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俊
(陽城縣人民醫院體檢科 山西 晉城 048100)
血液透析是腎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療措施,其可通過將機體血液傳輸至體外進行凈化處理,進而有效保護殘余腎功能,同時可明顯延緩疾病發展進程[1]。而動靜脈內瘺作為血透患者的主要血液通路,是確保治療內容順利開展的關鍵部分,但依據過往臨床經驗可知,動靜脈內瘺的并發癥發生風險可伴隨使用時長而有所上升,進而對患者的治療安全性及護理質量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2-3]。因此,為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選用一種效果顯著的護理干預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相關研究資料指出,通過為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應用保護性護理方法開展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升治療安全性[4]。為進一步驗證上述研究觀點的臨床價值,本文主要探討了于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護理期間實施保護性護理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70 例。依據就診時間順序為其進行平均分組,各35 例。對照組中,男21 例,女14 例,年齡為36 ~61 歲,平均年齡為(50.9±4.6)歲。觀察組中,男20 例,女15 例,年齡為35 ~59 歲,平均年齡為(51.4±4.7)歲。組間基線資料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病情符合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治療的相關指征;(2)均已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3)具有基本認知水平。排除標準:(1)合并患有嚴重的臟器功能疾?。唬?)合并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相關表現;(3)無法主動配合開展研究干預。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具體如下:護理人員應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協助醫生為其妥善植入動靜脈內瘺,植入操作開展期間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流程,并于彩超協助下明確內瘺通暢狀態及血流量水平。血液透析期間應明確告知患者內瘺的相應保護方法,并于每次血透結束后及時應用無菌紗布對穿刺點進行止血按壓處理,待血透結束24 h 后,則可于內瘺位置處適量涂抹喜遼妥軟膏。
觀察組于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保護性護理干預,具體護理內容如下。(1)階段健康教育:在動靜脈內瘺植入1 周內,護理人員需及時為患者發放護理干預相關健康宣傳手冊,之后依據患者的認知程度及理解能力,采用適宜的講解方式向其詳細介紹動靜脈內瘺植入后的相關注意事項;日常生活期間,則需提醒患者避免使患側肢體受壓,同時盡量穿著寬松的衣物,此外可依據實際情況,應用溫度為40 ~50℃的熱毛巾對患側手臂進行熱敷處理,單次熱敷時長約為20 min,2 ~3 次/d。待上一階段健康教育效果滿意后,即可向患者講解內瘺部位的日常保護方法,同時使其明確各類不良反應的應急處理措施;若患者在內瘺植入14 d 后尚未出現創口感染、滲血等并發癥表現,則可指導其適量開展“健瘺操”練習,同時需定期對內瘺通暢情況進行相應評估。(2)皮膚護理:護理人員應于血透結束24 h 后,為患者于穿刺點以外的前臂血管處外敷適量蘆薈汁及喜遼妥,并采用按摩方式促進藥物吸收。(3)協同護理:護理人員可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1 位患者家屬為其開展動靜脈內瘺護理相關培訓,同時引導其對患者的自我護理情況進行監督指導,以保證顯著的護理干預效果。
對比兩組護理后的內瘺使用、并發癥發生及護理滿意度水平。
內瘺使用情況的觀察項目主要包括血流量水平、內瘺完好率和內瘺使用時長。
應用本院自行設計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者接受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水平展開相應評價,量表滿分為100 分,評分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水平成正比。
護理后,觀察組的血流量指標數值大于對照組,其內瘺完好率高于對照組,其內瘺使用時長長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后的內瘺使用情況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護理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77.41±6.34)分,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1.45±7.90)分,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8.20,P<0.01)。
動靜脈內瘺是一種臨床方面較為常用的血液透析通路,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的技術成活率相對較高,但依據過往臨床經驗可得知,上述通路在使用期間可為機體血管帶來較大的穿刺性損傷,且其并發癥發生概率可伴隨使用時間的延長而不斷增加,進而可對患者的血液透析質量及治療安全性均帶來較大的不良影響[5-6]。因此,于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治療開展期間,為患者選用一種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近年來,隨著現代護理學的不斷發展,保護性護理等新型護理方法現已在臨床范圍內得到了有效應用,其可依據患者的疾病類型及護理需求,于常規護理基礎上為患者實施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而可在提升整體護理質量的同時,明顯減少不良事件發生概率,從而顯著改善治療安全性[7]。相關研究資料亦指出,將上述護理方法應用于血液透析內瘺護理之中可有助于改善臨床護理效果,護理應用價值較為突出[8]。
為進一步驗證上述研究觀點的臨床價值,本文為觀察組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于護理期間開展了保護性護理干預。護理后,觀察組的血流量指標數值大于接受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其內瘺完好率高于對照組,其內瘺使用時長長于對照組(P<0.05),說明通過于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護理中實施保護性護理干預,可明顯提升內瘺使用質量及血流量水平,可有效提高內瘺利用率。護理后觀察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證明保護性護理可有助于減少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相關并發癥表現的發生概率,提升治療安全性。此外,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為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開展保護性護理干預可大幅提升其護理滿意度水平,改善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保護性護理在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較為突出,可有效改善內瘺使用情況,減少并發癥表現發生概率,提高護理滿意度,使患者生活質量提升,早日恢復正常生活工作,具有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