸發展、自我意識日益顯現,其行為習慣、個性傾向,對世界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在這一時期建立基礎,并將伴隨并指引他們日后的社會實踐。另一方面,幼兒開創未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精粹的積淀,是基于國情、社情、立足中國夢而提出來的。當代幼兒的普世價值取向昭示著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幼兒教育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有利于從小培養幼兒愛父母、愛家庭、愛家鄉、愛祖國的意識,還有利于培養其創新精神,為其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圍繞愛祖國、愛家鄉、守文明、懂禮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幼兒價值觀的引領,并對其進行全面探究及體系建構意義深遠[10]。因此,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具體實踐中,形成與幼兒心智發展水平、年齡特點相適應的教育內容,實現其對幼兒價值觀的引領將成為幼兒園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點。
(三)面向“中國夢”實現的時代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國夢不僅要依靠每一個平凡勞動者的力量,還要依靠作為促進未來社會發展的幼兒。教育中國夢的實現,不僅要著力解決基礎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還要加大對幼兒教育的重視力度,幼兒也需要為中國夢的實現時刻準備著。一方面為幼兒提供適宜且高效的教育引導,持續增強其綜合素質,培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對社會的奉獻之心,可進一步筑牢中國夢實現的人才基礎。中國夢既需要發展公共精神,也需要物質力量與精神夢想的框架構建來承擔。只有在人生精神胚胎發育的關鍵期——幼兒期就開始著力培養,中國夢的實現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1]。另一方面,不管是高端的科學技術,還是先進的管理制度,都不如一流的教育對國家發展的影響。國家要強大,教育強大是基礎;教育要發展,幼兒教育先要筑基。
當前,我國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創新成為國別之間發展與博弈的關鍵,而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即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各領域高端人才不足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短板,尤其是在科技發展的核心前沿領域愈發明顯,人才培養成為制約中國夢實現的關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僅需要人才來支撐,同時也需要每一個平凡的人為之努力和奮斗。數以萬計的華夏兒女是實現中國夢的主體,幼兒則是實現中國夢的根基。因此,“促進每一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是“中國夢”賦予幼兒教師的強大精神力量。幼兒教師不僅要堅定自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還要提升情感、政治認同,扎實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等會議中的重要講話精神,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自己,并將其作為幼兒保育保教工作的發力點,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能順木之天,以至其性焉爾?!睙o論是幼兒家長還是教師,在幼兒教育中融入中國夢,都必須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促進其自主性和主動性的發展,滿足其好奇心與求知欲,推動其成為實現中國夢的人才生力軍。
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幼兒教育論述的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幼兒教育的論述在新的歷史站位中提出,統籌并引領著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其內涵豐富,如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觀、幼兒為本的教育主體觀、三方協作的教育方法觀以及科學的教育評價觀,涵蓋了新時代幼兒教育要求的全部內容。
(一)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觀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用“八個更”來概括人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期望[12],人民的需求是全面、多樣、多元且豐富的。需求的首位是期盼有更好的教育,可見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們渴求高質量教育的熱情。立足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13]。教育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表現明顯,幼兒教育在我國整個教育系統中一直處于發展的薄弱環節,加之社會以及制度的快速變遷無形之中亦給幼兒教育的發展帶來了阻礙。因此,當前我國教育發展的關鍵和重點在學前教育,學前教育要通過尋求現狀和需求之間的差距,來確定發展的方向。在學前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當下,全面發展則是幼兒教育的首要目標,應立足現實樹立起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觀,以達到教育價值的最優化,追求良性的循環發展。教育者要時刻檢視幼兒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獲得的實際水平,不斷反思如何能實現更大的進步,提出更高的發展需求[14]。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不僅是時代的呼喚,更是社會的需要,未來社會的競爭最終還是人才的競爭。幼兒的發展水平與未來人才質量的高低形成因果關系。首先,需要明確什么是幼兒的全面發展。最重要的是尊重幼兒主體性,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滿足幼兒的內在需要。從幼兒身體和心理的全面發展來看,應該囊括兒童身體、智力、道德和美的發展;從社會學的視角出發,是社會性、情感性、交際性和語言性的發展;從幼兒個體全面發展來看,是通過教育促進每一個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積極主動地全面發展。其次,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非智力因素即除智力因素以外的與智力活動相互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情感、意志、性格等[15]。讓幼兒在集體活動中萌發美好的情感品質,積極與同伴交往,激發個體的親社會行為;樹立堅韌的意志品質,遇事鎮定不慌亂;習得與他人交往的技巧與方法,學會正確表達情感;培養幼兒的責任感,使其成為有理想、有擔當的一代。
(二)幼兒為本的教育主體觀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充分表明了黨中央對幼兒教育的高度重視和對幼兒發展的熱切關懷。立足于學前教育,辦好新時代的學前教育,需要從思想上樹立起新時代的教育主體觀,明確幼兒教育的核心和主體。“兒童本位”理念下的幼兒園班級活動區環境的創設與利用研究表明,幼兒園日常保育保教應以幼兒為基礎,培養完整的幼兒。為此,為幼兒提供開放的空間和充裕的時間成為貫徹“兒童本位”理念的基礎。教師要與幼兒互動,尊重幼兒,樹立自由式的學習方式,讓幼兒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快樂成長,自然地促進每個幼兒不同程度的發展。“兒童為本”理念在幼兒教育實踐中的落實,最關鍵的要素是教師[16]。因此,要擇優選取有深厚教育情懷、扎實學科知識、突出專業能力的學生,將他們培養成一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17]。讓幼兒教師的執教能力得到提升,正確判斷兒童的興趣和發展,是貫徹“兒童為本”幼兒教育理念的重要前提。幼兒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問題導向意識,在逐步自問中明晰實際操作中的判斷能力與對兒童水平的正確判斷需求之間的差異,找出解決矛盾的關鍵所在,為開展相關研究提供指導。在討論中不斷深化對幼兒心理、生理特征的研究和理解。通過觀察和理解,分辨哪些標準和特點能夠正確反映幼兒興趣和發展的真實情況,厘清判斷指標,得出相應判斷,將其納入教學活動的實施與評價過程。當幼兒教師能夠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程度、興趣以及愛好做出準確的判斷,并且在保育保教活動實施過程中以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需要為導向之時,便是其教育實踐能力得到提升的時刻[18]。另外,貫徹“以兒童為本”的幼兒教育理念,還需幼兒教師處理好教育過程與結果、開放教育與傳統教育等之間的關系。
(三)三方協作的教育方法觀
三方協作是指在家庭、幼兒園和社區中形成有機的教育生態循環體系,這一教育生態循環體系的目標是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幼兒園教師、社區服務人員以及幼兒家長是三方協作的主體;三方協作的過程是一種多種方向的、不間斷的動態過程;三方協作的共育體系可以是多種形式的,可以存在于多種場景之中,還可以包含多種內容。家庭、幼兒園、社區三方協同共育,不僅有利于提升家庭教育以及幼兒園保育保教的質量,還有利于充分挖掘三方自身的優質教育資源,達成教育合力,同心協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19]。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發展理念是一個整體、完全、完善、全面的體系,擁有科學的方法觀是推動發展的關鍵所在[20]。學前教育要從黨和國家事業全面發展的高度進行頂層設計,要融合各方力量協同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三方協作的關系歷經了服務性聯結關系、協同共育意識萌芽、協同共育意識成熟、協同共育初步發展4個階段[21]。這4個階段的精髓,即只有家庭、幼兒園和社區協調配合,才能為幼兒良好發展奠定基礎。在協作主體中,幼兒園教師與幼兒家長之間的協作是最常見且最有效的方式?!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明晰幼兒的特殊需求,包括各種發展潛力和不同的發展障礙,與家庭緊密合作,才能促進幼兒健康成長[22]。家園共育中幼兒家長與幼兒園之間必須達成共識,雖然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觀念、文化素養、教養態度、教育方法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會使幼兒在接受的家庭教育之間存在差異,但社區作為兒童社會化的非正式環境,是幼兒走向社會的重要場所,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3],社區應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促進不同家庭之間相互溝通,實現優勢互補,從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四)科學合理的教育評價觀
構建中國特色高質量的教育體系,習近平總書記認為要依賴于教育評價的完善與優化。統籌推進育人方式,教育評價具有辨析、指引、溝通和驅策教育活動的作用??茖W的教育評價有利于宏觀把握教育體系的運轉,提高幼兒園的教育質量。科學的教育評價需要綜合的過程性評價,在開展評價工作的過程中,要準確把握教育活動中的所有要素,對教育活動的全過程進行全面評價。同時,根據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的目標和國家學前教育政策法規的要求,建立評價標準,參照客觀標準評估受教育對象,以實現評估促發展。為了照顧個體差異,還需要根據評價對象的發展,研究制訂出合理的評價標準,以評價角度的多樣化和評價標準的補充,來促進幼兒園工作的健康發展,實現教育評價的價值[24]。首先,要樹立科學的教學評價觀。為促進兒童自主發展,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評價的引導和激勵作用,才能達到促進兒童自我完善和自主成長的最終目的。其次,科學的教育評價必須是多途徑、多渠道的。按照幼兒保育保教的標準,以促進幼兒綜合發展為目的。最后,評價方法要具有多樣性。主要表現為兩種形式,即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應將這兩種評價方法結合起來對幼兒進行評價,實現科學的教育評價觀[25]。
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幼兒教育論述的時代價值
新時代新征程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幼兒教育思想的重要論述具有重要的時代意蘊。幼兒是祖國的希望,幼兒階段的教育質量關系著祖國未來人才的培養質量,與社會進步、民族復興的重大戰略密切相關。面對“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新時代幼兒教育必須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幼兒教育思想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探尋其深刻的時代價值內涵。
(一)引領新時代幼兒培育的發展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幼兒教育思想的重要論述,是以我國的時代背景為基礎,將前人重要的幼兒教育思想理論進行了創新和發展,完善和豐富了新時代幼兒教育理論,賦予了我國幼兒教育思想新的時代價值,使我國的幼兒教育思想更加現代化、系統化、精準化。在新時代的教育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幼兒教育的與時俱進為新時代幼兒的成長提供了新的路徑,彰顯習近平總書記幼兒教育思想重要論述的應用性功能意義深遠[26]。
首先,習近平總書記“幼兒為本”的教育主體觀強調幼兒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幼兒教師的主導地位,將“教師主導和幼兒主體相結合”的教育理念貫徹始終。其次,幼兒教師不僅要恰當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循循善誘,還要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激發幼兒對身邊事物的探索欲,并引導其提高發現、驗證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7]。最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每個人都有出彩的機會”。幼兒教育階段是培養幼兒廣泛興趣的重要階段,幼兒園和幼兒教師應該貫徹“愛、自由、全面發展”的教育觀,摒棄“應試教育”固化幼兒教育思維的教育方法,在幼兒園一日常規的各個方面,鼓勵、引導孩子全面發展,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長處。《意見》明確指出,我國要繼續改進學前教育政策和教育計劃,加速普惠性幼兒園的覆蓋率,優化幼兒園教師隊伍,合理推進幼兒園的保教策略。“普惠性”幼兒園的大力覆蓋,為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幼兒教育重要論述的實施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及強有力的支持。建設普惠性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滿足社會成員對普惠性幼兒園的需求,進而解決此公共服務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為實現學前教育公平發展做出了貢獻。科學的保教以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都在一定基礎上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支持。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幼兒教育的重要論述,不僅在精神和行動上引領著幼兒的發展方向,更在幼兒教育的各個方面為幼兒全面發展提供支持,是我國幼兒教育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二)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結合現有幼兒教育基本思想特征做了一系列的重要論述,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工作要堅持以幼兒為本的思想,教育理論需通過實踐來進行驗證和完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幼兒教育要以幼兒為主體,重視幼兒全面發展的同時也要關注幼兒的獨特性,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在幼兒教師方面,習近平總書記認為,應該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不僅要求擴大幼兒教師隊伍,還需要加強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技術技能。幼兒教師必須能科學、客觀地對幼兒進行評價,具有科學的幼兒保育和教育觀念,這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教育重要論述的進一步推進和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六一”國際兒童節向全國各民族少年兒童的節日寄語中提到,“新時代的少年兒童既是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的經歷者和見證者,更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生力軍”[28]。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幼兒教育的重要論述,不僅符合中國特色時代背景下的幼兒教育理念,且繼承了中國幼兒教育思想中的精華部分,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增加了新的幼兒教育內容。通過對幼兒教育思想的不斷豐富和發展,使中國特色幼兒教育思想理論得到創新,并且不斷體系化、完整化。將幼兒教育的基本內容和原理同中國當前的學前教育形式相聯系,繼承創新發展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幼兒教育理念和路徑,并且在新時代背景下,提出了一套針對學前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要求,不僅體現出我國幼兒教育思想和基本理論的與時俱進,而且為新時代背景下高質量的幼兒教育工作明確了方向,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
(三)推動中國夢的實現進程
幼兒是國家發展的希望,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幼兒教育的重要論述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導向作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鋪平了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希望幼兒園和教師能夠以新時代幼兒教育思想為理論指導自身教育實踐,不斷努力進取,為我國幼兒園未來的建設發展及中國夢的實現積累教育經驗”。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幼兒教育論述不僅為中國特色幼兒教育改革“鋪路搭橋”,還鼓勵幼兒園和幼兒教師能夠推陳出新,在傳承優秀幼兒教育經驗的基礎上,借鑒優秀的學前教育專家學者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主動投身于新時代中國幼兒教育事業中。一方面,為我國新時代幼兒教育思想的豐富注入新鮮力量;另一方面,也為新一代幼兒更好地肩負時代重任奠定良好的根基[29]。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美好藍圖被描繪,埋藏在國人內心深處的中華民族崛起騰飛的中國夢想又一次破繭而出[30]。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的希望和未來,3—6歲的幼兒是中國夢實現的人才基礎,幼兒園和幼兒保育保教工作要采取科學、全面的思想和方法,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幼兒是未來的新生代公民,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幼兒教育重要論述為人才儲備發揮了巨大作用,我們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順利實現[31]。
參考文獻:
[1]陳靜.習近平教育思想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6.
[2]湯志華,李旭華.論列寧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思想[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6(01):48-53.
[3][4][5]湯建.中國共產黨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思想之歷史考察[D].揚州大學,2013.
[6]習近平.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02).
[7]黃書光.回歸命脈:重審陳鶴琴的“活教育”目的論[J].教育發展研究,2012(12):16-20.
[8]習近平.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少年兒童心中生根發芽[J].基礎教育論壇,2014(18):1.
[9]習近平.從小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人民日報,2014-05-31(02).
[10]沈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幼兒園教育的思與行[J].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03):24-29.
[11]孫亞惠.中國夢應融入到幼兒教育中[J].職業技術,2015(02):75-76.
[12]方世南.“七個更”變“八個更”文化小康再發力[N].蘇州日報,2017-08-23(A02).
[1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
[14]周常穩,周霖.論現階段我國教育目的觀的局限及改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28):3-7.
[15]宋乃慶,王欽,郭磊,沈光輝.重大疫情對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及其教育應對[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4):116-121.
[16]馮寧.“幼兒為本”理念下幼兒園班級活動區環境創設及使用現狀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8.
[17]張春海.論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師教育變革[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4):153-159.
[18]辛明月.“以幼兒為本”教育理念的實施[J].教育評論,2007(04):138-140.
[19][21]李曉巍,劉倩倩,郭媛芳.改革開放40年我國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共育的發展與展望[J].學前教育研究,2019(02):12-20.
[20]習近平.深入理解新發展理念[J].當代黨員,2019(12):4-9.
[2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3]李燕,張慧敏.學前兒童家庭與社區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4]王志清.科學教育評價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1):87.
[25]嚴建林.構建科學教育評價體系 推動學校工作健康發展[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7(S1):47-48.
[26]李夢琪,李姍澤.陳鶴琴教育思想研究40年:回溯與展望[J].學前教育研究,2020(08):42-59.
[27]張瑞,白永生.習近平關于青年工作重要論述的生成邏輯與時代價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9(12):3-7.
[28]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各族少年兒童致以節日的祝賀![J].中國民政,2020(12):2.
[29]羊朝輝.在青年教育中融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價值[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4):131-132,138.
[30]高勇,顏金.習近平關于青少年勞動教育重要論述的時代價值與科學內涵[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12):4-7.
[31]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J].中國高等教育,2013(10):3-5.
(責任編輯:劉宇)
Ideological Source, Connotation and Times Value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ZHANG Chunhai1, WANG Yueyue1, YE Li2
(1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ning,Qinghai 810008, China;2 Nanch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 330004,China)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statement on preschool education was developed in the fertile soil of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Its thought originated from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s of the well-rounded human development , the practice of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and the talent requirement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Its profound connotation is emphatically embodied in the educational objective view of promoting well-rounded development, the children-oriented educational subject view, the tripartite cooperation educational method view and the scientific educational evaluation view.Exploring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statement on preschool education can point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practic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enrich the system of socialist education theor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Key words:?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reschool education; well-rounded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21-04-09
[基金項目]青海師范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幼兒教育思想研究”(項目編號:QSD20SZH13)。
[作者簡介]張春海(1981-),男,青海民和人,博士,青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青海師范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礎理論、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王悅悅(1998-),女,河北保定人,青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學前教育。葉麗(1996-),女,安徽安慶人,碩士,南昌職業大學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