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貞仲 莫家偉 費仕鵬 姚霧清 吳尚川



摘 要:采用樣線與樣方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對茂蘭保護區野生香果樹的物種分布、種群數量、樹齡結構以及植株生長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表明:貴州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香果樹有87株,數量較少,分布狹窄且較為分散,主要生長于石面和石縫上,海拔在750~850m。并且針對茂蘭保護區香果樹資源現狀特點,提出了相應的保護措施及建議。
關鍵詞:香果樹;種群數量;資源;茂蘭保護區
中圖分類號 Q949?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17-0091-03
Fragrant Fruit Trees of Rare Wild Species in Maolan Reserve Resource Survey and Conservation Response
FU Zhenzhong et al.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Maolan Nature Reserve in Guizhou, Libo 558400, China)
Abstract: The species distribution, population quantity, tree age structure and plant growth status of wild fragrant fruit trees in Maolan protected area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sample line and sample metho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87 fragrant fruit trees in Maolan National narrow and scattered, mainly growing on stone surface and stone seam, about 750-850 m above sea level. The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agrant fruit resources in Maolan Nature Reserve.
Key words: Emmenopterys henryi; Quantity of species; Present situation; Maolan reserve
香果樹(Emmenopterys henryi Oliv.)為茜草科香果樹屬落葉大喬木,首次發現于湖北宜昌地區,是中國特有的單種屬珍稀樹種,屬于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具有研究、保護觀賞、醫藥、化工、木材利用和文史等諸多價值[1-2]。香果樹起源于距今約1億年的中生代自堊紀,是經第四紀冰川期后幸存下來的古老孑遺植物,故有“活化石”之稱,被英國植物學家EH.Wilson譽為“中國森林中最美麗動人的樹”[3-5]。香果樹在我國分布于甘肅、陜西、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江西、四川、云南、重慶、貴州等地。從現有資源調查來看,貴州地區香果樹大樹居多,幼樹以伐樁萌條居多,在貴州屬廣布種,除在貴州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成片分布外,其他均為零星分布[6-9]。當前,對于黔南地區的香果樹文獻研究較少,荔波境內的資源現狀和調查尚未見報道。為此,筆者對茂蘭林區香果樹資源開展了調查,并針對性提出了保護建議,以期為香果樹的進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參考。
1 調查區域自然概況
茂蘭喀斯特森林位于貴州省荔波縣南部,與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毗鄰,地理坐標為107°52′10~108°45′40E,25°09′20~25°20′50N,總面積212.85km2,森林覆蓋率達87.3%,處于貴州高原向廣西丘陵平原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在550~850m,年平均氣溫15.3℃,年氣溫差18.3℃,全年降水量在1750~1950mm,年平均濕度83%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1272.8h左右;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內土壤以黑色石灰土為主,持水量較低,地表水缺乏[10]。
2 調查方法和內容
根據茂蘭保護區喀斯特峰叢漏斗、洼地和槽谷等實際地貌,采用樣線與樣方法相結合,在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設置14條樣線。通過在預設樣線上的實地調查,對樣線兩側各20m內所發現的香果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種群數量、植株胸徑、高度和群落特征等進行記錄。
3 結果與分析
3.1 種群數量及區域分布 通過對茂蘭保護區14條樣線的實地調查,在7條樣線上發現其分布,計87株。由表1可知,在保護區更炸、董家、董矮、洞楊、洞野等地分布有香果樹,海拔在675~840m,共計43株,其中幼樹10株,占總數49.43%;在久重、弄拉兩地,香果樹幼樹成團狀生長,海拔在780~832m,共44株,其中幼樹40株。可見,茂蘭保護區香果樹分布狹窄,分散且數量稀少。
3.2 香果樹樹齡特征 由圖2可知,香果樹胸徑在5cm及以下有50株,占總數的57.47%;胸徑在5~10cm有13株,占總數的14.94%;胸徑在10~15cm有11株,占總數的12.64%;胸徑在15~20cm有7株,占總數的8.05%;胸徑在20~25cm有5株,占總數的5.75%;胸徑在25cm以上的只有1株,為28.3cm,占總數的1.15%。
3.3 香果樹生長海拔特征 由表2可知,海拔在700m以下的有6株,其中幼樹2株,占總數的6.9%;海拔在700~750m的有11株,其中幼樹1株,占總數的12.64%;海拔在750~800m的有46株,其中幼樹30株,占總數的52.87%;海拔在800~850m的有24株,其中幼樹17株,占總數的27.59%。由此可見,茂蘭保護區野生香果樹主要分布在海拔750~850m。
3.4 香果樹生長坡度特征 由表3可知,按坡度劃分,平坡有38株,其中幼樹27株,占總數的43.68%;緩坡有19株,其中幼樹10株,占總數的21.84%;斜坡有16株,其中幼樹7株,占總數的18.39%;陡坡有4株,占總數的4.6%,急坡有8株,其中幼樹6株,占總數的9.2%;險坡有2株,占總數的2.3%。由此可見,茂蘭保護區野生香果樹主要在25°坡以下生長。
4 保護建議
4.1 加強生長區域的管理 在茂蘭保護區野生香果樹分布相對集中的區域,應加強野外監測管理,并進行電子掛牌,持續保持常態監測記錄,及時掌握種群生長狀況;同時,結合巡護工作,強化對野生香果樹生長區域的野外巡護管理,減少因人為活動對其造成的影響。
4.2 強化社區宣傳和共管落實 野生香果樹作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其在林區分布極少。今后應在社區加強宣傳和普法,及時提升其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和“存在感”,積極強化社區的保護意識。同時,結合茂蘭保護區社區共管實踐,強化各護林集體(護林組)對野生香果樹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責任落實。另外,積極探索五級“林長制”,特別是鄉、村兩級“林長”在保護區資源保護工作中的具體實現,從而形成廣泛且強有力的保護網絡。
4.3 引導社區產業轉型 當前,茂蘭轄區社區群眾生產活動還較為傳統,靠山吃山思想根深蒂固,群眾生產生活對森林資源較為依賴,林區放養情況依然普遍。若能結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改變社區村寨原有的粗放型產業結構,減少對林區資源的依賴和消耗,將對轄區野生香果樹等珍稀資源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具有重大意義。
基金項目:林業改革發展資金項目。
作者簡介:付貞仲(1987—),男,貴州人,助理工程師,從事森林資源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21-05-18
參考文獻
[1]黃江華,唐初明.廣西荔浦縣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價值與保護利用研究[J].林業勘查設計,2014(1):84-88.
[2]張華麗,徐德平,王瑩,等.香果樹的保護價值及開發利用價值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6(2):190-197.
[3]陳子林,韋福民.孑遺樹種——香果樹[J].浙江林業,2005(9):39.
[4]胡紅泉,崔同林.珍稀樹種香果樹的利用價值及實用繁殖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2011(6):36-37.
[5]劉軍.國家II級重點保護植物香果樹的保護與利用[J].甘肅科技,2003,19(10):152-153.
[6]周文娟,張璇,陳通旋.貴州省境內香果樹生存現狀及發展對策[J].綠色科技,2017(7):16-17.
[7]黃萬清.石阡縣森林植物種質資源[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12.
[8]尹徳俊.甕安縣種子植物種質資源[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10.
[9]鄧錦光.黔東南常見森林植物圖譜[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12.
[10]周政賢.茂蘭喀斯特森林科學考察集[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7.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