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青云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 新生兒科,廣東 廣州 510700)
同足月兒相比,早產兒的器官功能以及適應能力均較差,易因肺不張而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呼氣性呻吟、青紫等呼吸衰竭為表現的呼吸窘迫綜合征[1-2]。臨床上針對該疾病采取的治療措施主要有輸氧、呼吸支持、補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質以及抗感染等,其中呼吸支持十分關鍵,可改善早產兒缺氧狀態,解決肺泡萎縮,能夠有效挽救患兒的生命,但不可忽略的是該治療方法也易產生較多的并發癥,會影響患兒的治療效果,為此需要加強護理干預[3-4]。本次研究就機械通氣在重癥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應用效果及有效護理干預措施進行分析和探討。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共80例,是我院收治的重癥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選取時間段為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按照數字表法分配原則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體重1250~2600 g,平均(1847.63±245.82)g;胎齡時間31~36周,平均(33.36±1.01)周;分娩類型:陰道分娩22例,剖宮產18例;患兒5 min Apgar評分為7.93~8.94分,平均(8.64±0.14)分。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體重1450~2700 g,平均(1826±264.39)g;胎齡時間為29~35周,平均(32.14±1.34)周;分娩類型:陰道分娩25例,剖宮產15例;患兒5 min Apgar評分為8.26~9.12分,平均(8.46±0.61)分?;颊呒覍賹ρ芯恐?,愿意進行研究;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本研究。比較患兒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所有患兒均接受機械通氣治療,采用佳康時代醫療器械公司生產的CPAP呼吸機治療,根據患者的情況調整參數,氧濃度在0.3~0.5,流量為5.0~10.0 L/min,呼氣末正壓0.2~0.6 kPa,等到臨床癥狀消失后可以將指標下調。對照組:患兒接受生命體征監測、常規吸痰、病房巡視、營養支持等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患兒接受優質護理干預,采取干預措施如下:①保證環境安靜,溫度和濕度合適,取仰臥位要將頭部偏向一側,保證通氣效果好。注意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監測心率和呼吸狀況,觀察是否有水腫和腹脹等情況,如果出現異常要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5]。②心理護理:定期要接待患兒的家長,告知家長患兒的病情變化情況,對患兒的相關疾病進行健康宣講,可以發放宣傳手冊或者播放影片,讓患兒家屬對疾病有詳細的了解,獲得家屬的支持,提高治療的配合度。記錄患兒家屬的聯系方式,如果有緊急情況要及時和患兒家屬進行聯系,避免信息傳達不到位導致護患糾紛。③氣道護理:護理人員加強病房監測,仔細患兒的神色變化,若患兒有哭鬧、煩躁現象且血液飽和度明顯下降時,要及時觀察患兒痰鳴音情況,掌握吸痰指征,調節氧流量參數,選擇合適大小的吸痰管進行吸痰操作,吸痰過程中,要保證動作輕柔,控制好力度,吸取時間不超過10 s,及時清吸口腔和鼻腔內的殘留物,吸痰結束后,及時用無菌棉簽蘸取稀釋好的碳酸氫鈉,清理患兒口腔,每日3次[6]。此外,還要保證氣道處于濕化的狀態,氣道干燥會導致分泌物干結,堵塞呼吸道,護理人員可以進行適當的加濕處理,維持氣道的濕化。④做好皮膚護理,新生兒的皮膚比較敏感脆弱,在進行靜脈置管時要注意保護要新生兒血管;定期對呼吸機進行熏蒸消毒,消毒時間控制在30 min左右,積極進行防塵處理;采用藥物治療要嚴格把握用藥的時間、劑量等,注意觀察患兒用藥后是否有不良現象;護理過程中,在執行護理操作時,護理人員要嚴格遵循無菌原則,時刻關注患兒的病情濱化,若患兒有血壓下降、面色蒼白、自主呼吸不暢時,要及時告知主治醫生,可能有氣胸或肺動脈高壓現象,及時采取將胸內壓措施;此外還要注意保暖,在暖箱當中預熱,將溫度保持在36.5℃~37.4℃,適當對新生兒進行撫觸,保護舒適和安靜,避免哭鬧[7]。
1.3 觀察指標。①記錄兩組患兒干預前后血氧飽和度、動脈血二樣化痰分壓、動脈血氧分壓等血氣指標變化。②觀察兩組患兒預后指標包括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住院費用以及患兒家屬滿意度評分變化。③記錄兩組患兒接受機械通氣治療和護理期間發生氣胸、呼吸機相關肺炎、腦出血、肺動脈高壓等并發癥例數,并進行分析和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1.0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經t檢驗,計數資料經χ2檢驗,以(%)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1 血氣指標。經過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兒血氧飽和度、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動脈血氧分壓指標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血氣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血氣指標比較(±s)
組別 血氧飽和度(%) 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mmHg) 動脈血氧分壓(mmHg)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89.54±6.17 96.34±2.19 49.37±3.61 44.28±2.33 54.17±4.26 88.34±6.26對照組 89.46±6.28 90.46±2.13 49.28±3.52 47.19±2.16 54.34±4.28 81.24±6.11 t 0.057 12.173 0.113 5.793 0.178 5.134 P 0.954 0.001 0.910 0.001 0.895 0.001
2.2 預后指標。兩組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住院費用、患兒家屬滿意度評分相比,觀察組顯著較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預后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預后指標比較(±s)
組別 住院時間(d)患兒家屬滿意度(分)觀察組 13.18±0.97 96.34±9.24 2.59±0.56 94.36±3.69對照組 17.19±1.54 141.28±11.36 3.43±0.61 82.36±3.61 t 13.969 19.410 6.416 14.702 P 0.001 0.001 0.001 0.001機械通氣時間(h)住院費用(萬元)
2.3 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同對照組相比較低(12.50% VS 35.00%),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病原因比較復雜,沒有進行及時的治療會導致患者出現肺不張甚至呼吸衰竭,甚至死亡[8]。機械通氣治療方法能夠提高肺的順應性,改善患兒的通氣和換氣功能,提高血氧濃度,還能夠保持肺泡擴張,減少肺表面活性物質的消耗,穩定患兒的胸壁活動,減少不協調活動的出現,改善呼吸,增大氣體的交換面積,維持肺表面活性物質的活性,防止出現起到塌陷,降低呼吸的阻力,增加功能殘氣量,提高氧飽和度,降低二氧化碳飽和度,治療效果顯著[9]。但由于新生兒體質較弱,免疫系統不完善,因此治療期間的優質護理干預十分重要,能夠提高患兒療效。本次的研究結果表示,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兒經過治療護理干預后,血氧飽和度、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動脈血氧分壓指標等有顯著改善,患兒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治療時間有效縮短,住院費用較少,患兒家屬滿意度評分高,并發癥發生率低(P<0.05)。充分表明,患兒在接受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加強病房巡視,密切監測患兒的呼吸、血氣、心率等生命體征變化,注意觀察患兒的臨床表現,發現異常后,及時予以對癥處理;治療過程中要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的護理干預,護理操作動作輕柔,掌控好力度,避免給患兒造成損傷;另外還要加強無菌原則的落實,保護患兒皮膚;保證治療環境的安靜整潔,提高患兒舒適度;保證患兒呼吸順暢,做好呼吸道管理,幫助患兒順利脫機,有助于患兒疾病的早日康復[10]。
綜上所述,機械通氣在重癥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治療效果顯著,有助于減輕患兒的臨床癥狀,改善預后,加強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治療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