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寶鋒
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成渝兩地幾代人的共同夙愿。從“成渝經濟走廊”“成渝經濟區”“成渝城市群”,到現在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戰略,中央在歷次全國經濟區域板塊發展戰略及區域經濟優化布局重大決策中站高謀遠,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并列為國家四大城市群發展戰略,因此,成渝地區各級黨委政府格外看重和珍惜這次難得的發展機遇。
黨中央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目標定位是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和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也是成渝地區各級黨委政府必須保質保量完成的重要任務。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相比,無論極核城市實力、副中心城市實力、城市群經濟密度還是城鄉人均收入都存在較大的差距。從某種程度上說,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也是一種挑戰,必須深刻認識和把握好建設活動的內在規律,才能做到事倍功半、多快好省。
《成渝雙城五論》是由四川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李后強教授領銜,多位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管理學等專業領域資深專家執筆完成的一部高質量學術專著,分別從博弈論、協同論、軸心論、圈群論、美學論五大方面深入論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視角新穎,觀點獨到,很多論述讓人眼前一亮,有如沐春風、如飲甘露的快感。其中,成渝博弈論立足成渝兩地文化差異、潛在的利益沖突和可能的建設最優路徑,以現代科學決策理論——博弈論為理論支撐,從博弈之源、博弈之實、博弈之道三大方面,詳細論述和闡釋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兩地政府博弈策略選擇問題,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邏輯嚴謹性;成渝協同論以協同理論為支撐,分析并提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應是多主體的協同發展、是城市間的全面協同等觀點,提出城市協同的“九量法則”,從九個維度探討城市參與協同發展的指標體系,具有創新性;成渝軸心論認為成渝地區是雙核橢圓城市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體化要實現“五個突破”,共建中國西部的“功能軸”,成渝中部城市要打造“功能軸心”,思想深邃,觀點前衛;成渝圈群論創造性地將“圈”“群”理論應用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問題的研究中,利用分形理論、DLA模型、DBM模型等構建出城市生長理論模型,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認知局部城市和經濟圈整體提供了理論基礎,厘清了單個城市與雙城經濟圈的關系;成渝美學論探討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美”的邏輯關聯,從成長之美、行動之美、融合之美、張弛之美、生活之美、創新之美、橢圓之美等多個視角,論述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政策、史地、人文、思想等方面的美學內涵,實屬首創,可圈可點。
正如主編在后記所說“這是一個思考近20年的老問題”,實際上今后數十年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必將面臨各種各樣的新問題,也必將在“研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取得新的成果。《成渝雙城五論》在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征程中已樹立起一個醒目的路標,為后來的探索者提供指引。
(作者為四川大學災后重建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