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霞
(重慶市渝北區婦幼保健院<重慶市渝北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檢驗科 重慶 401120)
地中海貧血(以下簡稱地貧)是一組遺傳性溶血性疾病,中重癥患者會出現肝大、脾大、溶血、黃疸等,生活質量差,于己、于家庭、于社會壓力都相當的大[1],國家衛健委也明確對地貧防治作出三級預防的要求。然而基因檢測不是一般的醫療單位都能做的項目,而且檢測價格相對較高,人人都查也會造成資源的浪費。據文獻報道,僅用血常規中紅細胞平均體積(mean corpusular volume, MCV)<82 fl 作為地貧的單一篩查指標,敏感度偏低[2]。本文探討血常規中的紅細胞平均體積(mean corpusular volume, MCV)、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紅細胞(red blood cell,RBC)、血紅蛋白(hemoglobin, Hb)等指標聯合血紅蛋白電泳A2 檢測結果在地貧篩查中的可行性。血常規和血紅蛋白電泳一般醫療機構就能檢測,收費價格也便宜,一般家庭都能承受。
收集我院2017 年8 月—2020 年4 月同時進行血常規、血紅蛋白電泳及地貧基因3 項都篩查的孕檢對象共140 例,根據基因反饋結果,以是否出現地貧基因正常情況進行分組,地貧基因正常為對照組(n=70),地貧基因異常為觀察組(n=70)。對照組年齡段為20 ~40 歲,平均年齡為(30.64±4.26)歲;觀察組年齡段為20 ~39 歲,平均年齡為(30.52±4.21)歲。患者家屬于同意書上簽字。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血球分析儀(深圳邁瑞BC5600),毛細管電泳儀(英國海倫娜V8),貝克曼DXI800,試劑及校準品均為儀器廠家配套生產,地貧基因項目送重慶市人民醫院進行檢測。
血細胞分析:使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對患者的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血紅蛋白(hemoglobin,Hb)水平等進行監測,嚴格按照儀器標準操作步驟進行監測,保證每批檢測質控均在控。Hb 電泳:采用全自動電泳儀進行監測,質控物和儀器配套,診斷截斷值LHbA2低于2.5%或者超過3.5%,HbF 超過2.0%或者存在異常的Hb 條帶。
對兩組患者的MCV、MCH、RBC、Hb、HbA2、MCV+MCH+HbA2 三者之一異常但排除缺鐵情況者異常率進行比較。
采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為地貧基因正常,其中MCV、MCH、RBC、Hb、HbA2、MCV+MCH+HbA2 三者之一異常但排除缺鐵情況者異常率較低,見表1。
觀察組患者為地貧基因異常,其中MCV、MCH、RBC、Hb、HbA2、MCV+MCH+HbA2 三者之一異常但排除缺鐵情況者異常率較高,見表2。

表2 觀察組患者的檢測結果
兩組比較,MCV、MCH、Hb、RBC、HbA2、MCV+MCH+HbA2 三者之一異常的異常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檢測指標比較情況(%)
地貧是因調節血紅蛋白的基因突變導致珠蛋白鏈形成障礙而引起的一組遺傳性血液疾病,又稱海洋性貧血,因最早在地中海地區被發現,所以常稱為地貧。常見的有α 地貧和β 地貧。中國人中已發現幾十種α 及β基因,據調查統計,我國每年有多達幾十萬含地貧基因的新生兒出生。地貧已成為我國新生兒貧血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之一[3],在這些地貧患者中,大多α 地貧由α 珠蛋白基因缺失導致,少數由基因突變而成,β 地貧則多數由于基因突變導致[4]。一般來說,如果父母雙方只有其中之一有地貧基因的缺失或突變,他們的后代患地貧癥狀會相對輕一些,如果父母雙方都是地貧基因攜帶者,他們的后代患地貧純合子的概率就比較大。輕型雜合子臨床癥狀不明顯,重者(多為純合子)可發生多種并發癥,甚至靠輸血維持生命,預后差,有的在嬰兒期因缺乏有效的治療而早早夭折[5]。地貧的基因型具有種族特異性和地區差異性,目前地貧無特殊治療方法,在重慶地區,患地貧的比例約為13.92%,以α 地貧為主,約占89.98%[6],這個比例相當的大。據文獻報道,地貧患者的血紅蛋白在懷孕各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孕中晚期,對妊娠的結局也造成不良的影響[7],因此進行產前診斷甚至在婚前就進行地貧基因篩查就顯得格外重要。首先用大家熟知的血常規中RBC、Hb 指標來判定是否貧血或貧血的程度,但僅用這兩個指標也不能確定貧血的原因[8],因此加上了MCV 和MCH 指標來大致判斷貧血的種類,在臨床實踐中,怎樣來指導哪些標本送地貧基因檢測呢?臨床醫生還是有一些困惑,為避免過度醫療檢查,又不能每一份標本都進行地貧基因檢測。本文探索了用血常規聯合血紅蛋白電泳結果來指導地貧基因的合理篩查,既能做到優生優育,降低出生缺陷率,又能做到資源不浪費,值得在臨床中應用。
Hb 與RBC 聯用判斷機體是否貧血,參照MCV、MCH區分貧血類型。通過對送檢基因反饋結果對患者的血常規MCV、MCH、RBC、Hb、鐵蛋白指標及血紅蛋白電泳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RBC、Hb 指標在地貧基因的篩查中對照組與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MCV、MCH、HbA2 3 項指標單用于指導地貧基因的篩查,對照組和觀察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基因正常組在排除缺鐵(嚴重缺鐵時可導致血紅蛋白電泳中HbA2 降低,但地貧基因正常)的情況下,MCV、MCH、HbA2 3 項指標有其一異常的僅占2.86%,而基因異常組MCV、MCH、HbA2 3 項指標有其一異常的占97.14%,MCV、MCH、HbA2 3 項指標聯合檢測時對照組和觀察組具有差異(P<0.01),因此MCV、MCH 與HbA2 3 項指標聯合檢測指導地貧基因篩查在臨床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