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龍海,葉蕓,田水,夏桂玲,楊君
(1.貴州省人民醫院 心內科,貴州 貴陽 550001;2.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貴州 貴陽 550001)
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為心律失常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心悸和乏力為患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且在正常人和心臟病患者中較為常見。心律平為廣譜高效膜抑制性抗心律失常藥,具有膜穩定作用及競爭性β受體阻滯作用[1-2]。能降低心肌興奮性,延長動作電位時程及有效不應期,延長傳導。在臨床治療中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時,常見藥物不良反應如消化道反應,表現為惡心、嘔吐、舌唇發麻、口腔金屬味或便秘等,對患者帶來了新的負擔。而射頻消融術是將電極導管經靜脈或動脈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釋放射頻電流導致局部心內膜及心內膜下心肌凝固性壞死,達到阻斷快速心律失常異常傳導束和起源點的介入性技術,射頻消融手術以其微創性,對局部心肌的一些局灶性興奮、折返性心律失常效果較好。它通過給心臟高頻的熱能,使局部的心肌產生凝固性壞死,而阻斷異位興奮灶和一些存在的異常通道,起到電隔離的作用,成為當前治療本病的可行性方法[3-4]。此次研究為觀察比較射頻消融術與心律平治療室性早搏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特選定收治的60例患者為評定受試樣本。
1.1 一般資料。應用醫學樣本觀察法,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以來貴州省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室性早搏患者為受試對象,依照手術方法差異,等比例劃分為對照組及實驗組2小組。納入研究范疇的所有患者均符合《2016室性早搏治療指南》的診斷標準。實驗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31~63歲,平均(47.01±0.98)歲。對照組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32~64歲,平均(46.01±1.98)歲,兩評定小組在年齡上不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選定。分別給予心律平治療和射頻消融術治療,臨床就二者的治療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對照組:信誼心律平(鹽酸普羅帕酮片)由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0492,口服:1次100~200 mg,一日3~4次。治療量,一日300~900 mg,分4~6次服用。維持量一日300~600 mg,分2~4次服用。
實驗組:在一個有特殊設備的導管室進行,協同電生理醫生、助手、護士和技師。取患者仰臥位,將各種監測裝置與患者身體連接,并將身體以無菌單蓋住,醫務人員穿戴上無菌手術衣和手套。常規消毒并行局部麻醉,以穿刺針穿刺靜脈/動脈血管,將導管插入特定部位如腹股溝或鎖骨下、頸內靜脈,完善電生理和心臟電生理檢查將電信號傳入和傳出心臟。明確診斷后,通過導管對心臟異常電活動的確切部位進行定位,再通過消融儀發送射頻電流消融治療。
1.3 觀察指標和療效判定。將臨床用藥結果分為三層級,分別為有效、顯效、不良反應。其中療效=有效率+顯效率。有效:患者臨床癥狀顯著改善,無用藥不良反應發生。顯效:治療后患者的心功能未進一步惡化。不良反應:用藥后出現胃腸道等不良反應。療效=有效率+顯效率。
1.4 統計處理。應用BMDP(Biomedical computer programs,生物醫學計算程序)統計學軟件包對所有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為(%)、(±s)表示,用χ2、t檢驗,P<0.05差異統計學意義特征明顯。
2.1 兩組療效和安全性結果。治療后實驗組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所示。

表1 兩組療效和安全性結果比較[n(%)]
2.2 兩組左心室舒張功能情況。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左心室壓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左心室松弛時間常數(T)、E波減速時間(EDT)、快速充盈分數(RFI)上數值對比分別突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左心室舒張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左心室舒張功能比較(±s)
組別 例數 左心室壓力最大下降速率(kPa/s)左心室松弛時間常數(mmHg/s) E波減速時間(ms) 快速充盈分數(RFI)對照組 30 213379±100.12 1824.79±262.08 162.14±27.25 1.68±0.49實驗組 30 289.46±34.38 (2923.75±750.52) 199.77±32.40 2.80±0.1 t - 15.270 10.378 2.766 2.766 P - 0.001 0.001 0.047 0.047
在竇房結沖動尚未抵達心室之前,由心室中的任何一個部位或室間隔的異位節律點提前發出電沖動引起心室的除極,稱為室性期前收縮,簡稱室早[5-6]。常用治療手段為藥物治療,并在患者的疾病治療中起了一定的效果,但用藥后不良反應的發生,也對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造成了極大的隱患。射頻消融作為現代醫學的產物,具有治療簡單的突出效果[7-8]。
本研究表1和表2的研究結果證實了此次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并為廣大患者所接受。既往研究在本論題的研究成果進一步表明,射頻消融術相比于心律平治療室性早搏更為安全有效,對于無手術禁忌證者,尤其藥物治療無效、室早發作頻繁者效果更佳;尤其在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預后二聯律0次、三聯律次數0次對比情況及其室早總次數上更具比較優勢;射頻消融術治療室性早搏的臨床效果較好,成功率較高,復發率較低,并發癥較少;尤其在術后第3天LVEDD、LVESD及LVEF;LVEDD、WESD及LVEF;術后2、3與12個月E/Em的指標情況對比上更具比較優勢[9-10]。
綜合來講,射頻消融是在血管造影機的監測下,通過穿刺股靜脈或鎖骨下靜脈,將電極導管裝入心臟的介入性技術。做射頻消融術時,需先通過檢驗確定心律失常異常結構的位置,然后在異常位置釋放一個高頻電流,這時會在很小范圍內產生較高溫度,利用熱效能使局部組織水分蒸發、干燥壞死。射頻消融術痛苦小,不需要全麻,是治療本病最常見的方法。比之心律平常規用藥治療,本方法具有更為突出的臨床效果。射頻消融術通過頻率來達到治療目的的手段。高頻率的交流電通過電極導入組織,再經彌散電極形成回路,電極周圍組織中的離子受電流影響發生震蕩,產生摩擦熱,可使局部溫度達到100℃,血栓形成、終止血供,使病灶組織缺血性變性和壞死。
綜上所述,射頻消融術治療室性早搏的療效確切,比之心律平具有更高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同時可明顯改善患者預后,可在后續患者的治療實踐中大力推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