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藝革,農 熒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廣西 南寧 530021)
吸煙是造成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危險因素,也是當今世界最嚴重公共衛生問題之一[1]。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煙草生產國和消費國,煙草消費給人們帶來極大的經濟和疾病負擔,控煙是人們對疾病預防和保障個體健康最重要的方法,控煙意愿是吸煙者成功戒煙的基礎,也是最經濟有效的預防手段;吸煙是COPD 最重要的發病因素,我國COPD 患者中90%以上都吸煙,約34%的人可能發展為COPD,此次研究通過對早期COPD 疾病患者戒煙的綜合干預,取得一定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11 月—2020 年11 月在我院門診進行常規治療的早期COPD 疾病患者150 例,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納入標準:每日吸煙者,煙齡≥5 年,吸煙量≥10 支/d;有戒煙意愿;呼氣一氧化碳檢測≥10 ppm;排除任何一項均不能入選本研究。排除標準:酒石酸伐尼克蘭、鹽酸安非他酮或疑似成分過敏;30 d 內接受過其他戒煙治療;懷孕或哺乳期婦女;患有嚴重心、肺、腦、血液系統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急性心肌梗死后2 周內、嚴重心率失常、不穩定型心絞痛、藥物控制不佳的高血壓患者;患有精神疾病及吸毒者;經研究者判斷處于其他無法達到研究要求的疾病或精神狀態;有以上任何一項,即不能納入本研究。患者的年齡為(45 ~65)歲之間,平均(52.2±1.1)歲,吸煙史5 ~35 年,接受治療前平均每日吸煙10 支34 例,10 ~20 支75 例,20 支以上41 例。患者均為男性。
1.2.1 評估患者 首先通過問卷法對患者進行戒煙的篩查評估,了解患者個人資料及吸煙基本情況,根據吸煙特點,制定個性化的戒煙方案,包括使用戒煙藥物、行為干預、心理治療、戒煙可能遇到的障礙等。通過問卷調查、電話追蹤和患者回診、微信平臺完成,主要為戒煙后第1 周,2、4、6、9、12、24 周時間進行回訪。
1.2.2 健康宣教 吸煙是種慢性成癮性且復吸率高的疾病,對于大部分患者來說,僅憑個人的意志力戒煙,效果不太理想,需要專業人員的專業化管理,有效的專業化控煙,能夠使戒煙成功率提高2 ~3 倍。因患者COPD 疾病通常反復發作,所以需實施必要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煙草的毒性成分、對身體的影響,造成體質虛弱、各種疾病發生、殃及家人等后果,為患者制定戒煙計劃,包括多飲水、備小零食、循序漸進地用替代品來克服吸煙的不良習慣,多吃瓜果蔬菜,保持睡眠充足,提高身體素質等措施;將健康教育貫穿戒煙計劃的整個過程,對入選患者進行全護理預干預及戒煙追蹤。
1.2.3 戒煙管理 (1)患者首次來診時,建立戒煙檔案做好各項評估,做好健康宣教,提供宣傳手冊、觀看戒煙視頻,介紹一些成功戒煙者的案例,以定期回診形式組織大家宣教,形成良好的戒煙氛圍,增強戒煙者的信心和家屬的理解支持。(2)通過做肺功能檢測、一氧化碳呼氣試驗檢查的對比,填寫問卷表了解患者戒煙情況,做好戒煙管理。(3)由于患者長期吸煙,因此戒煙后會產生一定的依賴戒斷癥狀,這時候患者往往會因戒斷反應而出現復吸現象,導致戒煙失敗;藥物治療是目前最好的干預戒煙方法之一,我院目前選擇酒石酸伐尼克蘭作為治療戒煙藥物,作為非尼古丁戒煙藥物,它是尼古丁乙酰膽堿受體的部分激動劑,對該受體同時具有激動和拮抗雙重調節作用,可減輕患者對吸煙的渴求及戒斷癥狀,它的戒斷率和防止復吸率優于尼古丁替代療法、安非他酮等其他治療手段,它可以使患者無法從吸煙中獲得欣快感從而使吸煙欲望下降。
1.2.4 COPD 疾病發作治療 由于長期吸煙,患者氣道防御功能下降,表現為持續性呼吸道癥狀和氣流受限,一氧化碳呼氣試驗往往≥10 ppm,肺功能檢測異常率高,患者可有長期咳嗽、咳痰、喘息、進行性呼吸困難等癥狀,要給予患者做必要檢查:血常規、肺部X 片、肺功能檢查,一氧化碳呼氣試驗等,根據檢查結果給予消炎祛痰止咳、解痙平喘等治療,同時加強肺功能鍛煉、營養調配、調整呼吸等常規護理,醫護人員在患者就診時詳細的記錄好肺功能恢復情況,實施常規指導[2]。
1.2.5 家庭氧療 通常情況下COPD 患者會有呼吸困難、胸悶氣短等慢性低氧血癥表現,為改善這一癥狀,一般建議有條件家庭行家庭氧療,氧流量為1.0 ~2.0 L/min,吸氧時間為10 ~15 h/d,在靜息狀態下,保證SaO2升至90%,PaO2≥60 mmHg[3]。
在第1、4、12、24 周觀察患者的一氧化碳呼氣試驗、肺功能、戒煙率情況。
通過階段性回訪,對比患者的一氧化碳呼氣試驗、肺功能、戒煙問卷做為戒煙評判標準。填寫吸煙渴求問卷(QSU-Brief)[4]。吸煙者填表時,對各問題回答完全同意或完全不同意,7 分完全同意,1 分完全不同意。填寫明尼蘇達尼古丁戒斷癥狀量表(MNWS)[5]:各評分為吸煙者對過去一天感受,從完全沒有到非常嚴重,以0 ~4 分的分值計算。0 分為完全沒有,1 分輕微,2 分中度,3 分嚴重,4 分非常嚴重。
一氧化碳呼氣試驗、肺功能監測、填寫吸煙問卷調查表:(1)戒煙成功:連續6 個月以上未再吸煙,回診時一氧化碳呼氣試驗<6 ppm。(2)肺功能檢測對比。(3)COPD 急性發作次數減少,癥狀緩解。
應用SPSS 17.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 s)表示,行t檢驗,當P<0.05 時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后肺功能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肺功能比較( ± s)

表1 干預前后肺功能比較( ± s)
指標 例數 VC/L FVC/L FEV1/L干預前 150 87.20±17.20 88.01±16.82 79.25±21.04干預后 150 97.63±16.02 98.10±15.46 91.01±22.33 t 4.82 4.81 6.03 P<0.001 <0.001 <0.001指標 例數 FEV1/FVC(%) PEF L/s MVV L/min干預前 150 71.06±9.48 65.99±27.23 99.83±23.75干預后 150 78.92±10.07 78.51±25.24 103.43±27.31 t 6.07 3.67 1.08 P<0.001 <0.001 >0.20
相較于干預前,干預后患者的煙草依賴程度較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煙草依賴程度評分比較( ± s,分)

表2 干預前后煙草依賴程度評分比較( ± s,分)
時間 例數 完全同意 完全不同意干預前干預后150 150 tP 152±7.41 302±12.31 127.877 0.000 404±13.29 212±6.89 157.119 0.000
相較于干預前,干預后患者的戒煙癥狀較高,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干預前后患者戒煙癥狀評分比較( ± s,分)

表3 干預前后患者戒煙癥狀評分比較( ± s,分)
時間 例數 完全沒有 輕微 中度 嚴重 非常嚴重干預前干預后150 150 tP 62.38±1.25 22.17±1.07 300.075 0.000 12.12±0.09 6.02±0.01 871.109 0.000 33.78±1.85 30.15±1.42 19.105 0.000 26.38±1.25 44.87±2.58 79.017 0.000 10.1±2.78 39.1±3.38 81.232 0.000
通過患者門診回診、電話追蹤、微信平臺顯示,患者6 個月以上未再復吸130 例,一氧化碳呼氣試驗<6 ppm,肺功能各項指標均比干預前有所改善,護理干預后COPD 患者的慢性氣道疾病急性發作次數較干預前減少,戒煙成功率為86.67%。
COPD 是一種以氣流受限為特征的疾病,研究顯示與有害氣體和有害顆粒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而吸煙又與COPD 的發生有著密切關系,也是導致COPD 的發生與發展的危險因素之一。
盡管COPD 患者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但由于長期的吸煙行為,在戒煙后產生的截斷反應及周邊人際關系等社交因素,導致患者戒煙失敗。而此時通過專業人士的臨床干預和技術指導就顯得十分重要,在臨床工作中我們幫助患者找出戒煙失敗的誘發因素,克服煙癮的干擾,對患者進行系統的,有計劃的干預,使其掌握戒煙技巧,通過遵循戒煙程序和使用藥物治療,幫助患者提高戒煙的成功率。
本次研究通過對在門診就診的COPD 患者戒煙制定的綜合干預和藥物治療來進行綜合干預戒煙,可有效地控制COPD 急性發作的次數,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改善。相較于干預前,干預后患者的各項肺功能情況均顯著改善;相較于干預前,干預后患者的煙草依賴程度較低;相較于干預前,干預后患者的戒煙意愿較高;干預后患者的戒煙成功率86.67%(130 例)。
綜上所述,針對早期COPD 疾病戒煙患者,采用相應的干預和藥物治療,對提高患者戒煙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