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緯國
創新是人類進步的靈魂,是人類科技發展、社會進步的關鍵。培養創新思維,尤其是從兒童時期開始培養創新思維,是學校育人的重要課題之一。
創新成果是創新思維的外在反映,但是人們對創新成果的認識普遍局限于科技發明,因此學校和社會往往只重視理科教學對創新思維發展的作用,而忽視語文教學。事實上,語文不僅是交流的工具,也與人的思維發展緊密相連,思維的基本元素是語言,而語言是語文教學的基礎。語文是使兒童感性經驗與課堂學習相交融的學科,是訓練兒童語言,開發兒童思維的學科。語文新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指出語文課堂教學要立足于語言,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兒童思維能力,其中就包含創新思維。
通常情況下,提到語文在兒童思維訓練中的作用,人們往往只想到對形象思維的訓練,即使是作為語言文字與思維訓練對象之間橋梁的語文教師,也容易忽視語文課堂對抽象思維、創新思維的啟發。語文教學出現這種困境,一是因為語文教師出現意識偏差,將文本解讀的主要關注點放在其人文性和工具性上,沒有考慮創新思維訓練的必要性;二是教師不知道從何入手進行創新思維訓練;三是語文課堂大多是程式化的,以整體感知、研讀賞析、拓展延伸等環節為結構,以內容理解和語感訓練為主要內容,忽略課堂整體情境的構建。
情境誦讀課堂立足于語文學科以“語言”為本的特征,充分挖掘了語言文字作為思維基本單位的基礎性功用,為兒童思維訓練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對于彌補語文課堂的缺陷有獨特優勢。情境誦讀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方法之一,具備情境性、情感性、對話性等特征,立足文本創設情境,有利于激發兒童對文本的興趣,讓兒童在特定的文本情境中品讀語言,在品讀語言中展開豐富的想象和創造性的思考。立足語言的思維是有根的思維,是腳踏實地基礎上的天馬行空,極大地拓寬了兒童的思維空間,給兒童留下深刻的思維印記。
例如,在《月球的自述》一文中,不僅介紹了月球的基本特征、地月距離、豐富的礦藏等,也描繪了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對月亮深厚的、特殊的情感,非常適合在進行科學知識教學的同時創設情境,引領兒童在充滿詩意的情境中展開想象,進行創新思維訓練。首先,學生需要根據課文了解月球的相關知識;在了解知識后,由教師引導學生誦讀有關月球的古詩,通過古人對月球的描摹,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與豐富性;最后,幫助學生拓展思維,根據月球實驗室創新改造,提出如何更好地利用月球環境,站在適合人類與地球生物生存發展的角度進行創意設計。
情境誦讀課堂通過情境創設,利用誦讀的方式,加深兒童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產生更深層次的感悟,將這些感悟進行串聯,構建起一個有利于創新思維發展的虛擬空間,從而激發兒童深入思考的興趣。在這個虛擬空間里進行創造性思考,可以兼具思維的模塊性和現實的具象感,相當于為邏輯思維還未完全形成的小學兒童搭建了一個通向創新思維的腳手架,促使他們在適合的環境中沿著穩定的架構向高處、遠處攀爬,使創新思維得以展開。
創設情境要求教師必須細讀文本,逐詞逐句推敲文本中蘊含的情感元素,提煉出促進兒童思維發展的著力點,這使得文本情境創設之初就關注思維訓練,重視創新思維培養。情境誦讀課堂要求學生在獨特的語境中和豐富的情感驅動下進行誦讀,在語境中抒發情感的誦讀過程讓學生在文本與現實、體驗與想象的交替中學習知識,活躍兒童的思維,激發兒童的創新意識。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兒童階段的閱讀量對兒童的思維發展、人生成長有重要影響。在情境誦讀課堂中訓練兒童思維,使之在常態的閱讀過程中產生自覺的思維訓練意識,兒童就會養成隨讀而思的習慣,從而促進兒童創新思維不斷發展。
責任編輯:李英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