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艷華
(武漢市漢南區人民醫院超聲科 湖北 武漢 430090)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習慣的變化及飲食結構的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率不斷提高,吸煙酗酒及高鹽飲食等均會導致患者發生腦梗死等疾病,且發病率逐年上升[1]。其中腦梗死屬于缺血性疾病,在臨床較為常見,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檢查時一般會檢出頸動脈粥樣斑塊,頸動脈粥樣斑塊的出現會引發急性腦出血,在影響患者健康的同時會威脅到其生命安全,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與病死率[2]。另外,出現粥樣硬化斑塊之后會導致頸動脈狹窄,使得血液流速減緩、順暢性降低,甚至會誘發腦梗死,因此需要加強影像學檢查,對患者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情況進行明確[3]。超聲診斷可將患者內部臟器的相關情況充分反映出來,在血管疾病與機體空腔臟器的診斷中均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在頸動脈粥樣斑塊與腦梗死的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4]。本次研究在頸動脈粥樣斑塊與腦梗死的診斷中應用超聲儀,探討其臨床應用價值,總結如下。
選取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我院收治且經腦血管造影明確診斷的腦梗死患者45 例,年齡51 ~68 歲,平均年齡(59.65±3.35)歲;合并疾病:17 例高血壓,13 例糖尿病,12 例冠心病、3 例其他。
納入標準:(1)均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2)生命體征均處于穩定狀態;(3)均存在頭痛與頭暈等癥狀;(4)均經相關檢查確診為腦梗死;(5)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惡性腫瘤或者既往頸動脈炎性疾病者;(2)合并血管疾病或者心瓣膜疾病者;(3)風濕性心臟病者;(4)嚴重器官功能障礙者;(5)感染性疾病者;(6)存在精神障礙者;(7)中途退出研究者。
進行超聲診斷所選用的儀器為日本阿洛卡公司的型號a7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與邁瑞公司的型號為M8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將探頭頻率設置為7.0 ~12.0 MHz。檢查前叮囑患者休息15 min,檢查時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墊高肩部并保持頸部后仰的姿勢,將頭偏向一側后將頸部充分暴露出來,讓患者放松頸部。之后在多個方向進行縱切面與橫切面等多方位檢查,對頸總動脈的遠端、近端與中段進行掃描,在頸動脈分叉處之后對頸內動脈進行逆行掃查,縱向掃查完成之后對探頭進行調整,之后沿動脈進行橫切面掃描,掃描完一側之后再掃描另一側,查看患者的粥樣斑塊形態、數量、性質及動脈血流情況[5]。
統計分析斑塊檢出率、斑塊類型及頸動脈血流指標。動脈粥樣斑塊值在1.0 mm 以上則診斷為陽性,動脈粥樣斑塊值在1.3 mm 以上為斑塊形成標準。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n(%)]表示,經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5 例腦梗死患者經腦血管造影檢出頸動脈斑塊140塊,包含,左側頸動脈79 個(56.43%),右側頸動脈61 個(43.57%);左側斑塊包括,左頸動脈分叉26 個(32.91%),左頸總動脈22 個(27.85%),左頸內動脈19 個(24.05%),左頸外動脈12 個(12.19%);右側斑塊包括,右頸動脈分叉21 個(34.43%),右頸總動脈12 個(19.67%),右頸內動脈14 個(22.95%),右頸外動脈14 個(22.95%)。
45 例腦梗死患者通過超聲檢出頸動脈斑塊135 塊,其中,準確率95.00%(133/140)、漏檢誤檢率5.00%(7/140);經超聲檢出斑塊面積0.75 mm×31.50 mm×5.00 mm,平均面積(6.10×1.45)mm×(2.25×1.75)mm;45 例腦梗死患者頸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65.22±4.14)cm/s、阻力指數(0.85±0.44)、搏動指數(1.88±0.23)、動脈內-中膜厚度(1.33±0.32)mm;左側頸動脈斑塊位于頸動脈分叉率、頸總動脈率、頸內動脈率及頸外動脈率與右側頸動脈分布與腦血管造影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左側頸動脈斑塊在頸動脈分叉、頸總動脈、頸內動脈及頸外動脈分布與腦血管造影相符情況與右側頸動脈斑塊分布與腦血管造影相符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腦梗死患者經超聲檢出斑塊與腦血管造影相符情況比較[n(%)]
頸動脈血管粥樣硬化是引起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且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血管組織粥樣硬化的病理性質密切相關。腦梗死是常見于老年人群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與病死率,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動脈血管出現局部血流障礙會導致其供血組織出現缺血與缺氧現象,引起腦血管內膜損傷的同時還會導致腦組織出現變性或者壞死現象,斑塊脫落之后極易導致遠端動脈閉塞,因此需要盡早采取有效診斷與治療改善患者預后[6]。
超聲檢查屬于無創檢查方式,所選用的超聲儀準確性較高且安全簡便,可將患者的血管情況與內臟形態清晰顯示出來,是診斷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有效方式[7-8]。超聲檢查能夠準確且快速發現頸動脈血管組織中的斑塊組織,還可對斑塊的具體位置、大小、形狀及病理性質等特征進行準確評價,可根據影像學特征與病理學特點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進行分類,主要包括四種類型,扁平斑的主要特征為原有血管結構改變且動脈管壁偏心性增厚;軟斑的主要特征為斑塊突出位置在管腔以上,并且存在均勻低回聲或者混合性回聲;硬斑的主要特征為斑塊出現鈣化或者纖維化現象;潰瘍斑的主要特征為斑塊表面大多凹凸不平或者不規則,呈現出的形態為包塊狀[9-10]。本研究中腦梗死患者經腦血管造影檢出頸動脈斑塊140 個,頸動脈斑塊以左側56.43%居多,右側43.57%;斑塊面 積(6.10×1.45)mm×(2.25×1.75)mm; 頸 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65.22±4.14)cm/s、阻力指數(0.85±0.44)、搏動指數(1.88±0.23)、動脈內-中膜厚度(1.33±0.32)mm;腦梗死患者經超聲檢查頸動脈檢出動脈斑塊與腦血管造影比較,檢查準確率95.00%;提示,超聲檢查準確率較高。左側、右側頸動脈斑塊均以位于頸動脈分叉者居多,但兩側不同位置斑塊經超聲檢查與腦血管造影檢查結果相符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頸動脈粥樣斑塊與腦梗死之間緊密相關,對患者實施頸動脈超聲檢查可明確頸動脈粥樣斑塊的位置等信息,為疾病的治療與預防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