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梔子花

不少健身“小白”在決定運動之初會選擇去健身房,認為那里有更科學的鍛煉身體和減肥瘦身的方法。健身房內的健身器材種類齊全,再加上還有經驗豐富的健身教練,的確是健身愛好者的不二之選,但我們在健身房總能見到很多訓練者,盲目地追求訓練時間和重量。他們簡單地認為這樣鍛煉,就能達到肌肉增長、瘦身的目的。事實上,毫無章法的訓練,不僅會使增肌效能相對減低,同時還會增大受傷風險。
其實,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適合的運動也不一樣。想要安全有效地訓練,最重要的是學會感受肌肉收縮,并根據想要鍛煉的肌肉群,選擇適宜的健身器材和方式。用適當的重量及技術去訓練目標肌肉群,才是行之有效且對身體不會造成負擔的正確方式。
人身上的肌肉群分很多種,只有明白每個身體部位需要哪些肌肉,什么樣的動作可以增強肌肉力量,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
例如:肩部的三角肌,俗稱“虎頭肌”,是從前、后、外側包裹著肩關節,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此肌所形成。三角肌可以強化肩周,增強肩部功能性,以防肩周疾病的產生。我們可以通過啞鈴側平舉、器械推肩等動作,增強肩部三角肌的力量。肩部發力時,感受三角肌的收縮變化。
手臂上部的肱三頭肌,有3個“頭”:長頭起于肩胛骨盂下結節,外側頭起于肱骨體后面橈神經溝外上方,內側頭起于肱骨體后面橈神經溝內下方,起控制肘關節運動的作用。
肱三頭肌不僅可以增強手臂力量,還可以塑造手臂曲線,緊致手臂肌膚。可通過負重臂屈伸、拉力器曲臂下壓、俯臥撐等動作練習,發展肱三頭肌的力量。手臂發力時,感受大臂及肘關節肌肉是如何運作的。
背部的背闊肌,是全身最大的闊肌群,受胸背神經支配,呈直角三角形。背闊肌可以改善人體背部形體和氣質,避免圓肩駝背。鍛煉時常做的引體向上,便是鍛煉背闊肌的主要動作之一。在運動過程中,背闊肌收縮,會帶動肱骨(上臂)向身體靠攏。背部發力時,感受背闊肌的收縮用力;身體向下降時,感受背闊肌的拉扯感。如果沒有力量做引體向上,可以先從練習高位下拉做起,學會感受背闊肌如何發力。
腹部的腹肌,是多數健身愛好者想要塑形的肌肉群之一。它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肌。鍛煉腹肌,不僅可以擁有平坦的小腹,還可以防止骨盆前傾,增強對臟腑的保護,并對腰椎的活動和穩定性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健身房中,常見的腹肌練習方法有:器械卷腹、扭腰,仰臥起坐等。腰腹發力時,感受腹部肌肉的伸縮,并根據不同程度的用力,找準腹肌發力點。
以“器械臥推”為例,很多健身“小白”會問:為什么總是三頭肌先累,反而胸肌沒多大感覺?這是因為,你目前的胸肌力量,還不足以應付選擇的器械重量,而你的身體為了保護自己,會動用三頭肌的力量,幫手舉起重量。
這也符合我們身體的運作機制,當身體需要完成一項并不輕松,甚至有壓力的運動時,由于發力點和重心并不統一,會導致身體的肌肉群力量不均。所以,先要學會感受肌肉收緊,明白每一項運動或是每一件器械對于身體的要求,再將健身器械上的重量調校至你的目標肌肉能夠應對的水平。一旦超出肌肉群的力量范圍,便可能被其他輔助肌肉所發送的訊號誤導。
有很多去健身房鍛煉的人,習慣先在跑步機上跑一段時間,再進行其他器械的運動。也就是說,他們將跑步機當作健身開始的一項熱身運動。其實,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
首先,無論做什么運動,都應先做好充足的熱身運動。因為熱身運動能夠提高肌肉的溫度,使肌肉變得更加柔軟而不容易拉傷。跑步也需要熱身,尤其長時間的跑步,所以如果要使用跑步機,也應先進行熱身。
常用的熱身方式,包括壓腿、下蹲起立、活動手腕腳腕等關節部位。如果是健身“小白”,第一次上跑步機,應該先慢走,再慢跑15分鐘即可。此運動強度最好能保持3周的時間,再根據個人體質,慢慢加量。
很多人有“泡”健身房的習慣,一進去就待上好幾個小時,恨不得把所有器械都練習一遍。這樣屬于過度健身,容易讓人疲勞,導致肌肉酸疼,稍不注意還有可能造成運動損傷。對于健身“小白”來說,運動之初,時間把握在40分鐘左右就足夠了。比如,可以用15~20分鐘的時間慢跑,10分鐘的時間舉啞鈴增強肩部、背部力量,剩余時間再做一些柔韌性的訓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