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江龍河
(山東省文登整骨醫院,山東 威海 264400)
熱壓傷是一種復合傷,即損傷處同時伴有熱力傷、擠壓傷,患者會出現創面干枯、局部腫脹、疼痛等臨床癥狀,病情嚴重者,還會出現進行性血管栓塞和組織壞死,傷殘率較高,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因此熱壓傷患者需及時入院接受有效救治[1-2]。一般情況下,人體手腕部接觸致熱壓傷物質的幾率更大,因此為進一步提升腕部熱壓傷創面患者的臨床療效,降低患者的傷殘率,本研究擬采用游離股前外側皮瓣聯合動脈血管重建修復治療方式對此類病癥患者進行救治,并針對此聯合治療方式的實際應用情況進行對比研究。
1.1 一般資料。選擇山東省文登整骨醫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0例腕部熱壓傷創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20例)和對照組(20例),并分別行游離股前外側皮瓣聯合動脈血管重建修復治療和單純游離股前外側皮瓣治療。對2組患者基本資料,如年齡、性別組成、創面深度、損傷部位等進行應用統計學對比,結果差異細微,數據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詳情如表1、表2所示。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年齡、性別組成的對比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創面深度、損傷部位的對比[n(%)]
納入標準:①參考《中國創面診療指南·2015版》[3]中診療標準,結合X線、痛覺針刺試驗、神經電生理檢查診斷結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確診為腕部熱壓傷;②患者、家屬均自愿簽字同意,并經由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排除標準:①患者有嚴重凝血功能障礙;②患者有嚴重感染性、傳染性疾病;③患者有不可控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④患者有認知障礙、精神疾病,依從性差;⑤患者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
1.2 方法
1.2.1 診療方法:對照組:接受游離股前外側皮瓣治療。首先,醫師需對患者創面處進行清創處理,清洗創面后,清除損傷、壞死組織后,于創面處貼敷無菌敷料。4~6 d后,再次清洗、清除創面,并進行皮瓣切除。于旋股外側動脈降支外側支穿支皮膚穿出點為中心,進行所需皮瓣的切除,皮瓣面積一般在88~660 cm2左右,旋股外側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切開皮膚,分離皮神經,移除皮瓣。待創面止血后,縫合創面,放置引流管,并進行加壓包扎。最后將切除皮瓣放置在患者腕部熱壓傷創面處,動脈吻合后,縫合皮瓣與創面。
觀察組:接受游離股前外側皮瓣聯合動脈血管重建修復治療。在對照組游離股前外側皮瓣治療基礎上,加上動脈血管重建修復治療。醫師需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實施不同動脈血管重建修復治療,如尺橈動脈無損傷者,將旋股外側動脈降支主干與尺橈動脈吻合即可;局部損傷者,用血流橋接法將旋股外側動脈降支外側支遠端與動脈斷端吻合即可;長段損傷者,將旋股外側動脈降支主干與動脈端、內側支與動脈遠側斷端吻合即可。
1.2.2 觀察指標
(1)統計對比兩組患者診療前后的手功能評分,即利用手功能評定量表對患者進行診療前、診療后的功能評估,診療后具體是指術后1個月,此量表共計100分,分數越高,患者的手功能越佳,以分析對比不同診療方式對患者手腕部功能作用的正面影響。
(2)統計對比兩組患者的診療效果,顯著:診療后,疼痛等臨床癥狀完全消退,患者除患肢皮瓣輕微臃腫外,手腕部已恢復正常溫度和血運,手功能評分提升>70%,基本恢復較正常手腕功能作用;有效:診療后,疼痛等臨床癥狀有顯著改善,患者除患肢皮瓣輕微臃腫外,手腕部接近正常溫度和血運,手功能評分提升30%~70%,手腕功能作用恢復顯著;無效:診療后,疼痛等臨床癥狀無顯著改善,或是患者術后出現再次栓塞等不良事件,手腕部截肢,手功能評分提升<30%,手腕功能作用完全無顯著改善。總有效率=(顯著+有效)/例數×100%。
2.1 兩組患者診療前后手功能評分的對比。診療前,觀察組患者的手功能評分與對照組相比無差異,數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診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手功能評分更高,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如表3所示。
表3 觀察組和對照組診療前后手功能評分的對比(±s)

表3 觀察組和對照組診療前后手功能評分的對比(±s)
組別 例數 診療前(分) 診療后(分)觀察組 20 43.23±3.22 80.02±5.21對照組 20 43.62±3.78 73.21±4.11 t - 0.351 4.589 P - 0.727 0.001
2.2 兩組患者診療效果的對比。診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更高,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如表4所示。

表4 觀察組和對照組診療效果的對比[n(%)]
熱壓傷是燒傷整形科常見臨床病癥,此病癥主要是因熱力燒傷、機械擠壓這兩種因素同時所致,即患者同時合并有燒傷和擠壓傷,多數患者還伴有肌腱、神經、骨等部位的損傷[4-5]。損傷后,患者會出現創面干枯、腫痛等臨床癥狀,且受擠壓傷影響,患者創傷處血運也會受一定影響,會增加患者的截肢率,會影響患者的肢體健全狀態,會對其今后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因此熱壓傷患者需及時入院接受有效救治。
由于熱壓傷多在手腕部,因此為提升腕部熱壓傷創面患者的臨床療效,本研究擬采用游離股前外側皮瓣聯合動脈血管重建修復治療方式對此類病癥患者進行救治。在本研究中,經觀察組、對照組之間對比可知,觀察組患者診療后的手功能評分更高,總有效率更高,說明此聯合診療方式能達更好的臨床療效。這主要是由于游離股前外側皮瓣能用患者自身皮瓣封閉創面,達降低感染等并發癥發生幾率的治療目的,且能提升患肢成活率,降低截肢率,使患者創面處于良好、穩定的康復狀態。且自身皮瓣的切取,能促進皮瓣與創傷處的融合,利于其患肢功能作用的恢復。再在皮瓣移植過程中進行動脈血管重建,在改善患者患肢血運狀態,降低再次栓塞等不良事件發生幾率的同時,能促進患者屈指等手功能作用的恢復。因而此聯合診療方式能進一步提升腕部熱壓傷創面患者的臨床療效,能提升患者的患肢保肢率,避免患者因截肢而對其后續生活造成過多影響。
綜上所述,將游離股前外側皮瓣聯合動脈血管重建修復治療方式應用在腕部熱壓傷創面患者的臨床診療中,能提升患者的臨床療效,達降低截肢率,促進患者手腕部功能作用恢復速度的治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