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曦
(廣東省江門市第二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廣東 江門 529000)
急性腦梗死是由腦血供突然中斷導致的局部腦組織的血液供應障礙,進而出現腦組織缺血缺氧甚至病變壞死。臨床上最常應用阿司匹林治療腦梗死[1]。然而阿司匹林存在一定弊端,不當的應用可損傷患者凝血纖溶功能[2]。近期有研究發現,血栓通具有一定神經保護作用,可有效改善神經功能并可改善微循環[3]。實驗發現,血栓通聯合阿司匹林可用于治療急性腦梗死,但其臨床療效、并發癥發生率及對凝血纖溶功能的作用尚不清楚[4]。因此我院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在阿司匹林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應用血栓通治療,取得一定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廣東省江門市第二人民醫院就診并確診為急性腦梗死患者共92例,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46例,男18例,女28例,年齡在40~70歲,平均(57.21±7.18)歲,病程12~48 h,平均(37.11±5.18)h;觀察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齡在40~70歲,平均(57.34±6.34)歲,病程12~48 h,平均(36.62±5.21)h。兩組年齡、性別及病程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所有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兩組均接受常規內科藥物治療,包括血脂調節、控制血糖、血壓等。對照組患者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德國拜爾醫藥保健公司,國藥準字號J20080078,規格:100 mg,30片)一日一次,一次100 mg口服;觀察組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基礎上聯合服用復方血栓通膠囊(廣東眾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Z20030017,規格:0.5 g,60粒)一日三次,一次1.5 mg口服。兩組治療時間為3周。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凝血纖溶功能及不良反應。
臨床療效:參照第四屆的腦血管病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中的標準[5],其內容為:基本治愈(NIHSS評分下降90%以上)、顯著進步(NIHSS評分下降45%~89%)、進步(NIHSS評分下降18%~44%)及無效(NIHSS評分下降小于18%)。
凝血纖溶系統功能:在治療前后采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4 mL,以3000 pm/min離心10 min,取血漿,通過Elisa法檢測血漿中的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時間(PT)及凝血活酶時間(APTT)。
不良反應:治療期間觀察患者惡心、嘔吐、頭痛、心律失常及血栓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9.0進行統計學處理。對于服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s),通過t檢驗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分析。當P<0.05時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的比較。觀察組有效率(91.3%)明顯高于對照組(63.04%)(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n(%)]
2.2 凝血纖溶功能的比較。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D-二聚體、PT、APTT均升高于,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而FIB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改變(±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改變(±s)
注:#和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D-二聚體(mg/l) FIB(g/L) PT(s) APTT(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6 0.63±0.18 0.41±0.06# 4.23±0.58 3.66±0.36# 9.58±1.15 12.89±1.32# 15.58±3.15 25.38±4.15#觀察組 46 0.61±0.13 0.53±0.08# 4.15±0.65 2.45±0.35# 9.63±1.15 14.05±1.28# 16.35±3.18 28.41±4.22#t - 0.561 8.053 0.623 16.345 0.209 4.279 1.168 3.472 P - 0.287 0.001 0.535 0.001 0.835 0.001 0.246 0.001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觀察組僅出現惡心嘔吐1例,發生率為2.17%;對照組出現惡心嘔吐1例、心率失常2例、頭痛2例、附壁血栓2例,發生率為15.22%。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率(χ2=6.012,P=0.016)。
急性腦梗死是一種有著高發病率、高死亡率的腦血管病,嚴重侵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急性腦梗死主要是由于供應腦部血液的大血管出現粥樣硬化及動脈血栓的形成,使得局部大腦發生缺血缺氧而發生壞死[6]。阿司匹林腸溶片是治療腦梗死的常用藥物之一,然而阿司匹林的使用不當會損傷凝血纖溶功能[7]。血栓通是一種中成藥,由三七、黃芪、丹參及玄參制作而成,具有活血化瘀、益氣養陰、擴張微血管、改善微循環的作用。近期,有研究表明血栓通聯合阿司匹林可用于治療急性腦梗死,但其臨床療效、對凝血功能影響及不良反應尚不清楚[4]。
血栓通可通過擴張小血管及降低神經激素活性如: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等作用使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外周血管阻力下降進而使血壓降低[8]。此外,血栓通還具有抗炎細胞浸潤及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達到保護腦血管的作用[8]。與此同時,血栓通還可抑制血小板表面GPⅡ/Ⅲa分子與纖維蛋白原受體的結合,達到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9]。
治療后,觀察組有效率(93.48%)高于對照組(63.04%)(P<0.05),說明血栓通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急性腦梗死可提高臨床療效。這是由于血栓通膠囊內成分三七總皂基可通過抑制單核細胞、內皮細胞及血小板之間的相互作用提高臨床療效。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2.17%)低于對照組(15.22%)(P<0.05),這是由于血栓通與阿司匹林聯用后可增加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改善血流動力學指標,因此不會增加不良反應[9]。
二聚體是最簡單的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當其升高可表明體內存在高凝狀態及纖溶蛋白溶解亢進。FIB、PT及APTT是凝血功能常見的指標之一,其是表達患者集體凝血機制的關鍵指標[10]。本研究中,治療后兩組D-二聚體、PT、APTT均高于對照組,而FIB低于對照組,說明血栓通聯合阿司匹林治療腦梗死患者可通過抑制血小板表面GPⅡ/Ⅲa分子與纖維蛋白原受體的結合,從而抑制血小板的過度活化,并可通過降低神經激素的活性減少腦組織內的炎細胞浸潤,及氧化應激。
綜上所述,血栓通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良好,并可有效改善凝血纖溶功能,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