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梅,張華
(濟寧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山東 濟寧 272000)
乙肝肝硬化在臨床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臨床在對失代償期患者所進行的治療中,通常是使用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但是抗病毒藥物的應用,其藥物起效相對緩慢,因此其治療時間相對較長。患者受到自身疾病以及長時間治療的影響,其治療依從性相對較差,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對臨床治療效果產生不利影響。個體化護理干預能夠對患者的心理狀態以及病情狀況進行充分了解,進而為患者制定科學有效的護理計劃,可以進一步提高臨床治療成效,減少不良事件的產生[1]。本文的主要目標就是分析個體化護理要點對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藥物使用的臨床效果及對生活質量的提高。
1.1 一般資料。按照拋硬幣法將本院98例2018年01月至2019年12月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分為兩組,各49例。參照組男29例、女20例,平均年齡為(49.01±4.12)歲。觀察組男25例、女24例,平均年齡為(49.32±4.25)歲。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其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經診斷,所有患者均符合乙肝肝硬化失代償相關診斷標準;所有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標準:排除存在肝細胞癌癥以及其他疾病患者;排除存在嚴重意識障礙以及精神疾病患者;排除無法配合治療患者;排除臨床資料不全患者。
1.3 方法
1.3.1 參照組:該組實行常規護理干預。追要使對患者實行健康知識教育,用藥指導等,為其講解疾病的產生原因、危害等,同時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環境。
1.3.2 觀察組:該組實行個體化護理。①健康教育。以發放健康教育手冊的形式對患者實行健康教育,還可以開展專題講座,強化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以及治療方式、相關注意事項的了解和掌握。對于病情相對較輕的患者,可以為其講解治療期間科學有效的保健以及預防方式;而對于病情相對嚴重的患者,護理人員則要強化對其的重視,不要長時間對其實行健康宣教[2]。②心理干預。因為乙肝患者長時間受到疾病的影響,其很容易產生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對此,在患者入院之后,護理人員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而為其提供針對性的心理指導,另外,在日常治療的過程中,要和患者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交流,關心鼓勵患者,緩解其不良情緒,提高其治療依從性,進而使臨床護理質量獲得進一步提高。③病癥指導。按照患者的病情狀況對其實行疾病知識指導,比如為其講解乙肝肝硬化產生的主要原因,臨床表現、診斷方式以及并發癥等,同時為患者講解生活中可能會產生的危險事件,并采取科學有效的處理方式,緩解其緊張焦慮心理。而對于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的患者,則要以簡潔明了的方式為其講解,避免其產生厭煩心理。④環境護理。良好的住院患者能夠提高患者的舒適度,使患者的情緒保持在穩定狀態改善其消極情緒,對于促進治療的順利進行是非常有利的。與此同時,要對室內溫度和濕度進行合理調整,按照患者的文化程度對其實行健康教育,強化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識和了解,進而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療。⑤飲食干預。護理人員要按照患者的病情狀況以及飲食喜好對其飲食結構進行合理調整,告知患者不要食用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可以多食用玉米、牛奶等,保持機體營養平衡。嚴格遵循少吃多餐的基本原則,多食用維生素含量較高的食物[3]。⑥生活護理。不良飲食以及生活習慣是造成患者病情發展和惡化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改正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保持良好作息,不要吸煙飲酒。⑦出院指導。因為患者的用藥時間相對較長,患者在出院之后無法接受院內護理,這就會對患者的用藥依從性產生一定影響,對此,患者在出院之后,要為其創建針對性較強的隨訪機制,同時對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告知患者一旦發現異常則要及時入院復查。
1.4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主要包括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并且對兩組的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
1.5 統計學分析。通過SPSS 21.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表示,行卡方檢驗;如果P<0.05,則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參照組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s)

表1 比較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s)
組別 例數 生理職能 軀體疼痛 社會功能 情感職能參照組 49 59.71±16.4569.27±12.2078.42±15.2074.55±14.26觀察組 49 67.30±16.52 78.15±11.01 83.88±8.64 81.00±13.71 t - 2.278 3.782 2.286 2.282 P - 0.024 0.001 0.031 0.024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和參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相對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滿意度比較[n(%)]
乙肝肝硬化在臨床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消化內科疾病,其產生主要是因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發展所導致的,其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所以臨床需要對其治療加以關注[4]。在對患者實行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其很容易產生不良心理和不良情緒,對此,護理人員要與其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交流,使患者可以更好地看待自身疾病,同時護理人員使用溫和的態度和患者交談,能夠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對于大部分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來說,其通常無法長時間堅持治療,這主要是由于在對患者實行抗病毒治療的過程中,其所耗費的費用相對較高,并且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其很容易產生不良心理和不良情緒,再加上患者缺少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識和了解,很容易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成效帶來不利影響。因而臨床為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干預是非常有必要的[5]。
對于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來說,在對其實行護理干預過程中,需要對其病癥特征進行充分了解,進而對其實行針對性護理干預,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個性化護理主要是從多個層面出發為患者所提供的整體、全面的護理干預,圍繞患者為核心,并按照患者的文化程度、病情、性格特征等實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健康教育以及飲食干預。使患者可以更好的對自身疾病特征進行了解和掌握,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實行健康教育,能夠使其明確遵醫用藥的重要性,對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以及促進患者恢復都是非常有利的。另外,個體化護理干預的實行,需要患者家屬的密切配合,為患者提供精神層面的支持,進而使其治療依從性獲得進一步提高[6]。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參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低于觀察組,并且和觀察組相比,參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相對較低,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在對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所進行的護理中,個性化護理干預能夠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護理成效顯著。
綜上所述,個體化護理干預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中的應用,可以取得非常顯著的護理成效,能夠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對于促進患者恢復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