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黃山市地處安徽省最南端,屬于草地貪夜蛾遷飛過渡帶,抓好草地貪夜蛾的監測和防控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該文對草地貪夜蛾近年來在黃山市的發生及防控情況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控對策。
關鍵詞:草地貪夜蛾;發生;防控;黃山市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17-0124-02
草地貪夜蛾為鱗翅目夜蛾科害蟲,原產于美洲熱帶地區,具有適生區域廣、遷飛能力強、繁殖倍數高、暴食危害重、防控難度大等顯著特征。自2016年起,草地貪夜蛾散播至非洲、亞洲各國,并于2019年侵入我國18個省份,在西南華南地區定殖,成為又一個北遷南回、常態化發生的重大遷飛性害蟲。黃山市地處安徽省最南端,屬于草地貪夜蛾遷飛過渡帶,抓好草地貪夜蛾的監測和防控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1 黃山市草地貪夜蛾發生特點
1.1 2019年發生情況 2019年5月17日,黃山市在黃山區、休寧縣春玉米上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幼蟲入侵危害(為安徽省首次發現),蟲齡均為5齡左右。隨后7d內陸續在歙縣、徽州區、黟縣、屯溪區、祁門也查到該蟲危害春玉米。通過全面普查和監測,2019年全市7個區縣共發生草地貪夜蛾230.5hm2,平均株害率2.5%。
1.2 2020年發生情況 2020年5月9日,黃山市首次在歙縣鄭村鎮性誘到草地貪夜蛾成蟲。5月14日,黃山市黃山區譚家橋鎮長羅村發現草地貪夜蛾幼蟲(當年為安徽省首次發現),蟲齡為1齡。隨后7d內,其他區縣也陸續查見草地貪夜蛾幼蟲。2020年全市累計發生面積185.3hm2。
1.3 發生區域及分布特點 從為害面積、分布區域和為害特點來看,黃山市草地貪夜蛾主要集中在各區縣城郊的春玉米產區。春玉米面積大的區域危害重于偏遠山區零星種植區域。草地貪夜蛾點片核心分布特點明顯。
1.4 害蟲為害時期及規律 草地貪夜蛾的為害高峰期主要集中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至抽雄后幼蟲量相對較低。草地貪夜蛾為害存在世代重疊,尤其是7—8月份玉米小喇叭口期多可同時剝到1~6齡的幼蟲。草地貪夜蛾一般每個世代28~40d。
2 監測與防控措施成效
2.1 強化組織領導,責任落實到位 2019年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市農業農村局及時組織專家會商研判形勢,召開專題會議全面部署防控工作。同時,制定印發了《關于加強草地貪夜蛾監測和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對草地貪夜蛾監測和防控工作進行部署。后期成立市、縣(區)防控工作領導組和技術專家組,市級還成立了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的病蟲防控指揮部,加強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工作組織領導。每年市、縣定期印發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方案和技術方案,指導開展草地貪夜蛾防控。
2.2 加強監測預警,蟲情掌握到位 全市建立草地貪夜蛾監測點140個,采用性誘、燈誘設備開展系統監測,密切關注蟲情發生動態。每年組織動員市、縣(區)、鄉農業技干2000多人次,深入田間開展草地貪夜蛾幼蟲普查監測。同時,宣傳發動農民,推進群查群測,擴大普查面,確保調查結果準確。實行監測防控工作周報制度,準確掌握各地蟲害的發生動態和工作開展情況。
2.3 及時開展試驗,防治對策到位 市、縣植保部門參考農業農村部推薦的農藥品種,同時借鑒其他地方防治經驗,開展草地貪夜蛾防治藥劑篩選試驗。12%甲維鹽·蟲螨腈、20%甲維鹽·茚蟲威、5.7%甲維鹽等農藥品種的防治效果較好,為指導生產用藥打好基礎。市農業農村局同時將農業農村部推薦的應急使用的低毒農藥產品全部列入黃山市農藥集中配送農藥品種推薦目錄。
2.4 加強宣傳培訓,指導服務到位 組織全市植保技術人員參加監測與防控技術培訓,并召開培訓班將學習成果普及給農戶。同時,通過發放技術掛圖、網絡、報紙、電視等形式,多形式、多途徑地開展宣傳。據統計,全市植保部門每年共開展草地貪夜蛾培訓80余次,培訓人員4000余人,發放技術掛圖、手冊資料3萬余份。
2.5 科學有序防控,應急處置到位 嚴格落實防控責任,堅持屬地管理原則,做好應急防控所需的農藥、器械等防控物資和人員儲備。嚴格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和“突出區域,突出重點,標本兼治”的草地貪夜蛾防控策略,協調運用生態調控、物理誘控和化學防控等技術,適時開展統防統治,切實把草地貪夜蛾危害影響降到最低,降低玉米主產區蟲源基數。全市每年共統籌防控資金100余萬元,支持開展草地貪夜蛾防控。2019年累計防治面積521.9hm2,2020年累計防治面積227.5hm2。通過科學有效的防控,2019、2020年全市草地貪夜蛾危害損失率均控制在0.1%以內。
3 存在問題及對策
3.1 存在問題 一是草地貪夜蛾是我國新發生蟲害,發生、為害規律尚未全面掌握,防控技術體系有待進一步優化,技術向下滲透還不充足。二是監測人員缺乏。目前黃山市鄉鎮級農技人員存在崗位空缺、一員多崗等現象,監測任務難以按質完成。病蟲監測的實際一線人員為區縣植保工作人員,監測任務重,工作強度大。
3.2 對策建議 一是認真總結分析草地貪夜蛾的發生、為害規律,加強對草地貪夜蛾的研究。二是總結防控經驗,加強對農業技術人員、廣大種植戶的技術培訓,提升草地貪夜蛾的防控水平。三是充實病蟲監測隊伍,完善鄉鎮一級監測體系,保障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工作有序開展。
作者簡介:汪東兵(1973—),男,安徽歙縣人,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學、植保。? 收稿日期:2021-07-08
參考文獻
[1]劉曉飛,胡劭驥,陳鵬,等.云南草地貪夜蛾發生規律、主要影響因子及防控對策[J].生物學,2021,43(1):190-197.
[2]張明珍,文家富,楊雪竹,等.商洛市草地貪夜蛾的發生和監測防控策略[J].陜西農業科學,2021,67(1):79-81.
[3]郭奚杰,楊平俊,高會會,等.草地貪夜蛾生物學特性及綠色防控研究進展[J].農業工程技術,2021,41(11):32-33.
[4]簡文雙,王國鑫,金化亮.南靖縣草地貪夜蛾發生動態調查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21(7):91-93.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