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群,黃海燕,劉立梅
(汕尾市第二人民醫院<汕尾逸揮基金醫院> 廣東 汕尾 516600)
2013 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標”提出需建立應用腕帶作為識別制度,在診療過程中應用腕帶為操作前辨別患者的有效手段[1]。腕帶使用有利有弊,利為可幫助醫護人員快速精準識別患者身份信息,利于提高護理效率及質量,減少因識別錯誤而發生的醫療事故,從而提高患者及家屬滿意度[2]。腕帶應用也存在較多弊端,有一定安全隱患,常見問題包括患者佩戴依從性低、腕帶信息有誤、信息模糊等。為提高住院患者腕帶使用合格率,消除診療過程中安全隱患,采取合理措施提高護理質量十分重要。專案改善活動指應用科學方法對護理業務中特定主題系統控制及分析,從而完成特定目標的一種活動[3]。本研究將專案改善活動用于婦產科住院患者腕帶應用中,旨在評價其對提高腕帶使用合格率的價值。
選取我院2020 年9 月婦產科住院患者1725 例為實施前,年齡21 ~42 歲,平均(31.56±2.79)歲。從2020 年10 月開始實施專案改善活動,2020 年10 月—2021 年4 月每個月調查例數分別為1 855 例、1 750 例、2 130 例、1 600 例、1 160 例、1 970 例、1 605 例,年 齡22 ~45 歲,平均(31.67±2.92)歲,受教育程度:小學1 986 例,初中2 756 例,高中3 254 例,大專2 415 例,本科及以上1659 例。實施專案改善活動前后患者年齡差異不顯著(P>0.05)。小組成員共20 人,均為女性,年齡26 ~45 歲,平均(34.59±2.85)歲,工作年限8 ~25 年,平均(15.08±1.81)年,學歷:??? 名,本科19 名,職稱:副主任護師1 名,主管護師6 名,護師13。納入標準:年齡均>18 歲;均為住院患者;認知清晰、溝通能力良好;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精神、認知等功能障礙者;理解、溝通等能力障礙者;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依從性較差者。
從2020 年10 月開始實施專案改善活動,具體措施見下:
(1)現狀分析:科室自行設計婦產科住院患者腕帶佩戴情況調查表,該量表信效度為0.89,項目包括松緊度是否適宜、佩戴方向是否正常、是否填寫腕帶過敏史等。(2)成立專案小組:由護士長及護理骨干組成,針對住院患者腕帶佩戴現狀,擬定專案主題為“提高婦產科住院患者腕帶使用合格率”。(3)原因分析:應用頭腦風暴法分析婦產科住院患者腕帶使用合格率低的原因。(4)目標設定:目標設置至2021 年4 月,將患者腕帶使用合格率從現在的70%提高至90%以上。(5)制定并實施對策:由于腕帶信息為圓珠筆或鋼筆書寫,容易模糊,故規定統一應用“油筆”書寫,護士每日領取足夠油筆,護士長不定期抽查腕帶信息,查看是否為油筆書寫。管床護士對住院時間較長、有磨損的應及時更換。定期組織護士進行專業培訓及考核,確保每人均掌握腕帶標識身份識別制度。制定腕帶佩戴方向及松緊度標準,要求方向為字體一律朝手指尖方向,松緊度以容納一食指為宜。護士應手工填寫患者過敏史,對無法打印的信息以油筆書寫。
記錄患者2020 年9 月—2021 年4 月腕帶使用合格率,并比較實施專案改善活動前后腕帶使用合格率差異,合格率=腕帶應用合格人數/調查總人數×100.00%??剖易灾谱晕以u價量表對護士綜合能力進行測評,包括責任心、自信心、工作積極性、團隊凝聚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力6 個維度,各項分值0 ~5 分,分數越高提示綜合能力越強,該量表信效度為0.91。
研究分析軟件為SPSS 20.0,使用(x-± 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020 年9 月的腕帶使用合格率為70.09%,2020 年10 月為76.28%,2020 年11 月為79.14%,2020 年12 月為79.81%,2021 年1 月為81.44%,2021 年2 月為84.48%,2021 年3 月為87.72%,2021 年4 月為90.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實施專案改善活動前后腕帶使用合格率比較
實施前的護士責任心、自信心、工作積極性、團隊凝聚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力等評分與實施結束時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實施專案改善活動前后護士綜合能力比較(x- ± s,分)
病人標識為識別患者身份標記的一種準確而可靠的方法,為整個醫療護理活動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整個醫療護理活動中,可將患者及醫院治療及護理服務聯系起來[4]。病人佩戴腕帶可使醫療護理管理更加規范,可避免因錯誤識別患者而引發的醫療事故,從而減少醫患糾紛,維護醫院形象。本次研究在對婦產科住院患者佩戴腕帶的護理活動中發現存在較多問題,如患者未系腕帶、腕帶過緊或過松、佩戴方向錯誤等,故婦產科決定實施專案改善活動,以提高住院患者腕帶應用合格率。
護理專案改善活動指對護理工作中特定主題應用系統控制及分析,達到特定目標的一種活動,為提高護理質量的有效手段[5]。專案改善活動核心為確立問題,分析原因,設定目標,并制定切實可行的護理措施,可對護理工作中存在問題形成特定主題,并實現相應目標[6]。專案改善活動可激發護士自主思考、解決問題、團隊協作等能力,提高護士工作效率,從而提高護理質量[7]。專案改善活動較傳統護理管理模式特點在于將事后分析處理轉變為事前預防干預,便于隨時發現問題及安全隱患,獲取偏差信息,找出薄弱環節,針對性改善并修正存在的問題,從而不斷改進護理質量[8-9]。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專案改善活動后腕帶應用合格率明顯較實施前高,提示專案改善活動可有效提高婦產科住院患者腕帶使用合格率。實施后護士責任心、自信心、工作積極性等評分均較實施前高,提示專案改善活動可提高護士綜合能力。分析原因可能為專案改善活動可使護士主動、獨立思考問題并反思,利于提高其評判性思維能力,也可提高其參與管理的積極性,故促使其綜合能力提高。
綜上所述,專案改善活動可有效提高婦產科住院患者腕帶使用合格率,也能改善護士的整體工作能力,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