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祥瑞
(新沂市中醫醫院 藥劑科,江蘇 徐州 221400)
中藥注射劑是一種新型的中藥劑型,該類藥物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中藥給藥方式,不僅加快了藥理作用的發揮速度,還提高各類中藥的生物利用度,實現了中藥療效的最大程度發揮,近年來,已經在各類心血管病癥、呼吸系統病癥以及腫瘤等多疾病治療中均得到廣泛應用[1]。但是由于中藥注射劑組成成分相對復雜、穩定略差、患者的個體化差異以及配伍不合理等諸多原因,加上現代中藥注射劑的種類不斷增加,臨床上將其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的方案也越來越多,該類藥物在實際的臨床使用中也出現許多不良反應,常見如過敏反應,呼吸系統與消化系統損傷等,因此,該以何種方式確保中藥注射劑安全、合理的使用,減少不合理用藥帶來的不良反應,將中藥注射劑的優勢與療效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成為了近年來,各大醫療機構研究的重點方向[2-3]。基于此,本文研究了靜脈配置中心(PIVAS)的醫囑審核對中藥注射劑臨床合理使用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6月(靜脈配置中心工作未開展前)于新沂市中醫醫院接受中藥注射劑治療的患者267例作為對比組,選取2020年1~6月于醫院靜脈配制中心干預下接受中藥注射劑治療的患者267例作為研究組。對比組中男167例,女100例;年齡48~79歲,平均(57.13±5.22)歲;其中155例患者為內科疾病,112例患者為外科疾病。研究組中男156例,女111例;年齡49~78歲,平均(57.24±5.31)歲;其中143例患者為內科疾病,124例患者為外科疾病。經過對比分析,2組患者在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對比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依據具體病情進行常規給藥。研究組患者在靜脈配置中心醫囑審核有效干預下給藥,醫囑審核具體干預內容如下:①針對中藥注射劑藥物特點制定科學的用藥規范,所有規范均以國家衛生部給的中藥注射劑臨床應用規則作為依據。②加強醫囑審核,靜脈配置中心將《中國藥典》與中藥注射劑給出的法定說明書對各個患者的醫囑進行嚴格審核,一旦發現用藥存在問題,馬上與開具處方的醫師實施溝通,并給出詳細的用藥意見或者建議,對反復溝通后,仍未進更改的處方,必須退回,不得通過醫囑審核。③采用行政手段進行干預。組織臨床藥師與臨床專家共同構建合理用藥專家調查小組,對醫院內需要大量使用的各類中藥注射劑開展藥物分析,即持續3個月,用藥量均排在全院前5位的藥物,找出不合理用藥問題較明顯的藥物,將其及時上報到醫務科,情況較嚴重者,給予院內通報批評或者給予對應的經濟處罰,激發醫師合理用藥的積極性。④定期舉辦知識講座。在醫務科內,定期開展與中藥注射劑合理用藥知識相關的講,由具備豐富用藥經驗的臨床藥師,向醫師、護士等人員普及中藥注射劑合理使用規范與知識,同時面對患者開展用藥知識講座,糾正患者在中藥注射劑療效與安全性認知方面的片面性和錯誤,使其對中藥的藥效、藥物的不良反應等均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1.3 指標觀察。統計兩組患者的不合理用藥情況,包括溶媒選擇錯誤、超適應證用藥、超劑量、超療效以及配伍欠妥等。
1.4 數據分析處理。本次研究當中獲取所有相關數據均統一由SPSS 22.0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數據統一采用(±s)代表,兩組之間的計量差異行t檢驗;計數數據統一采用[n(%)]代表,兩組之間的計數差異均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即表示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統計結果顯示,研究組的溶媒選擇錯誤發生率1.87%、超適應證用藥率25.09%、超劑量用藥2.62%、超療效發生率4.86%以及配伍合理發生率4.49%相較于對比組的7.86%、49.81%、16.10%、17.60%以及22.84%均明顯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2組的中藥注射劑不合理用藥情況[n(%)]
近年來,中藥注射劑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用藥的隨意性也隨之增加,而在不良反應監測方面又比較少,基礎研究相對薄弱,導致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時引發的不良反應事件也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這一現象雖與中藥注射劑藥物本身有一定的相關性,但醫院在用藥規范與合理用藥方面存在的缺陷也有著直接關系,急需進行改進[4]。基于此,本文對當前臨床中的中藥注射劑使用不合理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其不合理用藥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溶媒選擇錯誤 中藥注射劑的成分相對復雜,對pH要求較高,一旦選擇了錯誤的溶媒,不僅會引發藥物顏色變化,還可能導致其因pH變化或產生離子作用,進而引發不良反應,比如:舒血寧注射液,如果稀釋液選擇0.9%的氯化鈉注射液,將會因為其具備的極性強電解質效果在配伍之后,受到鹽析作用,出現過量不溶性微粒[5]。在本次研究也發現對比組的溶媒選擇錯誤發生率達到了7.86%,但經過靜脈配置中心干預的研究組發生率則為1.87%,表明靜脈配置中心確實有效的降低了中藥注射劑的溶媒選擇錯誤發生率。
(2)超適應證、超劑量以及超療效用藥 無論是超適應證用藥,還是超劑量、療效用藥,均是引發藥物不良反應的重要的隱患,若藥物用量過大或者是超過治療窗濃度,會增加毒性反應發生風險,超適應證和超療效用藥不僅無法發揮正常藥物療效,還可能導致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危害其身健康[6]。本次研究也顯示,未經干預的對比組,其藥物適應證用藥率達到了49.81%、超劑量用藥也達到了16.10%,但經靜脈配置中心干預的研究組則為25.09%、2.62%明顯低于對比組,表明靜脈配置中心干預用于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可有效減少超適應證、超劑量以及超療效用藥等不合理用藥事件的發生,提高臨床用藥的合理性與安全性。
(3)配伍不合理 配伍不合理是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較常發生的一種不合理用藥情況,主要是由于處方(醫囑)醫師對藥物配伍禁忌不夠了解導致,例如兩種藥物所含成分迥異,如果聯合使用藥物可能與臨床用藥原則相背,就屬于典型的配伍禁忌[7]。而在本次研究,未經干預的對比組中藥注射劑配伍不合理發生率則達到了22.84%,而經靜脈配置中心干預的研究組發生率則為4.49%較對比組明顯降低,表明靜脈配置中心干預可有效降低中藥注射劑配伍不合理的現象,是促進該類藥物臨床合理用藥的有效措施。
總之,中藥注射劑雖然在多種疾病治療中均發揮出了顯著的成效,但隨著不合理用藥事件的不斷增多,該類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也隨之上升,因此,為了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確保患者臨床用藥的安全,臨床應用藥醫師必須嚴格據患者的病情進展與其個體差異等相關為其選擇最佳的藥物治療方案,對藥物使用的溶媒進行準確選擇,對藥物適應證、用量以及用藥療程進行嚴格的控制,所有藥物均嚴格依據藥品說明書當中的推薦劑量使用,以確保藥物使用的有效性與安全性,避免混亂用藥、重復用藥以及中、西藥不合混合而引發的不良反應。此外,還要確保藥物配伍的精準,使用中藥注射劑時嚴格遵循其藥物指導原則,以單獨使用為首要原則,盡量避免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避免藥物之間發生相互作用,引發過敏反應,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綜上所述,靜脈配置中心干預對于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中的溶媒選擇、超適應證用藥、劑量以及配伍不合理等問題均有良好的改進作用,可有效降低臨床用不合理用藥率的發生,促進臨床用藥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