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
(白城中心醫院,吉林 白城 137000)
急性重癥胰腺炎是臨床中發病率較高的危重癥,因涉及多個器官功能障礙,具有發病急、病情危重以及死亡風險高等特征,屬于目前臨床治療中的重點及難點。臨床相關研究表明[1],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發生結腸瘺的概率較高,且此類患者的死亡風險極高。因胰液自身消化胰腺和周圍組織,導致胰酶進入至血液當中,提升血、尿淀粉酶。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導致機體重要臟器功能以及全身酶系統受損。抑制胰酶和蛋白酶的分泌、糾正循環血量以及抗休克、抗感染等均為目前臨床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的主要措施[2]。本文主要分析烏司他丁聯合奧曲肽應用于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中的價值,特抽取本院接收的88例患者展開比對分析,以供今后臨床疾病治療方案的制定作參考,具體研究內容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白城中心醫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8例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以數字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對照組:男28例,女16例;平均年齡(50.61±1.19)歲;平均病程(10.42±0.97)h;依據致病原因,暴飲暴食患者占6例,高脂血癥患者占18例,膽源性患者占20例。觀察組:男30例,女14例;平均年齡(50.59±1.24)歲;平均病程(10.35±0.82)h;依據致病原因,暴飲暴食患者占8例、高脂血癥患者占20例,膽源性患者占16例。兩組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的資料數據相比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入選標準:同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胰腺外科學組所制定的急性重癥胰腺炎相關診斷分級標準相符的患者;存在血尿淀粉酶上升、惡心、嘔吐、腹痛等表現的患者。排除標準: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近三個月有免疫抑制劑應用史的患者;凝血功能異常的患者;合并肝功能、腎功能障礙的患者;合并精神疾病無法配合用藥的患者。
1.2 方法。兩組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入院以后均給予禁食、抗炎治療,同時糾正電解質、酸堿紊亂以及胃腸減壓等。對照組患者接受烏司他丁治療,取一支烏司他丁溶入至濃度為0.9%的250 mL氯化鈉溶液中,用藥方式為靜脈滴注,一天兩次,連續用藥三天,在3 d以后將用藥次數調整為一天一次,10 d為一療程。觀察組患者給予烏司他丁聯合奧曲肽治療,其中烏司他丁的用藥方法和劑量等均與對照組相同,在此基礎上取0.5 mg奧曲肽溶入至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中,用藥方式為持續泵注,速度為每小時20 mg。患者共接受為期10 d的用藥治療。
1.3 觀察指標。觀察并統計上述兩組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的癥狀改善時間(腹痛、腹脹改善時間和腸功能、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復時間)。記錄并分析兩組患者的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改善情況。統計兩組患者的并發癥(肝功能衰竭、呼吸窘迫綜合征、敗血癥、重度腹腔感染以及休克)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本次研究中的相關觀察指標數據在進行分析時均應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以均數±標準差代表兩組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的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代表兩組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若結果顯示P<0.05,提示數據具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觀察組患者的腹痛改善時間、腹脹改善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尿淀粉酶恢復時間以及血淀粉酶恢復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所述。
表1 對比兩組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的癥狀改善時間(±s)

表1 對比兩組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的癥狀改善時間(±s)
組別 例數 腹痛改善時間 腹脹改善時間 腸功能恢復時間 尿淀粉酶恢復時間 血淀粉酶恢復時間對照組 44 6.26±1.47 8.45±1.07 9.98±1.12 7.96±1.43 7.75±1.36觀察組 44 3.17±0.92 3.02±0.65 5.06±0.87 5.48±0.71 5.52±0.65 t - 11.82 28.77 23.01 10.30 9.81 P - 0.01 0.01 0.01 0.01 0.01
2.2 兩組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治療前,觀察組患者的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同對照組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血、尿淀粉酶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的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改善情況(±s)

表2 比較兩組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的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改善情況(±s)
組別 例數 血淀粉酶 尿淀粉酶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4 1029.49±192.43 159.52±9.67 3152.19±106.71722.35±12.64觀察組 44 1029.51±192.55 105.42±7.32 3152.26±106.69 309.41±9.71 t - 0.01 29.59 0.01 171.85 P - 0.10 0.01 1.00 0.01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和對照組相比較明顯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n,%)
急性重癥胰腺炎是消化內科臨床較為常見的急危重癥之一,患者病情復雜且危重,伴隨病情進一步發展,患者可出現器官功能障礙和衰竭,增加了其死亡率。目前臨床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主要為及時發現及消除疾病誘因,嚴格控制炎性反應,抑制胰腺分泌。臨床相關研究表明[3],手術治療雖然可以改善疾病癥狀,但是侵入性操作可對患者機體產生一定損傷,且可能加重機體炎性反應,為此目前臨床仍主張為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開展藥物保守控制炎性反應治療。烏司他丁是提取于人類尿液當中的糖蛋白,是臨床中較為常用的蛋白酶抑制劑。該藥物可以有效控制蛋白酶和各種胰酶的活性,應用于急性重癥胰腺炎臨床治療中可以有效糾正異常的血液淀粉酶,促進疾病癥狀改善[4]。但是烏司他丁的半衰期較短,需要通過增加藥物使用次數的方式獲得良好的藥效。
奧曲肽為人工合成的類似于內源性生長抑制素藥物,其對于胃腸蠕動和消化酶分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避免由于胰腺分泌激素過多,減少胰酶的含量,以獲得改善疾病癥狀以及促進患者機體康復的目的[5]。與此同時,奧曲肽對患者機體當中炎性因子的產生以及釋放亦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可以加速胰腺胰泡細胞凋亡,改善全身性胰腺反應。但是臨床相關研究表明[6],單獨為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使用奧曲肽治療因無法立即阻隔細胞因子和炎癥介質,無法獲得理想的臨床療效。然而將該藥物同烏司他丁聯合應用時可以充分發揮兩種藥物之間的協同效果,促進疾病相關癥狀改善,提升臨床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接受烏司他丁聯合奧曲肽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時間均顯著短于奧曲肽治療的對照組,其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在急性重癥胰腺炎臨床治療中聯合應用烏司他丁和奧曲肽可以促進疾病癥狀改善,對機體康復有利,且可以降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究其原因,由于烏司他丁和奧曲肽聯合應用可以獲得協同互補的作用,保證藥物的半衰期,保證藥物有效成分可以持續、穩定發揮,延長藥效,進而提升病情控制效果。
綜上所述,烏司他丁聯合奧曲肽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的臨床療效顯著,具有進一步推廣應用于今后臨床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