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焱梅,曹 靜,謝小敏(通訊作者)
(南通市第六人民醫院呼吸科 江蘇 南通 226001)
胸腔閉式引流是臨床應用治療胸腔積液的常用方法,其可安全、有效地引流出胸腔內滲液、血液以及空氣,并重建胸膜內正常負壓、維持縱隔正常位置,從而促進肺復張,是目前臨床治療各種原因導致的胸腔積液、血氣胸的重要方法[1]。但由于胸腔閉式引流管需根據患者病情帶管留置一段時間,受患者依從性、認知程度、日常活動等因素的影響,置管期間極易發生導管固定不牢、導管部分或完全脫出、導管折疊堵塞等不良事件,導致非計劃性拔管[2],因此有效、妥善的胸腔閉式引流導管的固定對保證治療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組研究通過對120 例擬行胸腔閉式引流患者進行隨機分組研究,旨在證明3 M 透明敷貼聯合導管固定裝置在胸腔閉式引流管固定中的應用價值。現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于我院就診并擬行胸腔閉式引流的120 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60 例中男性38 例,女性22 例,年齡29 ~75 歲,平均年齡(58.1±7.9)歲,病程時間1 個月~2 年,平均病程(5.5±0.9)個月,受教育程度為初中及以下35 例,高中及以上25 例;觀察組60 例中男性39 例,女性21 例,年齡32 ~78 歲,平均年齡(58.5±8.4)歲,病程時間1 個月~2 年,平均病程(5.8±0.5)個月,受教育程度為初中及以下37 例,高中及以上23 例。兩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明確原發疾病并滿足胸腔閉式引流置管指征;年齡>18 周歲,神志清晰,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正常。
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精神疾病;近3 個月胸部外科手術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嚴重肺部感染或全身感染者。
對照組行常規導管固定措施,即閉式引流后應用無菌紗布覆蓋穿刺點,并用膠布固定引流管于皮膚上,外接引流袋,囑患者起床活動、翻身時注意保護引流管,避免牽拉,防止意外脫管的發生。觀察組則采取3 M 透明敷貼聯合導管固定裝置,置管穿刺處消毒改造后應用10 cm×10 cm 透明敷料覆蓋,引流管距穿刺口10 cm 處進行固定,選一5 cm×6 cm 彈性柔棉膚色寬紗布沿背膠方格線剪一對向T 型口,但不離斷膠布,采用4 cm×6 cm透明敷貼以無張力方式貼敷于引流管高進皮膚處,并將修剪好的彈性紗布包裹住引流管置于透明敷貼上,彈性紗布上可標注留置時間以及社恩度,若透明敷貼出現脫落、卷邊、滲血應及時更換,留置期間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置管維護管理意識。
觀察兩組置管期間導管相關不良風險事件發生情況,并采用卡氏生活質量百分法評價患者生活質量情況,自擬置管期間舒適度調查量表統計患者置管舒適度情況,分別通過生理、心理精神、社會文化、環境維度評價患者舒適度,每維度分值0 ~30 分,分數越高表示舒適度越高。
采用SPSS 19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意外脫管、導管折疊、堵塞等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非計劃拔管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置管期間不良事件及非計劃拔管發生比較[n(%)]
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置管舒適度評價結果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置管期間生活質量及置管舒適度比較( ± s,分)
組別 例數 置管舒適度生理 心理精神觀察組 60 26.15±1.52 24.45±2.06對照組 60 18.10±1.69 20.13±1.74 t 4.891 4.295 P 0.025 0.042組別 例數 置管舒適度 生活質量社會文化 環境觀察組 60 22.78±0.63 25.36±1.52 92.10±4.77對照組 60 18.31±0.69 20.13±1.17 85.06±3.64 t 4.359 4.503 6.841 P 0.040 0.032 0.017
有效的胸腔閉式引流是治療胸腔積液、氣胸等疾病的重點,而妥善、牢固的引流管固定是保證胸腔閉式引流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引流管堵塞、脫落是導致胸腔閉式引流非計劃性拔管的主要影響因素,同時也是影響胸腔積液、氣胸等疾病治療效果的常見因素,因此妥善固定胸腔閉式引流管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3-4]。而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意外脫管、導管折疊、堵塞等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非計劃拔管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并且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置管舒適度評價結果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表明采用3 M 透明敷貼聯合導管固定裝置能夠進一步妥善牢固固定胸腔閉式引流導管,避免非計劃性拔管發生,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及置管舒適度。
而通過進一步分析可知,傳統膠帶固定法并不具備對抗重力的作用,隨著引流袋內液體的增多,受重力作用極易被牽拉而脫出,并且常規膠布固定雖與身體縱軸呈垂直狀態,但其黏性不足導致對引流管塑形固定能力較差,導致導管移位、管腔端口阻塞、引流管脫出等風險上升。而常規膠布的黏性受患者皮膚狀態影響較大,難以保證妥善的固定效果,且膠布長期貼敷極易給患者帶來局部皮膚瘙癢不適等癥狀,導致患者置管期間生活質量與舒適度低下,并極易引起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影響胸腔積液、氣胸治療效果與臨床結局[5-6]。而采用3 M 透明敷貼聯合導管固定裝置可發揮牢固的導管固定效果,通過剪裁紗布達到牢固固定的目的,同時固定裝置透氣性良好,貼敷固定舒適度較高,對患者日常生活影響相對較少[7],并且膚色紗布與皮膚顏色相近,在美觀以及對日常生活影響方面患者更易接受,而3 M 透明敷貼則具有一定的親膚性,并且厚度相對較薄,延展性能較好,固定于皮膚能夠方便觀察導管及穿刺周圍皮膚狀況,方便及時處理皮膚潮濕或發現敷貼部位皮膚有無紅腫過敏現象,固定效果較為牢固,患者在床上也可自由活動、翻身等,透明敷貼與改良導管固定方法的應用降低了導管脫落、折疊堵塞的發生風險,降低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率,從而輔助進一步提升胸腔閉式引流導管置管效果,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均具有重要意義[8-9]。
綜上所述,采用3 M 透明敷貼聯合導管固定裝置可有效預防胸腔閉式引流導管意外脫管、堵塞等不良風險事件的發生,顯著降低非計劃性拔管率,并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以及置管期間舒適度具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