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月,黃天熠(通訊作者)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心內科 江蘇 南京 210006)
急性心肌梗死屬于冠心病的一種,且較為嚴重,對人民的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和威脅[1]。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患者的心臟冠狀動脈缺血而導致的,這樣的缺血現象是畸形的,也是持續性的。所以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預后的效果如何非常重要,除了基礎的抗栓藥物治療和非抗栓藥物治療之外,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預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選取2019 年5 月—2020 年9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個體化持續健康教育方案對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應用效果”這一問題進行了對比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5 月—2020 年9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 例。30 例患者對照組中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年齡42 ~63 歲,平均年齡(52.8±3.6 歲);觀察組中男性和女性各15 例,年齡41 ~64 歲,平均年齡(53.3±4.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惡性腫瘤、嚴重肝腎損傷、精神障礙、對本次研究所用藥物過敏患者。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需對醫院救治的患者進行定期的急性心梗知識講座,對患者講解基本的預防措施和控制方法,對在治療中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講述并給予相應的心理安慰,給患者分發健康宣傳資料并叮囑患者注重日常的飲食。
觀察組患者給予個體化持續健康教育,具體內容如下:(1)制定個體化健康教育內容。于患者入院時對患者進行及時的溝通,并對患者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等基本資料有充分地掌握,根據患者的學歷、病情等實際情況對患者制定個體化的、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內容的制定[2]。(2)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對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實施制定的健康教育,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和喜好選擇教育方式,例如圖片、健康手冊等,在病房可循環播放有關疾病的視頻資料;建立微信群,讓患者及其家屬進群,組建與護理人員的互動交流場所,患者進群后可與其他患者互相溝通交流,護理人員從群消息中發現患者問題并給予解答,發現錯誤并給予糾正[3-4]。(3)生活干預。為患者制定專業的飲食計劃,叮囑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飲食衛生,忌煙酒、忌辛辣、忌生冷,多補充優質蛋白和維生素。(4)持續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選擇適合患者的隨訪方式,指導患者在家進行自護,按時服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將健康教育的內容編輯成冊并發給患者,對患者進行每月一次的隨訪調查,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充分的溝通并了解患者對健康教育的看法,如果不理想應及時進行方式方法的調整[5]。
對比兩組患者出院1 個月、3 個月、6 個月的按時復診依從性;通過急性心肌梗死相關知識(病因、藥物知識、合理飲食、自我監測以及急救知識)問卷,對患者疾病知識掌握情況進行統計并對比;患者出院后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了解患者心絞痛和再發心肌梗死的發生情況。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出院1 個月、3 個月、6 個月的按時復診率分別為(96.67%、90.00%、83.33%),分別高于對照組(80.00%、66.67%、53.33%),兩組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出院不同時間點按時復查依從性對比[n(%)]
觀察組患者對急性心梗死的相關疾病知識(包括病因、藥物知識、合理飲食、自我監測以及急救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知識掌握情況比較[n(%)]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發生再發心梗死的發生率為6.67%、10.00%,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發生心絞痛的發生率顯著高于觀察組患者心絞痛發生率,且觀察組患者的康復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康復情況比較[n(%), ± s]

表3 兩組患者康復情況比較[n(%), ± s]
組別 例數 心絞痛 再發心梗死 康復時間/d觀察組 30 2(6.67) 2(6.67) 27.75±2.51對照組 30 8(26.67) 3(10.00) 35.32±3.77 χ2[t] 4.3200 0.2182 [9.1547]P 0.0377 0.6404 0.0000
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在改善預后和促進治療的護理工作中,健康教育是極其重要的,可以應用圖片、健康操等方式結合傳統健康宣教,將專業的疾病知識簡單化,幫助患者建立基本常識和清晰地認知,加深對疾病的認識才能更好地預防[6]。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出院1 個月、3 個月、6 個月的按時復診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說明個體化持續健康教育的實時對于改善患者的依從性具有非常大的幫助,定期復查能有效改善患者預后。觀察組患者對急性心梗死的相關疾病知識知曉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證明患者在經過個體化持續健康教育之后,對疾病的病因、藥物知識、合理飲食、自我監護以及急救知識的掌握率大大提升,在日常生活中對預防疾病和疾病急救措施能更好地應對。觀察組再發心梗死和心絞痛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實時個體化持續健康教育后的患者相對于應用一般傳統的健康教育患者而言,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
綜上所述,個體化持續健康教育方案對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效果顯著,能有效保障患者的復查依從性,提升患者對相關疾病知識的掌握率,縮短患者恢復時間,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