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亮,肖 燕(通訊作者)
(1 蘇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脾胃病科 江蘇 蘇州 215009)
(2 蘇州市中醫醫院針灸康復科 江蘇 蘇州 215009)
腹痛在臨床消化內科中較為常見,具有較高的發生率,包括上腹痛和下腹痛,也可以分為左側疼痛和右側疼痛,而無論腹痛其典型表現均為疼痛,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學習等,導致生活質量下降[1]。院前急救是醫療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院前急救也越來越被重視,院前急救的最大特點之一是患者常以某些急性癥狀呼救,因而在院前急救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某些癥狀,對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義[1]。西醫抗菌素治療腹痛較為常見,但是單一用藥效果往往不是非常理想。中醫針灸治療腹痛近年來越來越常見,具有簡便、快捷的特點,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上[2]。本研究為進一步了解中醫針刺足三里治療在院前急救腹痛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將收治到的40 例患者納入研究展開分析。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7 月—2021 年2 月期間,蘇州市中醫醫院和蘇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的行院前急救的40 例腹痛患者進行研究。納入標準: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心電圖正常;血糖正常;體溫、呼吸、心率、血壓正常;年齡大于18 歲、小于70 歲。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不齊全患者;妊娠患者;外傷患者;暈針患者;取穴處嚴重局部皮膚病患者;嚴重精神疾病、認知障礙和交流障礙患者。全部患者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齡20 ~67 歲,平均(41.02±2.38)歲;腹痛原因,急性胃痛11 例,急性胰腺炎8 例,急性胃腸炎6 例,急性膽囊炎4 例,急性闌尾炎4 例,不完全性腸梗阻3 例,急性腎盂腎炎2 例,急性腎絞痛2 例。
選取足三里為主穴,從患者的病情出發隨癥取穴。若患者腹痛拒按,脹滿不舒,大便秘結或溏滯不爽,煩渴引飲,汗出,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濡數,為濕熱壅滯,加陰陵泉、內庭;若脘腹脹悶或痛,攻竄,痛引少腹,得噯氣或矢氣則腹痛酌減,遇惱怒則加劇,舌紫暗,或有瘀點,脈弦澀,為氣滯血瘀,加膻中、血海。對患處進行局部常規消毒,然后使用28 號毫針進行針刺,柔和刺入,并進行捻轉刺激,足三里持續性強刺激1 ~3 分鐘,配穴用平補平瀉法。
評估治療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價,分值0 ~10 分,0 分無疼痛,1 ~3 分輕度疼痛,4 ~6 分中度疼痛,7 ~9 分重度疼痛,10 分最高級別疼痛。
評價臨床治療的效果,判定標準[4]:疼痛評分降低50%及以上顯現,疼痛評分降低30%~50%(不含)有效,疼痛評分降低30%以下無效。
本研究采用SPSS 25.0 軟件分析處理疼痛評分,計量資料采用標準差(x-± 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輕度疼痛占比方面,治療后高于治療前;在重度疼痛占比方面,治療后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前后中度疼痛占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患者的疼痛評分的比較[n(%)]
綜合治療結果,所有患者中有22 例顯效(55.00%),17 例有效(42.50%),1 例無效(2.50%),治療總有效率為97.50%(39/40)。
腹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癥狀,也是導致病人呼叫120的常見原因[5]。腹痛大多數是由腹內組織或者腹內器官受到某種強烈的刺激或者損傷導致,也有可能是由于胸部疾病或者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所致。腹痛是一種主觀的感覺,其性質和強度不僅能夠受病變情況和刺激程度影響,而且受神經和心理影響也特別大,且不同的患者對疼痛刺激的敏感性存在差異,同樣的刺激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可能就表現為不同的感覺。急性腹痛多見于器官的炎癥,如急性胃腸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空腔臟器的梗阻或者擴張也會導致腹痛的發生,常見的包括腸梗阻、腸套疊、泌尿系統的結石以及梗阻。外傷導致的肝臟或者脾臟破裂,也會導致腹痛的發生。由于肝臟破裂后,膽汁流出至腹腔,會導致化學性腹膜炎的發生,胃腸道的穿孔也會出現自發性腹膜炎,導致腹痛[6]。院前急救是入院之前的所有搶救,包括發病現場的急救和轉運途中的急救,還包括120 對醫院綠色通道的指導,電話匯報及組織搶救程序的準備,是醫院急救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
足三里穴位在脛骨前嵴旁開一橫指,犢鼻穴下三寸,是胃經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腧穴,是胃經的合穴,也是胃的下合穴。經常對足三里進行針灸治療,可以防治胃腸疾病,強身健體。對于一些慢性疾病,如視力減退、鼻病、過敏性疾病等,都可以用足三里進行調治。女人經足三里治療,可以補益氣血;男人經足三里治療,可以緩解疲勞。足三里可以治療一切乏力、羸弱、虛勞,這是足三里的補虛作用[7]。對于疑難雜癥,比如頑固性頭痛、嚴重失眠、不明原因的貧血、神經衰弱、長期半身不遂等,也可用足三里進行治療。足三里還可與曲池、太沖等穴位相配,治療高血壓病,特別是收縮壓比較高的患者,對高血壓收縮壓有良好的調治作用[8]。另外,因為足三里屬于孫思邈的“十三鬼穴”之一,因此還可以治療神志疾病,如抑郁癥、焦慮,以及精神分裂癥,能夠讓其得到較好的調整。著名的四總穴歌中“肚腹三里留”,即腹部的疾病一般都可以通過足三里來治療,又因為該穴位屬于胃經,所以可以治療胃痛、消化不良、胃脹等,能加快恢復患者的胃腸功能[9]。林兵等學者在《針刺患者足三里、關元穴對感染性休克的治療效果研究》研究中的結果顯示[10],第一,針刺后立即痛止者18 例,顯效12 例,有效6 例,即時有效率為100 %。其中一次性治愈者15 例,為41.66%,其余病人在2 ~6次內治愈,僅有1 例痛止而瀉不能止,為腸癌病人;第二,36 例患者中除1 例慢性胃炎效果不明顯外,其余均在針刺得氣后5 分鐘左右,即感疼痛緩解,繼而得到有效的止痛,均治療1 次后止住疼痛。本研究嘗試采用針刺足三里對院前急救的腹痛患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所有患者中輕度疼痛占65.00%,中度疼痛占32.50%,重度疼痛占2.50%,幾乎所有患者的疼痛評分明顯減少;第二,所有患者中有22 例顯效(55.00%)、17 例有效(42.50%)、1 例無效(2.50%),治療總有效率為97.50%(39/40)。該結果與林兵等學者的研究結果相似.,由此可見,針刺足三里治療在臨床腹痛治療中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
綜上所述,院前急救中針刺足三里治療腹痛,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提升治療的效果,具有較高的應用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