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素華
(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產科 江蘇 宿遷 223800)
對于圍生期的產婦而言,妊高癥屬于比較常見現象,目前為止,該疾病的致病因素并不明確[1]。有相關研究數據表示,并發妊高癥與胎盤著床以及滋養細胞的浸潤等相關,產婦并發妊高癥,必須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若不及時診治,會導致產婦凝血功能受損,使其產后出血的概率增加,嚴重者直接危及患者及胎兒生命[2]。在給妊高癥產婦進行治療期間,有效的護理措施也能提高治療效果。有研究者表示,給患者采用優質護理可達到此效果,還能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率[3]。為進一步探究優質護理的效果,本文選取了60 例我院收治的妊高癥產婦,對其采用不同方案護理的效果總結如下。
選取2020 年1 月—12 月在我院收治的妊高癥產婦60 例,根據護理方式不同分組,各30 例。研究組年齡21 ~32 歲,孕周35 ~40 周。對照組年齡23 ~33 歲,孕周36 ~41 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經檢查確診為妊高癥;(2)臨床資料完整;(3)知曉研究并自愿配合。排除標準:(1)嚴重器質性病變;(2)精神疾病;(3)合并凝血功能障礙;(4)伴有產道損傷。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護理人員需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監察,定時檢查患者的心跳及體溫等,謹遵醫囑給患者用藥,解答患者的疑難等。
研究組基于對照組基礎之上行優質護理。(1)心理護理。首先,護理人員需對患者的癥狀非常了解,并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多與患者交流和溝通,將患者的情緒變化加以記錄,然后根據患者的情緒制定相應的心理管理措施。對于情緒激動、變化較大的患者,護理人員應當主動關心患者,并保持微笑,耐心聽取患者的心聲,為其進行心理疏導。此外,護理人員還需根據患者的情緒做一些針對性宣傳,并告知其保持良好情緒的重要性。對于緊張焦慮比較嚴重的患者,護理人員可借助音樂或者廣播等幫助其轉移注意力,引導其保持樂觀的心理,這樣有助于疾病的恢復,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2)強化健康教育:將妊高癥相關知識告知患者,尤其是疾病病因、影響因素、治療方法和護理配合要點等,使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得到提高,從而提高治療依從性,保證治療效果。(3)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病情實際情況,結合患者飲食喜好,制定科學的飲食方案,指導患者低鹽飲食,多攝入高維生素、高蛋白食物,多食用新鮮的果蔬。(4)環境護理,囑咐患者保持左側臥位,使妊娠子宮對下腔靜脈的壓迫減輕。營造整潔溫馨的住院環境,減少強光強聲刺激,使患者休息充分。(5)生活護理。在此期間,護理人員應當定時檢查患者的分泌物,對其分泌物的氣味、量和顏色等進行觀察判斷,對于分泌物存在異常的患者,需立即報告給醫生進一步檢查,避免發生其他并發癥,影響患者的康復。另外,分泌物也能作為患者產后出血的一個判斷指標,所以,護理人員一定要高度重視。(6)出血護理。產婦分娩后,可將新生兒放在產婦胸部,加強母嬰接觸,刺激產婦反射催產素分泌,這樣對改善產婦的子宮收縮有很大的益處,進而有效控制產婦產后的出血情況。在此期間,護理人員需定時對產婦進行探望,對其子宮進行檢查,并觀察其子宮收縮的情況,若產婦有出血癥狀,需盡快將出血原因找出來,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止血,同時觀察產婦出血的量和顏色,若有異常,需立即盡心處理。處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也要告知患者無需擔心,避免患者過度緊張不利于操作。
記錄兩組產后2 h、24 h 出血量,并比較兩組新生兒體重和Apgar 評分。統計兩組先兆子癇、產后出血和胎兒窘迫發生情況。自制調查問卷評定兩組滿意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層次,滿意率和基本滿意率之和為總滿意度。
研究組產后2 h、24 h 出血量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較少(P<0.05);新生兒體重及Apgar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后出血量比較( ± s)

表1 兩組產后出血量比較( ± s)
分組 例數 產后2 h 出血量/mL產后24 h 出血量/mL新生兒體重/kg Apgar 評分/分研究組 30 181.56±14.83 253.72±22.35 3.37±1.23 9.16±0.27對照組 30 234.84±19.75 327.69±29.76 2.86±1.07 8.75±0.19 t 15.842 13.986 8.973 9.458 P 0.000 0.000 0.000 0.000
研究組不良結局發生率為3.33%,低于對照組的2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妊娠結局對比[n(%)]
研究組總滿意度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顯著(P<0.05),見表3。
妊高癥屬于婦女妊娠期并發的一類高血壓疾病,該疾病對患者有極大的危害,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避免疾病加重影響產婦和胎兒的健康[4]。醫療技術飛速發展,臨床上對妊高癥也越來越重視,因此有諸多研究者對此進行研究后提出,在對妊高癥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需給予相應的護理[5]。對妊高癥患者采取常規的護理模式效果并不佳,越來越多的學者提出,采用優質護理可獲得更為理想的效果。在進行優質護理時,護理人員首先會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評估,然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調整護理方式,給患者更優質的護理,在護理過程中主動和患者溝通,能讓患者對疾病有一定了解,提高配合度[6]。優質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對患者及胎兒都有積極意義。優質護理還能讓護理人員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并做出及時的處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復。優質護理對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等要求更高,但服務更優質,效果更好。優質護理還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樂觀的心態有助于患者康復,對減少出血量和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有積極的意義[7]。因此,對妊高癥患者采取優質護理,對患者而言意義重大。
本研究顯示,研究組產后2 h、24 h 的平均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先兆子癇、產后出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優質護理可有效減少妊高癥產婦產后出血,降低其產后出血和先兆子癇發生風險,可顯著改善其妊娠結局。研究組總滿意度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妊高癥患者采用優質護理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和認可,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通過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能減少心理應激,有效緩解患者負面情緒,還能幫助患者合理調節身心狀態;強化健康教育能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了解,提高自我護理意識;加強生活指導能增加患者生理舒適度,保持身心健康;用藥護理能充分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還能預防或及時處理不良反應;加強病情觀察能掌握患者病情動態,及時發現異常情況,盡可能維護患者及胎兒的安全,減少不良妊娠事件,改善母嬰結局。
綜上,優質護理能夠有效降低妊高癥產婦的產后出血和先兆子癇發生風險,對其妊娠結局改善具有重要意義,且更容易被產婦所接受,可在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