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通過對24個雜交水稻品種(組合)進行比較試驗,篩選出適宜在和縣推廣種植的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雜交水稻新品種,改變和縣水稻種子“多、亂、雜”現象,發揮優良新品種增產增收作用。結果表明,徽兩優898、荃優1393、徽兩優630、深兩優862等品種單產表現在9750kg/hm2以上,抗逆性較強,可在和縣推廣種植;兩優2106熟相差、產量低,后期易早衰,不宜推廣;兩優9919產量低,陰雨天易出現芽穗,也不宜在和縣推廣;荃優1393、隆兩優1319株高偏高,大田生產應注意防倒伏。
關鍵詞:雜交中稻;比較試驗;和縣
中圖分類號 S511.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17-0106-04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田概況 試驗田塊選擇在安徽省和縣善厚鎮五月村馬鞍山市全潤農業有限公司基地,交通方便、地勢稍高、肥力中等均勻、排灌條件較好,面積0.82hm2,土壤為下蜀系黃土,前茬為空閑田。
1.2 供試品種 共24個,分別為鑫兩優318、兩優9526、晶兩優534、Y兩優900、晶兩優1212、徽兩優858、兩優2016、N兩優1號、隆兩優899、Y兩優1928、建兩優117、深兩優116、兩優9919、隆兩優149、兩優671、深兩優862、寶兩優6號、荃優絲苗、徽兩優898、徽兩優001、隆兩優1319、廣兩優1813、徽兩優630、荃優1393,均由和縣種子經銷商提供。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排列,每個品種為1個處理,共24個處理,不設重復,小區面積0.033hm2,小區間走道40cm,四周設保護行;栽插密度20cm×24cm。
1.4 栽培管理
1.4.1 育苗與移栽 采取大棚旱育秧,4月25日播種,播種前苗床施復合肥450kg/hm2和尿素75kg/hm2,秧苗3葉1心期追施尿素37.5kg/hm2,防治稻薊馬1次。6月2日移栽,秧齡37d,采用人工栽插。
1.4.2 施肥與病蟲防治 5月30日施基肥水稻配方肥(18-12-15)600kg/hm2,6月9施尿素75kg/hm2,7月21日施三元素復合肥75kg/hm2、氯化鉀112.5kg/hm2;7月12日進行烤田;6月7日除草1次,7月20日防治稻飛虱、螟蟲1次,8月5日防治穗期病害、二代二化螟、稻飛虱1次,8月17日第2次防治;9月13日考種測產,9月21日單收單稱并現場檢測水分計小區實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物學性狀
2.1.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生育期最長的品種是和隆兩優1319(155d),其次是N兩優1號、兩優671、隆兩優149、Y兩優900,生育期均在151~152d,其他品種均在141~149d。
2.1.2 分蘗動態 分別于6月12日、6月19日、6月26日、7月3日、7月10日、7月17日對各品種分蘗動態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廣兩優1813、荃優1393、深兩優116、寶兩優6號、兩優2016分蘗高峰出現相對偏遲,在7月10—16日,分蘗數相對偏少;其余品種分蘗高峰期出現相對偏早,在7月3—9日,分蘗數相對偏多(見表2)。
2.1.3 株高 由表2可知,株高最高的是荃優1393(135.4cm),其次是兩優9919、隆兩優1319、兩優2106、兩優671,均在127~132cm;株高最矮的是晶兩優1212(114.4cm),其次為徽兩優898(114.6cm);其他參試品種株高均在116~127cm。所有參試品種未見明顯倒伏現象,其中隆兩優899、鑫兩優318、晶兩優1212、隆兩優149、Y兩優1928、深兩優116、晶兩優534、深兩優862劍葉直立或稍挺,葉片窄或中等寬度,株型緊湊,屬相良好。其余品種則表現葉片稍寬或寬,間存部分披垂現象,株型一般。
2.2 經濟性狀及產量
2.2.1 每穗總粒數 由表2可知,每穗總粒數最多的是廣兩優1813,平均每穗253.5粒;其次為荃優絲苗、寶兩優6號、徽兩優898,分別為249.0、248.9、246.6粒;最低為隆兩優899,172.7粒;其他品種均在180~240粒。
2.2.2 每穗實粒數 由表2可知,每穗實粒數最多的是廣兩優1813,為206.8粒;其次是鑫兩優318、徽兩優898、荃優絲苗,分別為199.3、198.2、196.3粒;徽兩優858、深兩優862、徽兩優001、晶兩優534;兩優2106、深兩優116每穗實粒數也均在180粒以上;實粒數最少的是兩優671,為138粒。
2.2.3 結實率 由表2可知,結實率最高的是Y兩優1928,為92.5%;其次是深兩優862,為88.0%;鑫兩優318、徽兩優858、徽兩優630、建兩優117、徽兩優898、Y兩優900、徽兩優001、寶兩優6號、廣兩優1813、晶兩優534、兩優2106、隆兩優899、深兩優116的結實率也均在80%左右;其余品種結實率在70%~80%。
2.2.4 產量 由表2可知,參試品種中產量表現最高的是徽兩優898,達到10782kg/hm2;其次是荃優1393、徽兩優630,分別為10308、10221kg/hm2;產量表現最差的是兩優2106,僅為8218.5kg/hm2。
2.3 品種簡評
2.3.1 徽兩優858 紋枯病輕,未見稻瘟病、稻曲病,產量在24個品種中排名第14,在和縣地區適合作一季中稻種植。
2.3.2 徽兩優630 未見稻瘟病、稻曲病,產量在24個品種中排名第3,但生育期相對較短。該品種增產潛力大,在和縣地區適合在高肥水條件下種植。
2.3.3 建兩優117 紋枯病輕,未見稻瘟病、稻曲病。該品種屬大穗型品種,但產量不高,在24個品種中產量排名第22,有待進一步試驗示范。
2.3.4 徽兩優898 紋枯病輕,未見稻瘟病、稻曲病。該品種生育期短、植株矮、增產潛力大、需肥量不大,產量在24個品種中排名第1,可以在和縣地區適度推廣種植。
2.3.5 深兩優862 紋枯病輕,未見稻瘟病、稻曲病。該品種生育期適中、株型緊湊、熟相好,產量在24個品種中排名第4,增產潛力大,可在高肥水地區推廣。
2.3.6 Y兩優900 未見稻瘟病、稻曲病。該品種生育期適中,產量在24個品種中排名第15,屬大穗型品種,增產潛力大,適合作一季中稻種植。
2.3.7 兩優9919 紋枯病輕,未見稻瘟病、稻曲病。該品種產量在24個品種中排名第21,產量不高,株高偏高,且在收割前期出現部分稻穗發芽的現象,應慎重推廣。
2.3.8 隆兩優149 紋枯病輕,未見稻瘟病,稻曲病輕發。該品種產量在24個品種中排名第11,但生育期偏長,可作空閑田或油菜茬種植,麥茬直播有一定風險,同時注意防治稻曲病。
2.3.9 徽兩優001 紋枯病輕,未見稻瘟病、稻曲病。該品種株高、生育期適中、產量較高,在24個品種中排名第8,但劍葉寬且披垂、熟相差,可適當推廣。
2.3.10 寶兩優6號 紋枯病輕,未見稻瘟病、稻曲病。該品種生育期短、株高矮、產量一般,產量在24個品種中排名第13,可作直播稻種植,在空閑田或油菜茬種植時要預防后期高溫熱害。
2.3.11 廣兩優1813 紋枯病輕,未見稻瘟病、稻曲病。該品種生育期短、株高矮、分蘗性稍差、產量一般,產量在24個品種中排名第12,適合作直播稻種植。
2.3.12 Y兩優1928 紋枯病輕,稻曲病輕發。該品種生育期、株高適中,產量一般,在24個品種中排名第16。該品種是國家二級優質米品種,推廣時要注意防治穗期病害。
2.3.13 兩優671 紋枯病輕,稻曲病輕發。該品種生育期稍長、熟相一般、產量不高,產量在24個品種中排名第23位。
2.3.14 晶兩優534 紋枯病輕,未見稻瘟病、稻曲病。該品種生育期、株高適中,產量較高,在24個品種中排名第10。該品種是國家二級優質米品種,可在和縣適度推廣種植。
2.3.15 隆兩優899 紋枯病輕,未見稻瘟病、稻曲病。該品種生育期適中,產量較高,在24個參試品種中排名第9,可在和縣推廣種植。
2.3.16 晶兩優1212 紋枯病輕,未見稻瘟病、稻曲病。該品種生育期適中、株高偏矮、產量一般,產量在24個品種中排名第18,有待進一步試驗。
2.3.17 兩優2106 紋枯病輕。該品種生育期短、劍葉披垂、熟相差、產量低,產量在24個品種中排名最低,不宜在和縣地區推廣。
2.3.18 荃優1393 紋枯病輕,未見稻瘟病、稻曲病。該品種生育期適中、株高偏高、產量高,產量在24個品種中排名第2,適合在高肥水條件下種植,作直播稻種植有一定風險,注意預防倒伏。
2.3.19 荃優絲苗 紋枯病輕,未見稻瘟病、稻曲病。該品種生育期短、株高適中、產量較高,產量在24個品種中排名第7,較適合作直播稻種植,注意預防高溫熱害。
2.3.20 N兩優1號 紋枯病輕,未見稻瘟病、稻曲病。該品種生育期較長、株高適中、熟相好、產量一般,產量在24個品種中排名第17,適合在空閑田或油菜茬作一季中稻種植。
2.3.21 隆兩優1319 紋枯病輕,未見稻瘟病、稻曲病。該品種生育期偏長、株高偏高、產量較高,產量在24個品種中排名第5,適合在高肥水條件下種植,作直播稻種植有一定風險。
2.3.22 鑫兩優318 紋枯病輕,未見稻瘟病、稻曲病。該品種生育期適中、株高適中、熟相好、產量較高,屬大穗型品種,產量在24個品種中排名第6,適合在高肥水條件下種植。
2.3.23 深兩優116 紋枯病輕,未見稻瘟病、稻曲病。該品種生育期較短、株高矮、熟相好、產量一般,產量在24個品種中排名第19,可作一季中稻種植。
2.3.24 兩優9526 紋枯病輕,稻曲病輕發。該品種生育期、株高適中,產量一般,在24個品種中排名第20,在和縣地區可適當推廣,但要注意預防稻曲病。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徽兩優898、隆兩優1309、荃優1393、徽兩優630、深兩優862、徽兩優001、荃優1393生育期適中,抗逆性較強,單產表現在9750kg/hm2以上,可在和縣地區推廣種植;徽兩優858、Y兩優900、隆兩優149、寶兩優6號、廣兩優1813、Y兩優1928、晶兩優534、晶兩優1212、N兩優1號、深兩優116生育期適中,抗逆性較強,單產表現在9000kg/hm2以上,可在和縣適度推廣種植;兩優2106劍葉披垂、熟相差、產量低,后期易早衰,不宜在和縣推廣種植;兩優9919產量低,陰雨天易出現芽穗,也不宜在和縣推廣種植;兩優671、隆兩優149、Y兩優900、N兩優1號、隆兩優1319生育期偏長,大田生產中應安排好播期,不宜作直播稻種植;荃優1393、隆兩優1319株高偏高,大田生產應注意防倒伏。
作者簡介:林彬(1977—),男,安徽和縣人,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2021-07-10
參考文獻
[1]李少平,張晨,徐海松.優質雜交水稻品種比較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14,20(22):52-53.
[2]王化春.雜交水稻品種對比試驗結果初報[J].安徽農學通報,2013,19(24):44-45,86.
[3]范菊云,紀玉祥,范壽清.10個水稻新品種比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0(1):96,99.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