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
資本是個什么東西?經歷著一場力度空前的監管風暴,人們重新打量曾經呼風喚雨的資本,不由生發出更多的感悟和警醒。
資本是個好東西。回顧人類歷史,其財富創造的能量生生不息。它有力地撬動起產業創新的支點,推涌著市場經濟的潮流,加速了社會演變的進程,興起了生活方式的變革。
資本也是個壞東西。翻開它的背面,其唯利是圖的本性根深蒂固。它也分明地制造了人的勞動的異化,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腐蝕著精神生活的品質,加劇著社會貧富的分化。
帶著對資本雙重性的深切認知,去審視資本力推的網游產業、飯圈文化和教培行業的發展態勢,我們亟應清醒:一些自我放縱喪失底線的資本,正肆意地侵蝕著教育的本質,扭曲著教育的生態,催生出教育的苦果。
網絡游戲嚴重地損害了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無疑,孩子們的成長離不開游戲的陪伴。但是,這絕不意味著我們可以以“存在合理論”“技術中性論”為由而無視它對孩子們成長帶來的傷害。專家們一再警示,網游成癮者腦細胞的代謝會受到影響,其獎賞與認知調控系統功能會受到損傷,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記憶能力會出現下降,容易引發性格異化風險。暴力為王、強者為尊的叢林法則在虛擬世界大行其道,也給青少年的社會認知帶來極大的危害。
飯圈文化深刻地腐蝕著孩子們的人生觀念。許許多多的未成年人透過明星的星光和網紅的世界,仿佛看到了別一樣新鮮的活法,找到了另一種成功的捷徑。他們在盲目追星的過程中遭遇了資本煽動的飯圈文化的“傳銷式洗腦”,不問是非,追風趕潮,終至誤入歧途,越陷越深。財經作家葉檀憤然點評:現在的娛樂圈其實就是一幫資本大鱷操控著一幫初中生去追求一張臉的過程!
教培行業在強烈地加劇著孩子們的教育內卷。“您來,就培養您的孩子,您不來,就培養您孩子的競爭對手。”這句最為撩人的口號,帶給孩子和家長什么呢?是超綱學習、超前學習、海量刷題,以及緊相伴隨的更加高漲的學習焦慮和教育內卷。新東方的俞敏洪曾慷慨陳詞:我們要記住解決具體的問題,是不是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是不是解除了家長的焦慮,是不是確實使學習變得更加有趣。問題是,股東們的逐利取向與教育人的樹人情懷如何兼容?
更讓人憤懣的是眾多資本在其中的不擇手段,如教培機構誤人子弟的虛假宣傳,飯圈文化毀人三觀的是非顛倒,尤其是網絡游戲攝人心魄的科技心戰。游戲開發公司吸納了大量心理學專業人士,建構了一個個臻于完美的成癮化機制,尚在求學階段的孩子們靠什么去拒絕去抵抗呢?
在一些以資本謀暴利的人的眼中,世人都像是一叢有待收割的韭菜。
怎樣才能有效根治資本肆無忌憚圈錢無度的現象?
應當大力矯治眾多投資者的“野蠻”理念。他們更多追求的是短期行為,暴富心理太切;是投機取巧,規則意識薄弱;是贏利至上,社會責任短缺。這種投資文化已到了必須脫胎換骨的時候。
社會須有自我保護的平衡和制約。強勢的資本,一直缺乏勞動者消費者應有的力量平衡和多種社會組織應有的制約機制。如何加快構建這種平衡和制約?這是一個新的課題。
政府監管自應擔起更大的責任。當年面對伴隨互聯網革命而起的資本新秀,政府的監管或是為了鼓勵企業創新,努力創造有利于激發資本生長的寬松環境,或是出于加速經濟轉型,著眼于開拓新興產業的發展空間,或是基于事物演變進程,權衡給問題的解決打開一個更適宜的窗口,其初衷聚焦發展,其成效有目共睹,但也可能由此留下一些政策的盲區或制度的縫隙。這次政府針對行業壟斷資本刮起強勁監管風暴,或許可以看作是一次新的突破。
愛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我們要節制資本,深化政府法治化的監管,遏制資本的野蠻和無序。我們還要引導資本,助推資本文明化的進步,激勵資本釋放更大的能量,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加油,為民眾創造更多的福祉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