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 燁,蔡麗莉,許家珂,王云峰(通訊作者)
(昆山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科 江蘇 昆山 215300)
反流性食管炎為臨床常見胃食管疾病,以惡心、反酸、胃燒灼感、局部疼痛為主要病理表現,病因病情較為復雜,與飲食因素、病原體具有高度關聯性,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1]。臨床針對反流性食管炎以藥物治療為首選,以莫沙必利為主,有效緩解惡心、反酸、胃燒灼感、局部疼痛等癥狀,單獨應用莫沙必利治療周期較長,臨床不良反應較多,應用價值受限;為規避莫沙必利單獨應用不良反應,于莫沙必利治療基礎上聯合埃索美拉唑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降低藥物不良反應[2]。本文特針對艾索美拉唑與莫沙比利聯合治療有效性及安全性進行探討,以單用莫沙必利為參照,現報道如下。
收集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我院收治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共160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80 例。參照組男41 例,女39 例,年齡41 ~71 歲,平均年齡(56.38±2.84)歲,病程1 ~38 個月,平均(14.63±2.68)月;經Savary-Miller 分級顯示,Ⅰ級患者26 例,Ⅱ級患者28 例,Ⅲ級患者26 例。觀 察 組 男43 例,女37 例,年 齡40 ~68 歲,平 均年 齡(56.41±2.78) 歲, 病 程1 ~36 個 月, 平 均(14.59±2.72)月;經Savary-Miller 分級顯示,Ⅰ級患者25 例,Ⅱ級患者27 例,Ⅲ級患者28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所選患者入組后臨床癥狀、內窺鏡及活體病理檢測確診為反流性食管炎,符合《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診療標準》中對反流性食管炎的診斷依據[3];(2)患者入組之前均知情,簽署知情授權書;(3)所選患者均為初次入院,于入組前未服用相關藥物。
“玉笛誰家聽落梅”乃是肉菜,一條小羊坐臀、一條小豬耳朵、一條小牛腰子、一條獐腿肉加兔肉,拼作一盤,難免有油膩過頭的嫌疑。但因為江南式精巧的刀工“肉條形如笛子”,和繁復的口味組合“有二十五變,合五五梅花之數”而深得老叫花之心。
排除標準:(1)合并肝腎功能障礙,其他胃食管疾病;(2)對本使用藥物不耐受或過敏患者;(3)惡性腫瘤、精神障礙性疾病、哺乳期女性、妊娠期女性;(4)因主觀因素拒絕參與或中途脫落患者。
(2)借助SF-36 生活質量評分量表對患者治療前后軀體功能、生理職能、情感狀況、軀體疼痛等維度進行量化評估,總分100 分,分數與生活質量評分呈正相關。
治療前,兩組患者于軀體功能、生理職能、情感狀況、軀體疼痛等生活質量總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總分高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兩組患者均予以飲食管理,要求患者戒除煙酒,禁食辛辣、刺激、生冷食物,日常飲食以蒸煮為主要烹飪手段,減少油炸爆炒,科學進食,養成定時定量的進餐習慣。參照組予以莫沙必利(國藥準字H19990317)治療,10 mg 莫沙必利口服,需于餐前30 min 服用,3 次/d;觀察組予以埃索美拉唑(國藥準字J20080032)聯合莫沙必利治療,莫沙必利用法用量同參照組,40 mg 埃索美拉唑口服,1 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4 周比對療效。
使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均數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C2組總體氨基酸分析,雞胸肉、腿肉和肝臟中分別為0.75%、0.44%和9.89%,D2組雞胸肉、腿肉和肝臟中分別為0.76%、0.35%和7.92%。表明在放養條件下至180 d,無抗養殖的腿肉和肝臟中總氨基酸含量明顯更高。
FC教學模式是當今較為流行并獲得大多數教育家和學者認可的一種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于培養高素質且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可以在自己所講授的課程中嘗試使用。但這也只是一種教學模 式,不可千篇一律,照抄照搬,要根據每門課程的特點,遵循 “宜翻則翻”的原則,并非所有有關高等教育翻轉學習的研究 都有積極的效果[12]。教師應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的 特點和課程的特點,完成教學任務,從而達到培養目標。
參照組總有效率88.75%(71/80),觀察組總有效率98.75%(79/80),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觀察藥物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評估用藥安全性,常見不良反應包括腹痛、腹瀉、胃灼痛、頭暈等。
使用SPSS 24.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用(%)表達,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 s)表達,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1)依據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轉歸情況,聯合胃鏡復查結果評估有效性;若患者惡心、反酸、胃燒灼感、局部疼痛等癥狀基本消失,經胃鏡探查病灶基本消失,療效判定為顯效;若患者惡心、反酸、胃燒灼感、局部疼痛等癥狀好轉,經胃鏡探查其病灶減少50%以上,療效判定為好轉;若不滿足上述指證療效,判定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4]。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 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 s,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 80 63.25±7.19 86.29±8.89 18.024 0.000參照組 80 62.99±7.25 74.39±8.02 9.431 0.000 t 0.228 8.890 P 0.820 0.000
觀察組藥物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反流性食管炎為臨床常見病,主要是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至食管,導致食管黏膜刺激性損傷,以60 歲以上老年患者為高發人群,于老年患者免疫價值降低、飲食因素、胃腸道功能障礙具有高度關聯性,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5];反流性食管炎致病因素較為復雜,與胃排空延遲、胃內容物潴留具有高度關聯性,加之食管蠕動功能降低,食管內酸性物質未及時排泄,誘發反流性食管炎;同時因食管黏膜防御屏障降低,經長時間胃酸反流刺激,加重損傷,無法保護黏膜組織,開展有效的治療對策尤為重要[6]。
臨床學者針對反流性食管炎,常用抑酸抑酶類藥物進行治療,首選質子泵抑制劑,以埃索美拉唑為首選,作為奧美拉唑光異構體,其抑酸作用顯著優于奧美拉唑藥物,作用于機體后,半衰期較短,可快速發揮抑酸抑酶效果,抑酸時間持久,可有效中和胃酸,降低酸性成分對黏膜組織的刺激,加強胃消化功能,有效改善胃腸平滑肌蠕動,縮短胃排空時長,有效避免胃潴留情況發生。莫沙必利作為臨床常用受體激動劑,藥物終于機體后可有效刺激肌間神經叢、膽堿酯神經叢細胞表面HT4 受體,以加強腸道蠕動,加速胃排空時間,有效避免食物于腸道內滯留周期較長[7];據藥理分析顯示[8],埃索美拉唑與莫沙必利無交叉耐藥情況,具有協同作用機制,可有效加強胃黏膜保護機制,排空腸道內容物,以起到治療目的。本文依據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轉歸情況,聯合胃鏡復查結果評估總有效性可知,參照組總有效率88.75%(71/80),觀察組有效率更高(P<0.05),因埃索美拉唑與莫沙必利具有協同作用機制,通過增加胃腸道蠕動功能,可加速藥物疏布,提高藥物生物利用率,加速炎癥因子的吸收,緩解食管炎性癥狀,有效減少食物反流情況,提高患者進食欲望。經患者生活質量評估可知,治療前,兩組患者于軀體功能、生理職能、情感狀況、軀體疼痛等維度總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于軀體功能、生理職能、情感狀況、軀體疼痛等維度總分高于參照組(P<0.05)。說明聯合藥物治療促使癥狀轉歸,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經藥物安全性分析可知,參照組藥物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總發生率15.0%,高于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3.75%(P<0.05),可證實聯合用藥未增加藥物副作用,安全系數高,具有臨床可行性。
綜上,埃索美拉唑與莫沙必利聯合治療方案可有效改善反流性食管炎臨床癥狀,提升患者生活質量,聯合用藥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