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當代新詩史上的“灰娃現象”

2021-09-26 18:56:28馬富麗
南方文壇 2021年5期

詩人灰娃擁有傳奇般的人生經歷和特殊的詩歌寫作經驗,有學者認為她及其詩歌創作已成為一個令人無法忽視的詩壇現象——“灰娃現象”。詩歌評論家吳思敬較早提出“灰娃是當代詩歌創作中一個獨特的現象”①,學者李兆忠則最早使用“灰娃現象”這一概括稱謂,他認為:“灰娃的創作留給人們許多啟示,她構成一個極為獨特的藝術現象——‘灰娃現象,是與‘何其芳現象‘郭沫若現象完全不同的、值得珍視的現象。”②10年后,詩人兼學者周瓚再一次肯定“灰娃現象”的意義,她認為“灰娃現象”是“人類精神自救的一個奇跡”③。可以說,灰娃的人生,尤其是她的精神狀態與詩歌寫作之間的關系,到目前為止在中國當代新詩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筆者嘗試梳理灰娃的人生經歷和詩歌寫作歷程,找出“灰娃現象”帶來的啟示。

一、延安時期播下了詩的種子

灰娃,本名趙翠娥,到延安后改名為理召④,意為理想的召喚⑤,1927年出生于陜西臨潼,4歲時全家搬到西安,父親在一個中學教書,尚未到學齡便被送入了當時的西安師范附屬小學幼稚園,不久開始在附屬小學讀書。1936年西安事變前,灰娃接受了較為完整的啟蒙教育。1937年父親去世。七七事變后,母親帶著灰娃和弟弟先回了老家,后又至外公家生活。

1939年,灰娃被表姐帶到了陜西涇陽的“安吳堡青訓班”,開啟了全新的集體生活。雖然軍事化的學習生活十分緊張,但是“人們像大哥哥大姐姐似的待我,有的還像父輩一樣”,“大同志們都愛護我、教導我、幫助我”⑥,灰娃頭一次體會到了革命集體的溫暖。1940年“青訓班”從安吳堡撤回延安,灰娃跟著隊伍來到延安,進入了澤東青年干部學校,被編入第六班(因為六班都是年齡小的學員,又被稱為少年班)。學校為他們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自然科學、音樂、戲劇、美術等課程。灰娃在班里成績應該是最好的,她的同學回憶:“我們這群小鬼在家都沒念過幾天書。除趙翠娥(理召)念過幾天簡師外,其他都是小學生。斗大的字識不了一麻袋”,“每次考試成績,人人都是良好以上。第一名總是陜西姑娘趙翠娥。”⑦1941年澤東青年干部學校解散,灰娃被編入延安青年藝術劇院下設的“兒童藝術學園”。1942年,“兒童藝術學園”撤銷后,她到青年藝術劇院工作。“整風運動”后,灰娃被分配到新四旅文工團工作。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之后,灰娃聽從組織安排,與新四旅司令部作戰室的作戰參謀武昭峰⑧結婚。婚后不久,二人跟隨部隊離開延安奔赴戰場。

灰娃從小就展露了她的文藝天賦,在西安上學時喜愛音樂、善于作文,寫的小詩和作文曾被當作范文在全班宣讀,作文還被發表在兒童小報上。但年幼的她對詩歌完全沒有概念:

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那時心中連“詩”為何物,一點兒也不知道,可是為什么會寫成一行一行?完全下意識的,順著心中那時輕松歡樂的節奏,把它用文字記錄下來。記錄的是那種愉悅、歡喜的情緒感受。可當時我的意識里根本就不知“詩”是什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詩”這種文學樣式。⑨

雖然不知“詩為何物”,但詩的韻律和節奏經常盤桓在她的頭腦中。只是在動蕩不安的戰爭年代,灰娃的詩歌天賦暫時被她的其他藝術才華所掩蓋。

參加革命以后,灰娃在革命隊伍中接受的教育更多偏向于藝術方面。在安吳堡時,“青訓班十分重視文藝工作。凡來到安吳堡的,走進青訓班駐地,就能聽到不絕的歌聲;在一幢幢房屋的墻壁上,就能看到一幅幅抗日標語和一張張抗敵的漫畫。如果你要住下來,還能看到一臺精彩的演出”⑩。她在青訓班學會了很多革命歌曲,如訓練班的班歌、畢業歌、《祖國進行曲》等。來到延安以后,雖然也繼續學習了國文、算術、自然、英文等課程,但日常學習的重心還是在音樂、戲劇和形體訓練等課程上。這一時期,她的表演才能得到了充分發揮。灰娃曾在童話歌舞劇《公主旅行記》中飾演主角公主,“兒童藝術學園”的音樂老師程云回憶這部兒童劇的排演過程:“開始排演的籌劃工作,排出兒藝的‘最強陣容(其實,就那么一批少年學員差不多都用上了)。主要角色由黃歌、趙翠娥、查玉瑛等扮演。”11語文老師胡沙是《公主旅行記》等兒童劇的編劇,他曾回憶道:“劇團中有幾個為觀眾所喜愛的演員。如趙翠娥,她是很引人注目的一個少年演員,她演公主,一出臺就吸引住觀眾。”12此外,灰娃還在《糊涂將軍》《勇敢的小獵人》《小八路》等其他兒童劇中飾演了重要角色13。

盡管灰娃曾說自己在延安很少讀書,“那時我年幼無知,戰時軍事生活,許多時間用來軍訓、下鄉、勞動。閱讀很少很少。到延安中山圖書館去借書,世界上有些什么書,一無所知。拿起目錄隨便指一本,借來看了也不懂”14,但是抗戰時期的延安洋溢著濃郁活躍的藝術文化氛圍,身在其中不受影響幾無可能。當時,延安匯集了眾多詩人,如赴延安之前已經成為著名詩人的艾青、何其芳、田間、柯仲平等;還有一大批在延安成長起來的年輕詩人,如賀敬之、李季、陳學昭、天藍等。這些詩人在延安展開了如火如荼的詩歌運動,相繼成立詩歌團體、創辦詩歌刊物、舉辦詩歌朗誦會、發動街頭詩、印發詩傳單等,掀起了詩歌創作與活動的高潮。這些詩歌活動的耳聞目睹,讓灰娃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和感染。在自述中她多次提到在延安見到過艾青、李又然、高長虹等詩人,講述艾青對她這樣的孩童的關心與愛護。只是少年灰娃尚無法理解這些詩人的思想:“艾青和李又然在一起,總是談法國藝術家的事。那時,我們小孩子就在里面竄來竄去,總感覺艾青和李又然他們說話怎么總像蚊子似的。”15與此同時,灰娃還學習了一些古典詩詞和現代新詩:“賀綠汀還逐句教我們背誦《長恨歌》《琵琶行》《桃花源記》《歸去來辭》等。”16“有人給我們講徐志摩的散文詩,其中有一句大意是:‘我們要盼望一個馨香的嬰兒出現,你看母親在產床上多么痛苦,她的眼睛就像冬月池塘的寒星。說的是中國蛻變的過程。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徐志摩……有一個老師講艾青的詩,其中的詩句:‘饑餓是可怕的,使年老的失去仁慈,使年幼的學會憎恨。”17這些詩歌都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1939年到安吳堡起,灰娃即開始接受黨組織安排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并快速融入組織緊密、紀律嚴明的革命大集體中。“許多年都是如此,從來沒有過寫詩寫文章的念頭。特別是從小受黨教育,在我心里,任何工作,只有黨有權分配安排,個人只能服從,否則自己胡思亂想,那就是反黨。”18因而當時的灰娃不可能寫詩,但潛移默化之間,詩歌已經在她的心中播下了種子。

二、精神疾病觸發了詩的創作

離開延安以后,惡劣的戰爭環境和新的戰斗任務讓灰娃迅速成長為一名成熟的革命戰士。不幸的是,解放戰爭勝利前夕,灰娃得了肺結核住進了醫院,曾經一度病危。1951年,丈夫武昭峰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犧牲,療養中的灰娃經受不住打擊,病情又一次惡化,一直到1953年她才基本痊愈出院。出院之后,她先是到中國人民大學學習了一年多,又于1955年進入北京大學學習。暫時安穩的生活讓灰娃被壓制的詩歌才情曾經偶爾展露。她的北大同學回憶大學生涯時曾說:“理召是位大姐,很注重儀表,衣著整潔,舉止文雅。據說她很小在延安參加革命。她喜歡詩歌,在小型聚會上她為大家朗誦過詩歌,感情細膩,委婉動聽。”19由此可以想見,和平年代里灰娃已經有余暇開始閱讀和欣賞詩歌了。然而不久,她的內心開始焦慮不已。因為在部隊時,灰娃有首長和戰友們的呵護關懷,患病以后則長時間住院養病,很少有機會與外面的社會打交道,所以她的生活基本處于與社會脫節的狀態。離開了這兩個相對簡單的空間進入真實的社會生活后,她非常不適應,認為自己生活在一個粗鄙庸俗的“怪誕世界”里,這里“人人懷著不可告人的心思:有的勢利眼;有的卑微相;有的狡詐得自以為巧妙他人不知;有的一心搶風頭、拔分子;有的假積極;有的自卑可憐……”20“社會氛圍要求人的是,曲解馬克思,盛行庸俗社會學,人們急于表現粗鄙化。這與我從小受的革命教育背道而馳。我對這一切太不理解,那種違心地迎合領導、迎合眾人的日子實在痛苦不堪,度日如年。”21

在這種情形下,灰娃曾一度動過回延安的念頭,被領導勸說后才作罷,但腦海中對延安時光的思念之情如何也揮之不去:“我只是害怕,不知為何如此,也不敢和人說,怕人們反而責怪我。于是,越發思念延安那些艱難歲月里的人和事……”22在她的記憶里,延安雖然物資極度匱乏但是洋溢著樂觀和理想,她曾多次表達過對延安歲月的眷戀。在延安時,灰娃正處于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人生觀、世界觀尚未形成,紅色革命理想的教育和烏托邦般的生活環境使她相對其他身世坎坷、經歷復雜的詩人來說思想更單純,對革命的艱難性、曲折性沒有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她目光中的延安被摒棄了事物的復雜性和多面性,是一個充滿了浪漫而溫馨的革命大家庭,北京則是一個功利世俗的“社會”,這二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而延安歲月的回憶成為她人生的重要精神支柱。

其實,延安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灰娃也曾經歷了“整風運動”“搶救運動”和“三查三整”等運動。延安時期她年紀尚小,平時在集體生活中又備受長輩們的關愛,即使天性敏感,已經發現“人人臉孔大變樣,像蒙了層陰云”23,感受到曾經活躍和諧的氛圍變得嚴峻起來,但少年的心思大多在玩樂上,并未認真體察這種變化。再加上個人歷史和家庭關系簡單,她在“整風運動”中并未受到影響。1947年冬“三查三整”開始時,灰娃已經成年,且在部隊工作了幾年,思想上對審查運動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為了順利過關,“我更盡量說上三代人比較窮苦,因為是胡編亂造,所以只怕前后說的有出入,被眾人看出破綻找岔子,心中有些不安恐懼,精神也有些異常,講話反反復復,沒完沒了。健康狀況也惡化了,竟發起高燒來”24。好在此次運動持續時間不長,隨著肺結核病越來越嚴重,灰娃已經無暇他顧,因此精神上反而得到了暫時的解脫。

在北大學習期間,社會上開展的運動學校一樣也沒落下:高饒事件、反胡風、小土群煉鋼、“大躍進”、批資產階級教育體系、學生自編講義、反右……灰娃在這些運動中總是受到批判,內心感到委屈和害怕,以為自己成了革命的對立面,心中的情緒也不敢表達出來,慢慢出現了被虐狂的癥狀。再加上肺病復發,導致她的生理和心理狀況都日漸惡化,以至于精神逐漸有些分裂。因害怕各種運動,恐懼人與人的爭斗與批判,1960年灰娃從北大退學。1961年,她到北京編譯社從事文字翻譯工作。本以為換個環境精神狀況會有所改善,沒想到在編譯社也不愉快:“我感覺這些干部非常虛偽,和他們打招呼不好,不打招呼也不好:見面表情笑又笑不出來,可又不能沒有表情。弄得人草木皆兵,實在不習慣。”25

1964年,單身多年的灰娃與白天26結婚成家,并把一直寄養在外的兒子接回同住,這才算過上了正常穩定的家庭生活。不過安穩的日子并沒有持續多久。“文革”開始后,灰娃先后經歷了獨生子下鄉插隊、紅衛兵抄家、陪伴骨折的丈夫去單位挨批斗等諸多磨難。再加上她根本無法適應當時的大環境和流行的意識形態話語方式,精神徹底分裂。“我的突出癥狀是極度恐懼,總覺得有人布置好了要害我,任何影像、聲音我都害怕。”27“開會時不經允許,我任意發言插話。有人起來揭發批判,我馬上大聲說:‘沒有啊!見人揚起手臂,我以為是要打我,撒腿就逃。看人們的臉,覺得恐怖異常,心想:‘他怎么變成人了?滿處都是大字報,內容亂七八糟,在我腦里顯像為城隍廟墻上畫的十八層地獄。”回到家里,“聽到窗外有任何聲音,都認定是迫害自己,而且肯定是有人布置的。有時還看見許多死去的人變了形的臉,他們站在自己棺材旁,默然地居心叵測地環顧四周。又聽見過宇宙運行的聲音,朦朧的轟隆聲。那聲音伴我到自己的墳墓中,我掩埋好自己的擔驚、悲傷,栽下些蒲公英、白頭翁……”28各種千奇百怪的念頭和想法不停地涌到頭腦中,令她不堪重負。

從“文革”初期確診到1972年治愈,灰娃的精神分裂持續了6年。晚年她曾分析自己精神崩潰的原因:“在革命的大家庭,多年下來,養成了我不善于思考、處處依賴環境的性格習慣。當日后進入社會,環境發生變化時,我極不適應,甚至造成心理崩潰、精神分裂的后果。”29“這一切與我從前長期受的革命教育完完全全轉向一百八十度,我不理解,又反感又焦慮,精神分裂癥自然就日趨嚴重,每天處于恐懼擔憂之中。”30這種不適應在“文革”開始后達到了極致,內心世界與社會環境的互相抵觸突破了精神的某種臨界點,最終導致精神徹底失常。這次精神疾病導致灰娃的思想發生了重大改變,她說:“直到‘文革,殘酷的事實教育了我,讓我看清了一些人和事,引發了我的思想大解放,于是才有在個人的歡笑、痛苦、眼淚和思考之后的自我拯救。”31或者說是精神分裂使她擺脫了過去的心理包袱,讓她能夠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與理想。

疾病治愈后,灰娃的精神狀況在醫生和外人的眼中已經恢復了正常,不過她內心的恐懼、不解、憤恨、絕望、悲涼等種種復雜的情緒仍然充斥著整個身心。1972年的某一天,那些經歷過的美好與苦難全都情不自禁地涌上心頭,腦子里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層出不窮,她毫無征兆地開始寫作:

在家里頭腦就這樣地繼續思緒紛繁,忽然不由地拿起了筆,隨便拿到什么紙,便亂寫亂畫。一句話,一個詞,一個字,一段文字,隨意地寫下當下紛亂思緒的一些碎片,像采下一片片花冠,零亂而不完整。寫時心緒似乎寧靜了片刻。但好景不長,寫后一看,立時驚恐萬狀。心想這正是社會要滅殺的東西,是反動的東西。肯定已經有人用新式高科技儀器探測到了。這不是反動的證明嗎?于是,趕緊撕碎,裝進衣袋,偷偷走到衛生間,扔入馬桶沖走。就這樣反復地做著。32

這些揮之不去的情思不停地觸發她的寫作欲望,令她不由自主地寫下來。這樣邊寫邊撕的狀態直到被張仃發現才停止。“文革”后期,形勢松動,朋友之間能夠悄悄走動的時候,灰娃將自己寫的東西拿給著名畫家張仃看。張仃曾是“兒童藝術學園”的導師,解放后因同住北京,與灰娃經常來往。張仃看完灰娃寫的東西之后,對她說:“不是人人對詩都有感悟,你心里有這么多美的感受,如果不寫詩就沒有一個美的出口。”33在得到了張仃的鼓勵之后,灰娃將自己寫的詩保存了下來。1977年春,社會生活漸漸穩定,她才敢把詩稿取出來示人。

在那個不許有自己思考的空間、不許表達自己觀點的年代,灰娃靈魂里充溢著難以抑制的激情,這些激烈的情感在她的內心造成了強烈的矛盾與沖突,最終這些情感以文字、以詩歌的形式表達了出來,淤積在心中的愁思亂緒才逐漸得到了疏通、釋放,焦灼不安的心靈在詩的世界里獲得了平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詩歌寫作是治療灰娃精神病痛的良藥,“是她生命深處的本能啟動了自救程序,讓她用一種自己都無法清醒意識到的方式進行‘自我談療,借此升華‘存在的焦慮,自我愈合心靈的創傷”34。灰娃自己也認識到詩歌寫作對她精神病痛的重要性:“我寫詩時,是完全脫離了現實,沉浸在其中了。但它們合乎美、合乎情感的邏輯。我的病的確慢慢好了。”35這可謂命運對灰娃的一種補償,被禁錮在現實中的生命個體在詩歌寫作中讓心靈慢慢擺脫了現實環境的束縛,尋找到精神解脫的路徑,從而獲得了精神的自由。

三、真誠地展現內心世界

謝冕曾說灰娃寫詩是“繆斯的神啟”36。的確,是命運之神帶著詩歌降臨到了灰娃身上,讓她在人到中年的時候成為一名優秀的詩人。這是中國當代新詩史上的一個奇跡,與一般所理解的詩總與青春結緣是相悖離的。灰娃寫詩的熱情之火被點燃后就再也沒有熄滅過,一直到如今90多歲高齡,她仍執著地在詩歌之路上辛勤耕耘。

初涉詩歌寫作的灰娃進行的是一種非自覺性的文學創作,不是她主動想寫詩,而是詩意自動浮現在她腦中。緣于這種非理性的寫作方式,她寫詩完全是傾吐心聲的需要,她的每一首詩都來自靈魂深處,她對自己的創作方式和特點有著明晰的認識:

我是被命運逼到詩的森林,只能是順乎自然,只可能用自己固有的、發乎自己生命的、潛意識的審美心態折射心魂深處的信息,又是以自己靈魂需要為對象傾訴,自然不必要迎合任何東西,唯一的就是自己樂意。只需直接訴諸自己心靈感覺,使苦悶、焦慮、激憤、疑惑等折磨我靈魂的思緒釋放,把內心審美情結、焦慮不安訴求于文字。如此,不可能用違背自己心靈的調子。我也只會我的那種調子,心中只有我生命內部固有的那個調子。再說,當時社會上流行的語言,悖理、霸道、殺氣,還有所謂的大眾化,化到流氓無產者趣味上去了。我就是由于對那些語氣、語境不堪忍受,而病情迅速加重的。我的心性抗拒它、拒絕它,死也不能容忍。37

在此之前灰娃并無寫作經驗,也從未想過要去反抗什么,是特殊的歷史環境成就了她。寫作時,她更是從生活的切實感受出發,并沒有刻意地與主流思想保持距離,但在誠摯地表達內心真實感受的時候,卻彰顯了她在那個時代的特異性:她從來不會讓自己的心屈從權力、迎合什么。這種不媚俗的獨立精神和真誠展露內心世界的寫作態度一直貫穿于她的人生和詩歌創作中。

同樣是年少時期在延安接受紅色革命教育的詩人,如郭小川、賀敬之等,他們深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影響,將文學為政治服務放在第一位,把詩歌當作宣傳革命和政治的工具,注重詩歌的意識形態化,題材主要以重大的革命歷史和政治事件為主,熱情地謳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取得的光輝成就,詩歌中充溢著澎湃的革命激情。這些詩人成為革命的代言人,而灰娃的詩歌不是“那種抱有信仰的社會診療式寫作,而是一種偶然找到的滿足個人回憶、釋放內心焦慮的‘自我談療”,“更多面向個人回憶和內心世界。一種是自我與社會矛盾沖突的緊張,一種是自我與自我的交談”38。無論是對故鄉和延安的追憶,還是對當下生活的描述,灰娃更多的是充滿深情地描摹曾經經歷過的美好,對靈魂進行剖析,進而探討個人與世界的關系。和在“文革”時期開始寫作的食指、北島等年輕詩人相比,灰娃也與他們大不相同。她用真摯決絕的語言毫無畏懼地對那個喪失了理性和人性的野蠻時代進行了否定與拒絕,正如有的學者所說:“當年輕詩人試圖以自己的‘回答表達與現實難以共存的同時,仍與現實保持一份依存關系。而灰娃則超越了這一依存,她對現實甚至拒絕‘回答。”39

通過與這些詩人的比較,我們可以發現灰娃的特殊意義:她行走在時代的前端,但卻又自發地與時代流行的話語方式保持著距離。這不僅包括她詩歌表現的題材和內容,詩歌語言的表達方式同樣也偏離了當時的話語規范。“文革”期間,文藝“為革命寫作,為工農兵寫作”“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拿起文藝武器,做毛澤東思想的宣傳員”……在此種思想的強力指導下,紅色話語文學類型逐漸形成并成為一股勢不可當的洪流。詩歌更是成了戰斗的工具,除被用來進攻“走資派”、進行上綱上線地批判之外,歌頌“革命”也是這一時期的創作主題,這些寫作者用粗簡的語言方式來表達他們狂熱的革命激情。然而,同樣是寫于“文革”時期,同樣是寫革命,灰娃的詩里卻根本看不到那個時代流行的詞語與腔調,她的詩與當時盛行的紅色話語方式迥然有別,沒有激昂情緒的直接宣泄,有的只是對苦難歲月及革命勝利的淺唱低吟。正是因為它充滿了真情和詩意,所以獲得了直白與粗簡無法達到的意境。

張仃是灰娃走上詩歌寫作之路的發現者與支持者。1986年夏,他們二人步入婚姻生活,灰娃得以開啟人生的新階段。婚后,灰娃曾陪伴張仃到祖國的名山大川寫生,足跡遍布祖國大江南北,這些自然景觀和歷史遺址深深地震撼了她的心靈。自然風光的洗禮打開了她的視野和心胸,一種長久地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情緒自然而然地被激活,她情不自禁地用詩的形式和詩的語言記錄下自己的所看所思,抒發內心激蕩不已的心緒,從而撫平靈魂中那按捺不住的噴薄情感。如果說灰娃以前詩歌的顯著特征是面向個人內心的獨語式寫作,那么這一時期獨語式寫作雖仍在繼續,然而她已不再僅僅只局限于糾結于自我內心世界的掙扎,而是更為自覺地轉向探索自然與人、宇宙洪荒與歷史人文的關系與奧秘,寫下了為數不少的佳作。組詩《塬上》《大漠行》以及詩歌《山鬼故家》等是此類詩歌的代表。這一階段的生活不僅改變了她的生活方式,更是影響了她對詩歌和人生的觀念。受張仃的影響,灰娃對社會與民生、對自然災害,比如印尼海嘯、汶川地震等都表達了自己的內心真正的聲音,從《童聲》《國旗為誰而降》等這些真摯感人的詩作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她對人性和生命的持續思索、對現實社會的密切關注。張仃去世后,灰娃寫了一組紀念他的悼亡詩,這組極易打動人心的詩用大量的生活細節和淡定從容的口吻真實地再現了二人過去琴瑟和鳴的生活,傾訴了她對張仃無法釋懷的思念之情。借由這些充滿了真情實感的詩歌,灰娃內心悲痛的情緒得到了疏散調解,再次復發的抑郁癥也慢慢恢復。

灰娃“真誠地面對自我,堅守自我,不戴人格面具,真心傾訴,勇于招供,頑強抵抗意識形態話語暴力,維護了精神的純潔、靈魂的尊嚴、人格的統一、意志的獨立、感情的真率以及話語表述的自由”40,她自發疏離了特定時代的流行話語方式,從自己內心情緒抒發的需要出發,不被題材內容、主題思想、謀篇布局等寫作技巧所約束,不去違心地迎合權力話語,只愿無怨無悔地追求真善美。這種雖非理性但異常可貴的創作方式無意間脫離了主流話語的規范,用獨特的語言方式構筑了另一方天地。

四、結語:“灰娃現象”的啟示

灰娃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寫詩,80年代零星地發表了一些詩歌,很長一段時間里她在詩壇默默無聞,詩作只在親朋好友的小圈子里被傳閱。1997年詩集《山鬼故家》出版以后,她才逐漸贏得了詩壇的一些關注。進入21世紀以后,洪子誠、劉登翰的《中國當代新詩史》(修訂版)和王光明的《現代漢詩的百年演變》對灰娃及其詩歌進行了簡要的介紹,這標志著灰娃由民間寫作者進入文學史家的視野,成為詩歌史的書寫范疇;還有學者將她的寫作歸入“潛在寫作”41的行列中。近幾年來,年逾90的灰娃筆耕不輟,詩名益彰。2016年,她獲得了第24屆柔剛詩歌獎榮譽獎,這是對她近半個世紀詩歌寫作藝術成就的肯定,是對她“多年來在詩藝探索和精神探詢所做出的不凡貢獻”42的禮贊。尤為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新詩集《不要玫瑰——灰娃自選集》出版后,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在上海舉辦了一系列的新書發布活動。隨后,在南京、南通等地舉辦了多場新書分享活動。傳統媒體如《文匯報》《新民晚報》《南方人物周刊》等以及多家網絡媒體對這些活動和灰娃進行了報道,使得灰娃逐步進入普通讀者的視野。

灰娃在幾乎年過半百之際,在靈魂的驅動和繆斯的召喚之下,在毫無詩歌寫作經驗的基礎上開始了詩歌創作。最初,她的創作是自發的、無意識的,特殊的經歷、時代的寄予、詩神的感召、長輩的鼓勵、敏感的思維、執著的堅守等都成為她取得不俗藝術成就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她把故鄉、革命、現實、內心的掙扎、靈魂的獨語和思想的寄托盡情地書寫下來,把對過去、現實、理想的觀點和看法表述出來,在書寫的過程中,她焦躁不安的情緒得到了安撫,困擾多年的精神疾病得到了救治。她的詩歌寫作不經意間成為“灰娃現象”,向人們昭示著在任何年代里,即使微不足道的個人也可以通過詩歌掙脫現實的桎梏,找到靈魂的慰藉之地,完成精神的自我療救。進而我們可以從更普遍的意義上來說,在殘酷現實重壓之下的人們,可以通過詩歌,或者是其他類型的文藝創作,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進一步認知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這就是“灰娃現象”帶給我們的啟示。

【注釋】

①李兆忠:《“灰娃現象”的啟示——〈山鬼故家〉研討會紀要》,《詩探索》1997年第4輯。

②李兆忠:《〈山鬼故家〉的獨特風光——兼說“灰娃現象”》,《當代作家評論》1998年第6期。

③周瓚:《灰娃:“我可以一輩子凝望這片藍色的霧”》,《傳記文學》2018年第3期。

④灰娃曾說她現在的名字是部隊的人開玩笑讓她摸字摸出來的,解放戰爭以后,在正式的場合她用“理召”這個名字。見邢小群《我們曾歷經滄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第52頁。但該書誤將“理召”寫為“理昭”。

⑤李兆忠:《“不要玫瑰”——灰娃的婚姻與愛情》,《傳記文學》2018年第3期。

⑥⑨18202223242728293132灰娃:《我額頭青枝綠葉——灰娃自述》,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第42、20、21、123、123、82、117、186、137-138、42、185、187頁。

⑦雪曉:《甜從苦中來》,載廣州新四軍研究會第三師分會編《軍旅足痕》,[2003]粵準印字第0274號,2003,第520頁。

⑧關于烈士武昭峰的名字有不同的版本,在《我額頭青枝綠葉——灰娃自述》中,灰娃將其寫作“武昭峰”;而《中國人民抗美援朝要事錄》(張敏孝主編,遼寧大學出版社,1995)第351頁的《部分團以上干部烈士英名錄》以及其他相關資料寫的是“武肇峰”。本文選取了灰娃的寫法。武昭峰(1923—1951),河北藁城人,1938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2軍第35師第105團參謀長,1951年5月在朝鮮第五次戰役中犧牲。灰娃與武昭峰烈士婚前已經相識,因年紀尚小,尚未考慮婚姻問題。

⑩13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編:《戲劇改革發展史》(下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第636、641-642頁。

11程云:《憶延安“兒藝”》,載文化部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延安青年藝術劇院、聯政宣傳隊史料征集組編《高原·演出·六年——延安青年藝術劇院、聯政宣傳隊回憶錄》,中共黨史出版社,1990,第76頁。

12胡沙:《記延安兒童藝術學園》,載文化部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延安青年藝術劇院、聯政宣傳隊史料征集組編《高原·演出·六年——延安青年藝術劇院、聯政宣傳隊回憶錄》,中共黨史出版社,1990,第79頁。

141621303337王偉明:《記憶敲響那命運的銅環——訪灰娃》,《詩網絡》2002年第2期。

15172535邢小群:《灰娃:傳奇與美麗》,載《我們曾歷經滄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第33、28、58、67頁。

19姜漢光:《未名湖追憶》,載王大鵬主編《北京大學校友憶往錄——夢縈未名湖》,黃海數字出版社,2014,第425頁。

26白天,湖南省隆回縣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參加了北伐戰爭。1940年投入八路軍總部,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57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7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67歲。

3440兮父:《向死而生——灰娃詩歌解讀》,《詩探索》1997年第3輯。

36謝冕:《繆斯的神啟——詩人灰娃》,《當代作家評論》1998年第6期。

38王光明:《現代漢詩的百年演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第614頁。

39孟繁華:《在生命的深淵歌唱——讀灰娃詩集〈山鬼故家〉》,《東方藝術》1998年第1期。

41灰娃的一些詩作曾被收入李潤霞編選的《暗夜的舉火者》(武漢出版社,2006),該書為陳思和主編的“潛在寫作文叢”的一種;劉志榮在《潛在寫作:1949—1976》(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中專設一章《黑夜中漫游的靈魂:灰娃》,來討論灰娃“文革”期間的詩歌。

42為該屆柔剛詩歌獎榮譽獎授獎詞的內容。

(馬富麗,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百年新詩學案”的階段性成果,項目批準號:17JJD7500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新AV天堂|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 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 99一级毛片| 色香蕉影院|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日韩AV无码一区| 国产激情影院| 任我操在线视频| 中国特黄美女一级视频| 婷婷亚洲视频| 色视频久久|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在线最大成人|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日韩视频精品在线| 久久美女精品| 日本免费a视频|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久久中文字幕av不卡一区二区| 不卡无码网| 欧美人人干|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91在线|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91国内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99精品影院| 亚洲婷婷丁香| 秋霞国产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亚洲综合色在线| 国产欧美网站| 久久公开视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97av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lhav亚洲精品| 免费在线视频a| 偷拍久久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欧美区|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91福利在线看|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五月婷婷伊人网|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