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東,郭奕
(1.廣東茂名高州市人民醫院 磁共振科,廣東 茂名 525200;2.廣東茂名高州市人民醫院 放射科,廣東 茂名 525200)
宮頸癌屬于女性生殖系統疾病,發病率以及死亡率極高[1],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中宮頸癌患者大概占比66.67%。病理學檢查屬于侵入式檢查,會給患者帶來一定創傷,細胞學檢查對腫瘤侵犯范圍與方式的判別準確性不高。磁共振成像技術(MRI)的軟組織分辨率較高,能夠實現多序列、多方位成像,在宮頸癌臨床診斷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本研究特選取廣東茂名高州市人民醫院60例宮頸癌術前患者行MRI檢查,分析宮頸癌分期和治療中應用MRI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選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在廣東茂名高州市人民醫院就診的60例宮頸癌患者。研究對象年齡33~86歲,平均(55.73±11.14)歲。依照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宮頸癌病理分期:11例Ia期,13例Ib期,15例IIa期,13例IIb期,5例IIIa期,2例IIIb期,1例IVa期。
1.2 方法。60例患者皆接受病理學、細胞學以及MRI檢查。
1.2.1 病理學檢查:患者充分暴露宮頸,采取宮頸活檢專用針取出宮頸內活體組織制作標本,常規固定染色處理好標本后,利用顯微鏡觀察組織細胞狀況。
1.2.2 細胞學檢查:術前患者在窺陰器幫助下盡可能充分暴露宮頸,采取棉球對患者穹隆與陰道壁進行輕柔擦拭,利用宮頸專用取樣刷將宮頸組織脫落細胞及其有關物質取出,將制好的標本進行離心分離處理,常規固定與染色薄層細胞涂片,通過顯微鏡對涂片病灶情況進行觀察[2]。
1.2.3 MRI檢查:患者呈仰臥位,采取磁共振成像系統Philips 1.5T、GE3.0T進行MRI掃描,掃描過程中患者需維持膀胱充盈,雙腿伸直,雙臂交叉并上揚,檢查應用體部線圈展開,患者應保持呼吸平穩。掃描患者的盆腔冠狀面、矢狀面、橫斷面以及T2WI序列冠狀面與矢狀面,同時需要了解患者淋巴結轉移、直腸與膀胱、盆腔壁、腫瘤大小、腫瘤具體位置、腫瘤形態、宮頸形態與大小等情況。增強采取高壓注射器將釓特酸葡胺(國藥準字H20153167,江蘇恒瑞醫藥有限公司)0.1 mol/kg以靜脈注射方式給予患者,增強掃描脂肪抑制以及T1WI序列下患者宮頸軸位、冠狀面與矢狀面對患者病灶位置與周邊組織信號等情況進行全面分析。
1.3 觀察指標。①病理分期以及細胞學分期依據皆為FIGO[3]。MRI分期標準:存在正常或是輕度異常信號,低信號環,為Ia期;宮頸體積變大,信號環,為Ib期;宮頸穹隆部位不存在信號,陰道存在異常信號,不完整信號,為IIa期;宮頸部位出現彌散性或是不規則高信號,不完整信號,為IIb期;陰道壁輕度增厚,信號不清楚,為IIIa期;增高異常信號存在于盆腔壁、膀胱,為IIIb期;直腸壁與膀胱存在增高信號,增厚明顯,邊界模糊,為IVa期;肌組織以及骨盆結構存在異常信號,周圍病灶大范圍內轉移,為IVb期。②觀察記錄MRI對淋巴轉移的預測準確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數據分析用軟件SPSS 22.0,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用(±s)和(%)表示,分別進行t和χ2檢驗,數據差異分析用P值,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分期、MRI分析與病理分期情況。臨床分期中9例Ia期,6例符合病理分期(66.67%),22例期Ib期,6例符合病理分期(27.27%),8例IIa期,6例符合病理分期(75.00%),10例IIb期,5例符合病理分期(20.00%),9例IIIa期,2例符合病理分期(22.22%),1例IIIb期,0例符合病理分期(0.00%),1例IV期,0例符合病理分期(0.00%);共有25例和病理分期結果相符合,相符率為41.67%。MRI分期中9例Ia期,5例符合病理分期(55.56%),15例期Ib期,11例符合病理分期(73.33%),17例IIa期,13例符合病理分期(76.47%),12例IIb期,11例符合病理分期(91.67%),4例IIIa期,4例符合病理分期(100.00%),2例IIIb期,1例符合病理分期(50.00%),1例IV期,1例符合病理分期(100.00%);共有46例和病理分期結果相符合,相符率為76.67%;MRI檢查Ia分期漏診以及誤診病例高達6例,其余分期中漏診以及誤診病例皆維持在1~2例。MRI分期結果準確性和臨床分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臨床分期、MRI分期與病理分期結果對比[n(%)]
2.2 淋巴結轉移情況。病理結果顯示11例出現淋巴結轉移,MRI檢查中顯示10例發生淋巴結轉移,淋巴結轉移預測準確性為90.91%。
宮頸癌是一種嚴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的惡性腫瘤,近年來臨床發生群體逐漸趨于年輕化。臨床上治療宮頸癌的常規療法是手術、放療、化療等,可是由于宮頸癌早期癥狀不明顯,患者感受到不適時已經發展到中晚期,患者已經不能接受手術治療,只能采取放化療模式的保守治療,對患者預后較為不利。患者處于不同分期所選擇的治療方案也會不同,準確分析宮頸癌患者分期,有助于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宮頸癌的臨床診斷方法包括病理學檢查、細胞學檢查以及MRI,病理學檢查屬于宮頸癌檢查診斷金標準,準確率極高,可具有諸多檢查限制條件,屬于一種有創檢查,需要較多檢查費用。目前臨床上應用比較廣的是細胞學檢查,診斷效果較好,費用相對較低,可是難以準確診斷和分析宮頸癌分期情況,不利于后期針對性治療方案的制定。MRI屬于一種操作簡便的無創檢查,操作方便,具有比較清晰的圖像分辨率,能夠將病灶與周邊組織情況全面清楚地呈現出來,有助于準確分析以及診斷患者病情以及分期。同時,MRI能清楚掌握不同位置解剖層次情況[4],對患者淋巴結轉移、宮旁組織浸潤、深肌層浸潤、陰道受累等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宮頸癌患者預后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是淋巴結轉移,MRI在淋巴結轉移診斷方面的準確率較高,可當前MRI更多是根據淋巴結大小來判斷淋巴結是否發生轉移。通常將淋巴結長徑超過10 mm或是短徑超過10 mm作為淋巴結轉移判別標準[5-6]。
研究結果顯示,臨床分期和病理分期結果相符率(41.67%)低于MRI分期(7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RI檢查淋巴結轉移預測準確性為90.91%。這表明相較于常規臨床細胞學檢查,MRI檢查診斷分期準確率更高,可以較大程度上保證后期治療方案的有效性與針對性。這是因為臨床分期主要借助盆腔三合診以及雙合診確定宮頸旁浸潤情況,臨床診斷模式極為考驗診斷醫生的主觀以及經驗,難以精準判別腫瘤侵犯盆壁以及宮旁狀況,對病灶炎性變化以及浸潤程度以及范圍難以識別。MRI主要借助低信號基質環識別宮旁狀況,如果存在完整低信號基質環,意味著腫瘤主要在宮頸局部位置;如果信號完全消失或是部分中斷,意味著腫瘤已經侵襲到宮旁[7-8]。MRI檢查Ia分期漏診以及誤診病例最多,因為Ia期或是更早期的宮頸癌外觀上并無明顯異常,病例通常是鏡下浸潤病灶,MRI檢查過程中T1WI與T2WI表明宮頸黏膜信號無任何異常。因此,MRI難以對Ia期或是更早期的病灶進行鑒別。
綜上所述,宮頸癌分期與治療中運用MRI效果較好,能夠提高分期診斷準確性,為治療方案制定提供準確、有效數據與信息依據,保證患者及時得到針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