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根
2019年9月,四川省教育廳為充分發揮優質學校資源的輻射引領作用,深入開展教育扶貧,促進民族地區、落后地區的教育均衡發展,啟動云教工程,以省內15所優質高中學校為直播端,將優質的課堂教學資源共享給百余所薄弱學校,棠湖中學成為直播端學校之一。
棠湖中學是省一級示范校,在三十年辦學歷程中創造了基礎教育“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奇跡,特別是近十年開展了“課堂—課程—走班”系列教育改革,成為教育部遴選的新課程新教材示范基地校。組建兩年來,云教棠湖中學聯盟校在校際深度交流融合的路徑探索上深入思考、實踐,卓有成效。
以直播端為極點,構建經線式交流融合路徑
如何以直播端學校的辦學特色為極點引領其他接收端學校發展,最后形成所有接收端學校共同具備的另一個極點,是聯盟校建設深度融合交流的關鍵。棠湖中學主要抓以下幾種途徑的交流融合——
課堂直播為抓手,促進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的深度融合
自2019年9月1日啟動以來,棠湖中學現共有兩個年級、27個班的課堂直播到各聯盟校。接收端學校共有三種運行方式:一是以西昌川興中學為代表的全程課堂直播,二是以會理民族實驗學校為代表的錄播教學,三是以藺陽中學為代表的錄播課研究教學。接收端學校無論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相對傳統,通過課堂直播,接收端學校師生的教與學都悄然發生了改變。
棠湖中學的課堂教學重視“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的有機融合,重視通過班級小組建設培養學生合作溝通能力,重視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和課堂展示交流。課堂直播后,接收端學校教師開始重視建立小組合作機制,特別強調學生要提前預習新課;當棠中學生進行課堂展示交流時,接收端學校教師也同步組織自己班級的學生進行展示交流分享,更多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組織實施教學。木里中學的英語教師拉初借鑒棠中教師課前五分鐘的做法,讓學生自己編寫英語故事講給同學聽,以此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和寫作能力。棠湖中學在川興中學調研時,有學生表示,云教班學生同非云教班學生最大的不同是更加重視課前的自主學習。川興中學有教師提到,晚上查寢,云教班學生還在看書學習,讓他們早點就寢,學生說還有點內容沒有預習完,怕明天聽不懂;直播端課堂學生精彩的展示分享、敏捷的思維、豐富的見聞和寬廣的閱讀面也在影響和點燃接收端學生的求知熱情。
教學研討為支撐,促進教學管理、教學資源的深度融合
云教棠湖中學聯盟校統一教務編排,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教研時間,日常教學管理中特別重視遠程同步教學研討活動。棠湖中學建立了九間遠程教研室,配備有先進的直播設備,木里中學還建立了與棠湖中學雙向互動交流的教研室。集體教學研討前,棠湖中學的主備人會將教學設計發給本校教師和聯盟校接收端學科教師,提前學習思考。遠程教學研討開始后,首先由主備人講解自己的設計思路,主要談任務設計、活動設計和評價設計,然后其他教師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最后形成統一的分層教學設計,教師據此組織實施教學。云教班任課教師和接收端任課教師通過建立QQ群等方式即時聯系交流,溝通課堂教學過程中具體操作方式、方法和學生組織管理等方面的問題。
不同的接收端學校參與教學研討的方式有所不同。如藺陽中學是獨立備課,然后參與棠湖中學的集體備課研討,并觀看棠中直播課堂,最后集體研究形成最符合本校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來實施教學。不管采取哪種方式,教學研討都是云教直播課能否持續的關鍵,是云教工程的支撐性途徑,在這一過程中,聯盟校的教學管理、教學資源都在走向深度融合發展。
教師培訓為基礎,促進學校資源、教師發展的深度融合
教師培訓可以說是云教工程的基礎性工程,接收端學校辦學問題的根本在于師資隊伍——由于相對封閉的環境、經濟實力等因素,接收端學校教師接受外部教育發展的新信息、新理念相對遲緩。直播端學校在推進云教工程中首先要把聯盟校整體的教師培訓納入本校教師培訓規劃,充分利用本校所擁有的各種資源來最大化地培訓接收端學校教師,促進聯盟校教師的整體發展。
云教棠湖中學聯盟校組建一年內,棠湖中學組織了兩次大型現場培訓,三次線上培訓會,包括國培班的培訓,總計有一千余人次的聯盟校教師參加。今后棠湖中學的所有教師培訓都向聯盟校教師開放,特別是每學年一次的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封閉培訓,以此幫助聯盟校提升教學骨干管理隊伍,提升學科組建設水平,最終促進聯盟各學校高質量發展。
以接收端為支點,構建緯線式交流融合路徑
一味強調直播端的引領作用、指導作用的聯盟校建設,未免顯得片面,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作為接收端的落后地區薄弱學校并不是絕對落后,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的亮點、特色。云教聯盟校建設要讓眾多接收端學校的亮點和特色凸顯出來,讓其他接收端學校,甚至直播端學校學習借鑒,形成橫向交流學習的融合途徑。
云教棠湖中學聯盟校——瀘州古藺藺陽中學,是瀘州市示范學校,雖地處山區小縣城,辦學條件有限,但學校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針對學生基礎差的現狀大力開展初高中銜接教育,實施英語學科分層教學,取得非常不錯的成績。另外,學校構建了一整套有機的現代學校管理機制,體現了較高的學校治理能力。
云教棠湖中學聯盟校——涼山州木里藏族自治縣中學(簡稱“木里中學”),原是一所瀕臨倒閉的學校,在縣委政府的支持下,高舉改革大旗,經過七年的努力成為涼山州一顆冉冉升起的教育新星。木里中學在硬件條件、師資條件、生源條件極端艱難的背景下啟動選課走班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
云教棠湖中學聯盟校——射洪太和中學,雖地處鄉鎮,但藝體特色鮮明,積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美術拔尖人才培養模式,幾乎每年都有學生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棠湖中學在對接收端學校的調研指導中發現藺陽中學的亮點、特色后,邀請藺陽中學校長龍駿在聯盟校校長論壇上進行交流,并組織聯盟校的其他學校前去考察學習其先進的學校治理經驗,引起同類學校領導、教師的共鳴。截至目前,木里中學、會理一中等學校校長先后率領領導班子前去考察學習交流,受到很多有益的啟發。會理一中的校長劉運霞帶隊考察后說,她原有的管理思維偏向于傳統的行政管理,重視年級組的剛性規范管理,現在要借鑒藺陽中學的管理機制,重新構建基于現代學校治理的管理制度,通過強化學科教研組的建設來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
藺陽中學、太和中學、木里中學等學校是聯盟校接收端的一個一個的點,雖然他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都有自己的亮點、特色。云教棠湖中學聯盟將以這幾個學校的亮點、特色為支點,構建起多條多維度的緯線式校際深度交流學習路徑,在促進接收端學校互相交流學習的基礎上,實現共同發展,整體提升聯盟學校的辦學品質。
搭學術年會平臺,構建立體式交流融合路徑
學術年會是學校之間進行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對于增強學校的學術研究氛圍、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有很大作用。云教聯盟校搭建學術年會平臺展示各聯盟校教學研究改革成果,既有外聘專家和直播學校經線式縱向引領,又有各聯盟學校的緯線式橫向交流,構建了經緯交織、多維立體的學術交流通道,讓各聯盟校在分享中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2020年,云教棠湖中學聯盟召開了首屆學術年會,以“聚焦課堂教學改革,探究云教聯盟建設”為主題,分成1個主會場和19個分會場,聯盟校線上線下約11000人次參加了學術講座、聆聽了聯盟校教師的精彩課堂。棠湖中學兩個年級18個學科的教師和來自19所接收端學校的36位教師同臺競技,進行基于新課程新教材背景下的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7所聯盟校校長在校長論壇中就建設高品質學校暢談自己學校的行動與思考,互相啟迪,共同研討,推動聯盟學校的辦學品質整體提升,最終實現教育的均衡化發展目標。
責任編輯:周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