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霞
(北京市石景山區八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京 100043)
相關調查顯示,在社區高血壓患者治療過程中,由于醫療知識的匱乏與對高血壓疾病的關注程度相對較低,多數患者的服藥性相對較差,從而不利于血壓水平的合理控制[1]。對此,研究人員指出,在社區高血壓患者護理工作中,醫療人員應積極做好健康信念模式的應用,從而有效引導患者樹立正確的治療態度,以便為其血壓控制水平的提升與優化奠定良好的基礎與保障[2-3]。本次研究針對在社區高血壓患者干預過程中應用健康信念模式所取得的臨床效果進行了分析。
1.1 一般資料。研究者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社區高血壓患者中隨機選取100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護理干預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兩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45~70歲,平均(51.02±3.22)歲。研究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41~75歲,平均(52.33±3.76)歲。相關研究內容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干預,主要內容包括做好高血壓知識宣講、落實藥物使用指導以及定期對患者血壓情況進行隨訪調查并給予相應指導。
1.2.2 研究組:采用健康信念模式進行干預,主要內容包括:
(1)做好高血壓知識系統講解:在社區干預過程中,醫護人員應有效對患者及其家屬就高血壓發病機制、危害性以及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進行系統說明,從而幫助患者進一步了解自身情況,以便提升對于治療工作的重視程度。
(2)開展心理護理:在干預過程中,醫療人員應積極做好與患者之間的交流溝通,從而幫助患者實現負性心理的合理疏導,以便建立積極的治療信念。
(3)開展自護能力培訓:在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應對患者開展自護能力的培訓工作,從而進一步實現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提升與優化。
1.3 觀察標準。本研究中,將患者服藥依從性與血壓水平作為主要觀察指標,其中,根據患者自覺服藥情況可以將其依從性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以及不依從,血壓指標包括收縮壓與舒張壓數值。
1.4 統計學分析。本次研究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計算,其中,使用(±s)代表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使用%代表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針對數據相關差異,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服藥依從性對比。在服藥依從性方面,經過干預后,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服藥依從性(n,%)
2.2 患者血壓水平對比。在血壓水平方面,經過干預后,兩組患者血壓數值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血壓水平(±s)

表2 患者血壓水平(±s)
組別 例數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 50 158.24±10.25 130.24±6.52 100.74±6.52 82.01±2.57對照組 50 159.33±11.22 145.01±7.11 101.21±5.14 92.57±3.67 t - 0.236 11.085 0.365 12.258 P - >0.05 <0.05 >0.05 <0.05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臨床上極為常見的一類高發性慢性疾病,它的病程時間長,病情發展緩慢,但若不對其進行有效的治療干預,容易誘發心、腦、腎、神經等多種器官功能性損傷的并發癥。據不完全統計,高血壓已經成為當前世界范圍內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4]。研究表明,近年來,隨著生活模式的轉變,我國高血壓發病率出現升高趨勢。作為常見疾病之一,高血壓對于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危害相對較大,研究人員指出[5],該病的致病原因相對較為復雜,遺傳因素、作息時間不規律、飲食因素以及精神壓力等均有可能導致患者發病。在臨床過程中,多數患者伴有頭痛、心悸、易疲以及頸項板緊等問題,且會隨著時間延長逐漸加重,嚴重影響到患者自身健康以及正常工作、生活[6]。然而,在實踐過程中,多數患者對于高血壓的危害性缺乏了解,從而難以有效依據醫療人員要求進行藥物的按時服用,從而不利于其血壓水平的有效控制[7]。
針對這一問題,研究人員表示,在高血壓患者護理過程中,醫療人員應積極做好患者健康信念模式的應用,從而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疾病治療觀念,以便引導其建立正確的治療心態,從而嚴格遵醫囑進行治療藥物的合理應用[8]。健康信念模式,是一種新型的現代臨床教育護理模式,它主要由人體健康信念、行為制約因素以及行為線索三項組成,通過將健康信念同知信行為進行有機的結合,達到提高患者健康意識,規范行為習慣、提高臨床依從性等干預目的[9-10]。在健康信念模式中,信念形成基礎是健康信息,行為動力是健康信念,通過對心理學理論的充分利用以及對患者信念和行為的雙向干預,提高患者對自身病情的正確認識和日常重視,使他們真正認識到不良行為習慣對疾病發展的嚴重性和威脅性,引導和幫助患者積極改正不良行為,樹立強烈、正確的健康信念,形成健康、科學的日常行為習慣,進而有效提高他們對臨床治療的依從性,積極主動的配合醫生治療,豐富自護理知識和能力,從而更好的控制病情發展,提高臨床治療干預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11-12]。
本次研究表明,與常規干預相比,通過健康信念模式的應用,患者服藥依從性與血壓控制效果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與優化。
綜上所述,在社區高血壓患者護理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實現患者治療效果的優化,醫療人員應積極做好健康信念模式的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