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小兵

基本信息:
書 名:《情理合一:中國人的生存智慧》
作 者:劉悅笛
ISBN:978-7-219-11191-8
裝 幀:平裝
頁 數:232
定 價:32元
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7月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時至今日,疫情所帶來的各種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正日漸凸顯。面對后疫情時代這場變局,我們該如何應對?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悅笛的《情理合一:中國人的生存智慧》,從哲學的視角出發,探討用中國人傳統的“情理合一”思想正視疫情,以期幫助人們化解疫情帶來的諸多困擾。
作者分析應對疫情的中西方思想文化差異和沖突,在比較的視野中探討自由與生存、個人主義與世界主義、情與理等如何相融、共生共存,實現偶然性與必然性的有機統一。全書就疫情期間,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在維護好生存權的同時,如何確保民眾的生命權,建立起宏闊的世界主義立場提供了一己之見。疫情期間,怎樣運用中國人“通情達理”的生活智慧,去培植一種新的“情理文明”等抗疫話題,表達出濃濃的關切。
劉悅笛認為,“情理合一”也好,“通情達理”也罷,都表達了一種沖淡平和的睿智,是中國智慧的結晶。它們皆來源于古老的中國哲學,不僅彰顯出中國人獨特的生活之道,而且也成為國人一種豁達的生活藝術。書中,劉悅笛提出用中國傳統生存智慧來最終化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自身的靈與肉體、不同文明之間和傳統與現代文化之間5個基本層面的沖突,逐一論述了用中國智慧去應對疫情的系列思考。
書中提出,“人與自然有沖突,但更要和諧共生?!弊鳛槿f物靈長的人類,對待大自然的一些做法和態度,其實還有許多地方值得反思。那種凡事都要講究統治和控制自然的做法,實不足取。徹底以生物為中心、以生態為中心,在人與自然面前,過分夸大自然偉力的思想,同樣值得商榷。唯秉持著“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生態文明理念,才是人與自然之間,正確的相處之道。
不可否認,這場疫情在改變人類的同時,也在深刻地改變著整個社會。由于疫情的持續影響,也會出現一些人與社會相互隔閡的現象。對此,作者倡導“要本著和諧共享的態度,理性待之?!北葘χ形鞣娇挂?,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甚至西方熱衷的所謂“社群主義”,根本無助于疫情的改善。事實證明,只有用中國“情理合一”的思想,才能在既兼顧生存權,又尊重生命權的基礎上,使整個抗疫的社會效益,得到最大化的體現。用作者的話說,就是要“建立‘情理相融’的應急機制,采取一種以‘同情’與‘關懷’為內核的情感態度”,才能將疫情帶來的損失,盡可能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傊笠咔闀r代,既要確保人與社會的和諧,又要確??箵粢咔橹匈Y源、信息、技術上的共享,多用理性的聲音,多用真理的力量,去正面回應人們在這些方面的諸多關切。
大疫之下,人與人、人與自身之間又該如何和諧相處,是個必答的問題。以往親密無間的交友方式,說走就走的行動方式,都有可能在這場疫情中得到根本改變。即便是因疫情而帶來的個人心理問題,也會在一次次的長久釋懷中,慢慢教會我們如何去做一個心智健全的人。對此,作者建言,越是疫情期間,越需要人與人之間保持一種合理的“度”。至于與自己的內心之間,則要講究一個“安”字。唯有學會自我安頓,方能促使我們在理性和感性之間,達成一種心緒上的有效平衡,使我們都能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日常的生活、工作當中。
毫無疑問,疫情在日益改變著世界的格局,使得不同的文明,以及傳統、現代的文化之間,發生激烈的碰撞和交織。因此作者主張,要讓不同文明、文化和諧共存。為此,需要在這場文明互鑒、文化補強的互動中,做到創造性轉化,做好創新性發展,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社會和諧共享、人與人和諧相處、人的身心和諧安頓……這些美好的愿景,都能變成現實,擘畫出一幅惠風和暢的和諧圖景。在推動抗疫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基礎上,為世界抗疫貢獻出更多的中國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