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武漢市第七醫院,湖北 武漢 430071)
宮外孕是常見婦科急腹癥,近年來受人工流產率等因素的影響,宮外孕發病率逐年升高,嚴重威脅女性患者的生命安全,也為女性正常生育造成了負面影響。宮外孕多因輸卵管、卵巢等病變導致。既往臨床通過開腹手術治療宮外孕,但術中造成的創傷較大,術后輸卵管再通率不夠理想。在腹腔鏡微創手術引入婦科領域后,腹腔鏡治療宮外孕的案例逐漸增多,有大量研究[1-2]指出,相較于常規開腹手術,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宮外孕患者,效果更理想,患者的輸卵管再通率更高。本研究基于此,選取62例宮外孕患者為臨床研究對象,對比分析了腹腔鏡微創手術、開腹手術的臨床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取武漢市第七醫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2例宮外孕患者。遵循雙色球分組原則將宮外孕患者分為對照組31例、研究組31例。對照組年齡21~33歲,平均(27.10±3.61)歲;停經時間在30~60 d,平均(45.1±5.3)d;峽部妊娠17例,壺腹部妊娠6例,傘部妊娠4例,其他妊娠4例。研究組年齡22~33歲,平均(27.76±3.58)歲;停經時間在34~60 d,平均(46.4±6.2)d;峽部妊娠19例,壺腹部妊娠5例,傘部妊娠4例,其他妊娠3例。兩組宮外孕患者的基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資料有可比性。納入標準[3]:①所選患者均經超聲診斷宮外孕;②所選患者均有腹痛、陰道出血以及停經等多種癥狀;③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檢查結果顯示宮外孕;④美國麻醉醫師協會分級顯示Ⅰ-Ⅱ級;⑤存在手術指征患者;⑥對研究知情,可全程配合研究患者。排除標準:①術前有血壓、血糖等指標異常癥狀;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或是血液型疾病;③不具備正常的語言溝通能力與認知能力;④存在手術禁忌證患者。
1.2 方法。對照組(n=31例)給予開腹手術治療,常規消毒,靜吸復合全麻后,在臍恥間正中制造一條10 cm長的縱形切口,逐層打開腹部,而后按照常規手術進行操作,吸出血塊后電凝止血,處理輸卵管,全面沖洗腹腔,逐層關閉腹部。研究組(n=31例)給予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常規消毒,靜吸復合全麻后,進行臍輪上緣穿刺,進入腹腔,沖入二氧化碳建立氣腹,氣壓維持在10~11 mmHg,使用TROCAR穿刺,置入10 mm大小的電視腹腔鏡監視鏡頭,并在臍、右側髂前上棘連線中外與中內1/3部位分別制作一個10 mm切口,一個5 mm切口,置入TROCAR。若患者以往進行過開腹手術,術中有腹膜、大網膜粘連現象,則需分離粘連,清除積血,確定妊娠位置。若無生育要求,則直接切除患側輸卵管;若有生育要求,則可應用輸卵管切開取胚胎手術,根據輸卵管長軸將輸卵管切開,充分暴露胚胎組織,徹底清除胚胎組織后,給予縫合止血或電鏡止血。兩組患者術后均給予生命體征監測,導尿管留置,術后6 h,指導患者食用流質食物,開腹手術患者需合理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1.3 觀察指標。兩組宮外孕的臨床指標:平均手術時間、手術期間出血量、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尿管留置時間、腹痛消失時間、平均住院時間;輸卵管再通率。
1.4 統計學分析。收集整理本組實驗數據,在統計學軟件SPSS 20.0數據包中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研究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手術期間出血量、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尿管留置時間、腹痛消失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s)
平均住院時間(d)對照組 31 79.8±8.9 91.2±9.1 27.3±5.8 8.0±2.2 23.9±4.5 70.2±9.1 18.8±3.1研究組 31 67.9±8.7 40.9±7.1 15.4±4.7 5.7±1.9 8.3±2.6 42.9±8.7 9.7±1.8 t - 4.256 6.482 6.245 3.485 7.096 6.873 5.937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平均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h)下床活動時間(d)尿管留置時間(h)腹痛消失時間(h)
2.2 兩組輸卵管再通率對比。研究組患者的輸卵管再通率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輸卵管再通率對比[n(%)]
宮外孕是常見的異位妊娠,受精卵并未在子宮內著床,而在子宮外著床。流行病學[4]顯示,我國宮外孕發病率為1%~2%,其中輸卵管內妊娠是最常見的宮外孕,患者的早期癥狀不明顯,容易被患者所忽視,直到產檢時或已經出現明顯癥狀后才發現。此時,部分患者已經有腹腔出血、休克情況出現,嚴重的患者甚至會死亡。因此,臨床認為宮外孕雖然只是婦科急腹癥的一種,但臨床工作者與女性患者均要加強重視,早期確診,減輕宮外孕對患者身體造成的損傷。
宮外孕有藥物治療、期待治療與手術治療三種方法。期待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難以保證母嬰安全。藥物治療雖然可殺死胚胎,但是胚胎機化后會導致輸卵管完全堵塞或部分堵塞,造成不孕或再次宮外孕[4]。手術治療則是指清除妊娠產物,盡可能保留輸卵管的一種手術方法。以往常規開腹手術是宮外孕的首選治療方案,可有效殺死胚胎,清除妊娠產物,減少輸卵管堵塞現象。但常規開腹手術造成的創傷比較大,術后創口愈合需要一定時間,手術操作方法比較傳統,傷口容易暴露,術后傷口感染的幾率比較高,對患者術后恢復有不利影響。再者,近年來我國宮外孕逐漸年輕化,大部分年輕患者均對生育有一定要求,無法接受切除輸卵管等手術[5]。
隨著我國微創手術的發展與完善,微創手術治療宮外孕的頻率不斷升高,越來越被臨床患者所青睞。微創手術完美的滿足了宮外孕患者對手術的要求,手術風險小,治療周期長,術后恢復快,疼痛感輕[6]。再者,腹腔鏡微創手術也有操作簡單、便捷、安全等優點,且患者腹腔內環境基本處于完全封閉狀態,主治醫師在科技顯示屏的引導下在密閉環境進行手術,能夠避免開腹手術需將腹腔臟器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引發感染的缺陷,也可減少手術對患者其他臟器的干擾,可縮短手術時間,可減少手術中手套、紗布帶來的干擾,可減輕術后疼痛情況,術后腹腔粘連發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患者住院時間更短[7]。因此,腹腔鏡微創手術在婦科宮外孕領域應用后,便廣受好評。
臨床有研究[8]指出,宮外孕腹腔鏡微創手術患者的手術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滯留導管時間、腹痛消失時間均短于開腹手術患者,腹腔鏡微創手術患者的輸卵管再通率76%大于開腹手術患者的輸卵管再通率52%。本研究贊成這一觀點,本研究中研究組31例患者的輸卵管完全通暢率83.9%大于對照組31例的輸卵管完全通暢率58.1%[9]。
綜上所述,宮外孕患者應用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更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