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薇
(貴陽市第三人民醫院,貴州 貴陽 550002)
上尿路結石也稱腎和輸尿管結石,分為腎結石和輸尿管結石,其中腎結石較為常見,若腎結石進入輸尿管就可能形成輸尿管結石[1]。疼痛為其典型癥狀,其疼痛程度又與結石大小、部位、有無損傷和活動與否、梗阻、感染等有關。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2]。經皮腎鏡碎石術是治療上尿路結石的常用手術方法,其治療效果較好,具有安全、可靠等優點。在手術中,麻醉方式對于手術效果影響較大,不同的麻醉方式可對手術并發癥產生影響,且可以增加或降低麻醉風險,因此選擇合適有效的麻醉是提升手術效果的重要因素[3-4]。本次研究,針對我院收治的80例上尿路結石患者,實施喉罩通氣麻醉以及超聲引導局部麻醉下行經皮腎鏡碎石術,分析超聲引導局部麻醉下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老年上尿路結石的療效。
1.1 一般資料。選取貴陽市第三人民醫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0例上尿路結石患者,按數字分組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61~79歲,平均(67.24±3.39)歲;腎結石27例,輸尿管結石13例。觀察組40例,其中男24,女16例;年齡59~78歲,平均(66.53±3.48)歲;腎結石28例,輸尿管結石12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同意聲明書;所有納入患者均符合腎結石或輸尿管結石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嚴重精神病史;交流溝通有障礙者;主動退出者。
1.2 方法。對照組實施喉罩通氣全麻下經皮腎鏡碎石術,麻醉誘導:靜注中長鏈丙泊酚1~2 mg/kg;咪達唑侖0.01~0.05 mg/kg;舒芬太尼0.3 μg/kg;順苯磺酸阿曲庫銨0.1~0.15 mg/kg,之后行氣管插管,持續泵注鹽酸瑞芬太尼4~8 ug/kg/h;中長鏈丙泊酚2~4 mg/kg/h,手術結束前15 min停止。觀察組實施超聲引導局部麻醉下經皮腎鏡碎石術,患者取截石位,手術醫生在超聲輔助下,確定穿刺點,采取0.5%利多卡因進行局部浸潤麻醉,劑量為30 mL,超聲引導穿刺針于患者腋中線第10~11肋的肋間隙行穿刺,穿刺成功后,以斑馬導絲固定,并在穿刺點取合適切口,選擇筋膜擴張器沿導絲順序擴張,并留置18F號PeeL-away鞘,通過氣壓彈道碎石機進行碎石。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評價標準:顯效,結石清理完全,且術后無并發癥。有效,結石基本清理,部分需行二期碎石,術后基本無并發癥。無效,結石清理程度不理想,需進行二期碎石,術后并發癥率較高。比較兩組治療前后心率、平均動脈壓等血流動力學指標。
1.4 統計學分析。本次研究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t)和計數資料(χ2)分別用(±s)、(n,%)表示。若P<0.05,則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兩組治療療效比較[n(%)]
2.2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手術前兩組心率、平均動脈壓等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觀察組心率、平均動脈壓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心率治療后平均動脈壓對照組 40 68.24±6.71 75.32±6.84 83.32±4.09 84.75±4.18觀察組 40 69.11±6.53 82.29±7.16 83.20±3.12 92.14±3.81 t - 0.587 4.451 0.147 8.263 P - 0.558 0.001 0.883 0.001治療后心率治療前平均動脈壓
經皮腎鏡碎石術是治療上尿路結石的常用方法,不同于傳統術法,其屬于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且其是通過切開腰背部皮膚,建立腎臟通道將結石擊碎取出,在大于2 cm的腎結石治療中,效果顯著,其清石效果和碎石效率較高。但此種術法對醫師技術操作要求較高,需要在術中避開腎臟血管豐富區域,且手術并發癥如出血、傷及周圍臟器、感染等嚴重威脅患者生命[5]。在手術中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對手術效果影響較大。
在經皮腎鏡碎石術中,喉罩全麻是其常用麻醉方式,但根據以往臨床經驗,全身麻醉會引起患者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等,尤其是老年患者,基礎疾病較多,各項機能減退,全身麻醉后預后較差,術后譫妄等并發癥幾率較高;局部麻醉下行經皮腎鏡碎石術,患者可在手術過程中保持清晰意識與醫生溝通,方便了解患者生命體征情況,同時也有助于術中配合[6]。在超聲引導下局部麻醉具有安全、用藥精準等優點,可以加快術后患者恢復,縮短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并發癥和其他麻醉風險。在本研究中,選取我院80例上路尿結石患者,進行經皮腎鏡碎石術,分別行喉罩全麻和超聲引導局部麻醉,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前兩組心率、平均動脈壓等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觀察組心率、平均動脈壓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上述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喉罩全麻和超聲引導局部麻醉都存在其作用,但超聲引導局部麻醉在經皮腎鏡碎石術中,可減少術中及術后并發癥,術中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術后恢復快。在王浩等[7]對超聲引導下局部麻醉行經皮腎鏡碎石術的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且無相關臟器和腸管的損傷,在實施手術過程中,麻醉效果較好,患者意識保持清晰,有較好耐受和配合手術的能力,患者血壓未產生明顯波動,也未出現麻醉藥物過敏或者是麻醉藥物毒性反應。未發生因患者心肺功能不適而中止手術的情況,術中僅出現少部分患者感酸脹不適,但在追加局部麻醉后緩解。大部分患者為單通道碎石,且為一次性將結石清除,未進行二次取石。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相印證。其指出在實施經皮腎鏡碎石術時,大部分醫院采取全麻方式,這種麻醉方式對患者心肺功能有較高的要求,且需要做好術前準備,比如禁食等,術中很難對患者的實時狀態進行監測,因此增加了手術的風險和難度。導致患者在術后恢復時間長。而在局部麻醉下實施經皮腎鏡碎石術,在手術前,不需要患者進行禁食、禁飲等,在手術過程中,還可隨時與患者進行互動,詢問患者感受,若患者有明顯不良感受,便可以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同時也降低了對機體內環境的影響,減少并發癥發生,增加了手術的安全性。使患者術后能夠更快的恢復,縮短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尤其對于老年上尿路結石的治療采取超聲引導局部麻醉下經皮腎鏡碎石術,可以改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降低術中及術后并發癥,縮短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