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凱西 韓立民 聞競 劉澤華 高俊虎 徐升 王歡 邵晨皓
摘 要: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一直把愛國主義教育放在德育教育的核心位置。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對象為青年,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政治覺悟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希望。音樂舞蹈學科的學生,由于文化課的相對薄弱,更容易缺乏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正確判斷。本文以北京高校為例,探討中國高校音樂舞蹈學科的愛國主義教育現狀,探討對該學科的學生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路徑,從而在某種程度上確保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繁榮昌盛。
關 鍵 詞: 音樂;舞蹈;愛國主義;教育;北京市
一、 引言
隨著國家對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視,倡導將愛國主義教育引入到學科教學中來。音樂與舞蹈學科的學生思想浪漫、思維活躍更能夠從藝術作品中體會其深層次的價值,感受作品傳達的價值觀。為了更好地了解中國高校音樂舞蹈學科的愛國主義教育現狀,本文本著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精神,選擇北京市高校為研究對象,調查音樂舞蹈學科的愛國主義教育現狀,探討如何在新時期增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其愛國信念[1]。
二、中國音樂舞蹈學科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現狀研究
(一) 調查的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界定為北京市在讀的大學生,不包括市外就讀的本地學生,所學專業限制為音樂類與舞蹈類等相關專業。為了更全面地了解音樂舞蹈學科的愛國主義教育現狀,增加該研究的實效性,使研究更有針對性,本文選擇了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音樂學院、北京舞蹈學院、中央民族大學、北京現代音樂專修學校等5所院校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調研對象涵蓋了211大學、普通本科、音樂舞蹈專業本科、高職高專,以本科學歷的調研為主。本文編制了“中國高校音樂舞蹈學科的愛國主義教育現狀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愛國認知、愛國情感、愛國信念、愛國行動、愛國主義教育關注度5個方面。在問卷設計過程中,選擇了中央民族大學部分學生進行預測試,根據發現的問題,及時修改、補充,最后形成了涵蓋5個層面29個量表指標的最終問卷。本文通過隨機發放問卷的方式,共發放1000份調查問卷,回收945份,回收率為94.5%,其中有效調查問卷為899,有效回收率為95.13%。
(二)調研現狀描述性統計分析
在愛國認知方面現狀方面。通過對比數據,58.6%的大學生首先認為愛國主義是一種思想,然后才是一種行動。56.11%的大學生認為愛國主義應該體現在維護國家權益,其次是文化保護。43.11%的大學生對中國法律對愛國要求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也有22.33%的大學生完全不了解。在愛國情感方面,65.33%大學生對中國目前領先世界的科技成績感到自豪,20.32%的大學生表示沒感覺。45.12%的大學生對國家和民族感到無比自豪,11.23%的大學生對祖國和民族的發展沒有特別感覺,極少數感到自卑。59.21%的大學生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有充足的信心,8.11%的大學生缺乏自信心。在愛國意志方面,88.21%的大學生表示應該理性對待外來文化。44.12%的大學生愿意獻身國家,56.11%的大學生認為個人利益應該服從集體利益。在愛國行為方面,45.22%的大學生正在關注著國家大事,15.12%的大學生存在愛國主義意識淡薄,43.12%的大學生認為應該理性愛國。在對愛國主義教育關注度方面,75.12的大學生自愿接受愛國主義教育,43.11%的大學生認為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成果不明顯,9.31%的大學生認為很成功。61.22%的大學生認為參加社會實踐是最有效的方法,23.43%愿意接受家庭潛移默化的愛國主義教育,接受社會輿論、教師灌輸也有一定比例。51.22%的學生選擇積極參加愛國主義教育活動,21.45%的大學生表示別人去,我就去;別人不去,我也不去。
綜上所述,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巨大的社會價值工程,愛國主義教育受到了個人、家庭、社會、學校的普遍關注。根據調查顯示,北京市大學生對我國基本國情和愛國主義的重要性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對本民族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和文化有很強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大多數學生都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愛國主義信念,并且能落實到行動中去。目前的愛國主義教育總體上表現良好,但仍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在家庭方面,父母對孩子愛國主義教育比較缺乏,甚至有的家長會教導孩子培養利己主義,個人主義思想,認為孩子的利益大于一切。在社會上,愛國主義教育的活動開展還略顯不足,未真正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在高校中,愛國主義教育輔助活動單一,音樂舞蹈特色活動較少,教育教學方法也略顯陳舊[2]。
三、中國音樂舞蹈學科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對策
學校是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專門機構,也是輸送人才和建設者的重要基地。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音樂舞蹈專業如何針對專業特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成為我們關注的問題所在。變化莫測的國際環境也為愛國主義教育帶開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因此,對待大學生的教育要與時俱進,順應時代要求。緊緊抓住“立德樹人”的基本目標,積極探索方法,提高愛國主義效果[3]。具體對策如下:
(一)專業教學上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專業教學是高校工作的核心環節,老師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以及人格魅力都對學生的愛國主義品質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此外,音樂與舞蹈學科具有其他學科沒有的先天優勢,每一個藝術作品都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工具,可以通過分析作品,體會作品中的愛國主義思想內涵。所以,這也要求音樂舞蹈學科的專業老師應該把課堂思政作為教學的一部分,挖掘學科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根據本專業學科特點,以大綱和教學評估標準為思想導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滲透,通過采用現代教育手段,促進學科與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有機結合。
(二)樹立優秀典型,健全考評制度
愛國主義典型,對愛國主義教育具有示范引導作用。通過實踐證明,樹立大學生身邊的典型,進行行之有效的愛國主義教育是提高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一項重要方法。一方面,音樂舞蹈學科教師要發揮主體優勢,不斷提高其業務能力,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知識與修養,做學生中的表率[4]。另一方面,大力宣傳和表彰愛國典型,引導音樂舞蹈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為社會主義貢獻力量。最后,還需要健全制度來保障愛國主義教育的科學性與有效性,讓制度成為音樂舞蹈學科學生素質教育的催化劑,建立考核標準讓教師把愛國主義教育更好地融入課堂,并融入學生的日常管理中去。將愛國主義成果納入學生的評優、評先中,真正把愛國主義思想融入教育管理中。
(三)深入開展國家政策教育,引導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
根據調查顯示,77.11%的學生獵奇心理強,51.22%的學生最愿意參加社會實踐方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針對這一特點,音樂舞蹈學科的老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歷史以及發展現狀來彌補學生文化課的缺失。深入開展國情教育,加強中國特色社會理論體系教育,提高對國家和我黨的信心,堅定跟黨走的決心。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舉辦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樹立愛國情懷。深入開展形勢政策教育,積極解決大學生思想站位上的困惑,面對國際多變的大環境,站穩意識形態立場,增強人們應對國內外形勢變化的能力,積極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要引導大學生參加志愿活動[5]。志愿者服務活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構建當代大學生奉獻和友善的價值觀念,對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義重大。應該積極倡導大學生自發組織相關的志愿服務活動,在組織前積極籌劃、合理安排,在活動中,讓大學生深刻地了解民情民生,自身作為實現中國夢一份子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提高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積極性。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進行應用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和社會的直接接觸,大學生能夠更深刻地接觸到基層群眾,更清楚地理解黨和國家的政策。而實踐得到的感性認識能夠通過思考形成理性的認識,并用理性認識再次指導下一次的實踐,由此形成良性循環,不斷鞏固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
基金項目:承德市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青年專項課題:《新時代高校音樂舞蹈學科的愛國主義教育研究》,課題立項編號:2001012。
參考文獻:
[1]林夏斌.解構主義視域下新時代藝術設計類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路徑研究[J].決策探索(下),2021(04):56-57.
[2]李基禮.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控制三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3):11-14.
[3]吳雪梅.音舞學科課程滲透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研究——以“鄉愁·記憶”歌舞專場為例[J].北方音樂,2020(22):142-144.
[4]高蕾.高校愛國主義教育融入舞臺表演藝術的實踐[J].當代音樂,2020(04):152-153.
[5]杜軼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過程論探析[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01):29-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