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芬,吳寶霞
(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廣東 廣州 51080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為神經內科領域多發性疾病,由機體腦供血突然中斷誘導腦組織壞死導致,一般與對腦部血液負責供應的動脈有血栓形成和粥樣硬化,引發管腔狹窄、閉塞,促局灶性急性腦供血不足相關;或與異常物體出現隨血液循環,向頸部或腦部動脈進入,促血流量減少,進而引發腦組織軟化或壞死相關[1-2]。阿替普酶是目前治療早期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最為有效的藥物,但治療期間患者易受多種并發癥干擾,導致治療效果并不理想[3]。集束化護理是一項針對患者展開的護理干預,行之每項護理措施均可使患者情況得以改善[4]。對此,本研究將探討集束化護理用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122例,均為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采用數字表抽取法隨機分組,兩組患者發病時間均在4.5 h內,均采用阿替普酶(商品名:愛通立,廠商: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國際公司,規格:20 mg/支,50 mg/支)靜脈溶栓治療,其中對照組61例,治療期間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男37例,女24例,年齡52~79歲,平均(69.27±8.08)歲。觀察組61例,治療期間采用集束化護理干預,男34例,女27例,年齡54~78歲,平均(69.18±8.04)歲。兩組住院時間均為2周左右。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均進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常規護理,觀察患者用藥后反應,展開針對性措施。觀察組在此治療基礎上結合集束化護理:①科室建立集束化護理干預小組,對患者進行評估,并將患者住院環境調整到較為舒適狀態;②規范用藥,仔細核對醫囑調節劑量及速度,與醫生充分核對后才可用藥;③溶栓治療期間,需保障患者臥床休息,根據《靜脈溶栓術后24 h觀察表》內容,進行病情觀察,觀察其意識、血壓、瞳孔、有無出血傾向等,并記錄在表內,當患者主訴頭痛、頭脹時需及時報告醫生,注意有無顱內出血現象發生;④心理護理,由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引發的肢體功能障礙是突然性的,在短時間內患者肢體功能下降,導致生活不能自理,產生極為嚴重的焦慮情緒。對此,需積極鼓勵患者,并采取有效措施,協同家屬,提高患者的自信心,給其宣傳成功案例,緩解患者不良情緒;⑤早期康復訓練,對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需開展康復運動,降低深靜脈血栓及壓瘡的發生,根據患者情況,從被動運動逐漸過渡至離床活動等,使患者康復循序漸進得以提升。
1.3 觀察指標
(1)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對比兩組治療前、出院時神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其中神經功能采用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NIHSS)予以評定,分值呈越低顯示時,缺損程度越輕。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BI)評分予以評定,為百分值,分值呈越高顯示時,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恢復越理想。
(2)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兩組并發癥率,包括口腔牙齦出血、顱內出血、腦疝、繼發性癲癇。
1.4 統計學分析。研究數據分析經由SPSS 21.0完成,采用t與χ2完善對計量資料(以描述)、計數資料(以%描述)的檢驗,以P<0.05證實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測評分值對比。兩組在開展治療前,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經測評,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出院時,神經功能測評分值均有降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測評分值均有上升,且相較對照組,觀察組降低、上升更為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測評分值對比(±s)

表1 兩組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測評分值對比(±s)
組別 例數 神經功能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治療前 出院時 t P 治療前 出院時 t P觀察組 61 12.55±1.81 3.32±0.74 36.866 0.001 57.91±5.89 85.72±9.03 20.147 0.001對照組 61 12.38±1.56 6.17±0.74 28.091 0.001 57.86±5.82 78.28±8.17 15.899 0.001 t - 0.556 21.269 - - 0.047 4.772 - -P - 0.580 0.001 - - 0.963 0.001 - -
2.2 兩組并發癥率對比情況。觀察組口腔牙齦出血、顱內出血、腦疝、繼發性癲癇等并發癥率經觀測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率對比情況[n(%)]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在大部分情況下,一旦病發,將在較短時間內,患者腦部可出現壞死,病灶不斷擴大,可對機體神經功能構成嚴重損傷,引發患者有程度不等的肢體和語言功能障礙伴發[5]。在病程早期針對該疾病患者開展靜脈溶栓治療,目的在于促使呈閉塞狀態的血管得以疏通,使腦部血液供應加快,進而使血液循環和代謝最大程度改善,為神經功能盡快恢復創造理想條件,使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增強[6]。而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時目前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恢復血流的重要措施,可減輕疾病造成的神經功能缺損,提高安全保障[7-8]。
集束化護理作為臨床較為新型的護理干預措施,可通過以往的護理病案總結合適的干預方式,并將整合后的護理措施應用于患者干預中,可使患者腦血管血流動力學指標、神經功能指標的改善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增強,與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應用,可促血栓溶解,在一定程度上,使機體腦部供血加快,對腦損傷程度進行控制,提高患者康復效果[9-10]。就上述指標中,觀察組應用集束化護理后,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改善顯著,且并發癥率較低,表明集束化護理用于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中有較高的安全性,通過快速對病情控制,最終可使并發癥得以防范。
綜上所述,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期間,協同集束化護理干預,可最大限度改善其神經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降低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