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祥翠
周一下午的班會課,師生問好的聲音剛落下,我正準備宣布班會課的主題,小輝便急匆匆地走上講臺:“老師,我在上學路上撿到了一元錢,交給您。”我還未回應,她已經回到座位上了,只剩那枚硬幣靜靜地躺在講臺上,像在向我發問:“我該何去何從?”
我看向小輝,她的眼神里有些期待。再環視全班同學,部分同學看起來不以為然,有的同學甚至在小聲討論,隱約聽到在說“out”。“拾金不昧”“傳統美德”“正能量”等關鍵詞在我腦海中浮現,“計劃趕不上變化”,我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今天的班會主題: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元錢。
我們撿到的僅僅是一元錢嗎
“同學們有沒有這種撿到一毛錢或者一元錢等小數額金錢卻找不到失主的經歷?你是怎么處理的?”
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課堂熱鬧極了。“一毛錢、幾毛錢我懶得去撿。”“我撿到過,把它放在儲蓄罐里了。”“我撿到過,想交給警察叔叔,可附近沒有警察,就交給老師了。”“我沒有交給警察叔叔,但我把它投入了愛心捐款箱。”……
我說:“是呀,撿到小數額錢的情況較為普遍,看來今天的班會很有必要。”
我順手拿起了小輝放在講桌上的那枚硬幣,問:“這一元錢該怎么處理呢?”
“小輝呀,你真是沒事找事,以后學我,干脆不撿,免得麻煩。”“得了,就讓它作為班費吧!”……
我觀察了幾分鐘,發現爭議焦點有兩個:一是撿還是不撿;二是撿到后怎么處理。我先肯定小輝的行為,接著又問:“同學們對懶得去撿的行為怎么看?一元硬幣,我們用過很多個,你是否仔細觀察過它?”我把一元硬幣交給學生,讓他們相互傳遞著觀察。
待學生觀察完,我輕聲問:“如果每個人都不去撿,那么無數只腳都會踩到它,我們踩到的僅僅是一元錢嗎?”
學生反應過來了:“啊!會踩到國徽,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徽。”
在學生觀察硬幣的過程中,我用屏幕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其中第一章第六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愛護人民幣。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彎腰撿起別人遺失的一元硬幣是小事,舉起的卻是國家的尊嚴,這是愛護人民幣、熱愛祖國的行為啊!”
同學們表情凝重,陷入了沉思。
撿到的一元錢該如何處理
我再次舉起硬幣說:“拾金不昧是值得肯定的,但這枚沉甸甸的一元硬幣該如何處理呢?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解決方案。”我對各小組巡查指導,共同形成了解決方案。
方案一:做好記錄,時機合適時,投入愛心捐款箱。
方案二:交到公安機關,一定段間后仍然無人認領,則上交國庫。
教室里不知哪個同學說:“如果撿到數額大的錢該怎么辦?”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報警!讓警察叔叔幫忙尋找失主。”
我最后總結:“勿以善小而不為,無論我們撿到一毛錢、一元錢還是更多錢,都應該拾金不昧。弘揚拾金不昧的傳統美德,傳遞正能量,從你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我們共同行動吧!”
課后反思
當“一元錢硬幣事件”打亂我的班會課計劃時,我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教育契機,便及時改變了班會主題。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撿到小數額金錢該怎么辦,是學生普遍面臨的困惑,教師應當給予回應,帶他們走出困惑,呵護其善念。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