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內容摘要】歷史學習并非簡單的錄入、存取,還需學會分析、辨別、選擇素材,并能夠獨立思考,形成批判思維的良好品質。因此,高中歷史的教學中,教師需充分尊重學生自身的知識經驗,通過學情進行歷史教學,找到和學生自身認知存有沖突的素材,從而使學生形成相應的質疑精神以及批判思維。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批判思維
新課程標準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思維能力的形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時空觀念和思維能力,以實現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對于高中生而言,批判思維的培養通常有著重要意義。批判精神作為批判思維形成的基礎,其通常包含了分析與推理的認知能力,這對高中生的信息素養以及創新思維的培養都十分重要的。高中歷史的具體教學中,歷史教師更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很少對學生自身的批判思維進行培養,以促使歷史教學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因此,新課改下,歷史教師需依據相關要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自身的批判思維的培養,以促使學生經過歷史知識的學習形成批判思維,并實現其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批判思維概述
1.批判思維定義
批判思維通常區分于事物的本質與表象的思維能力,引導人通過深入探索、發現被假象掩蓋的真實。將批判思維運用于學習上,通常表示在學生在學習中可以依據自身的思考判斷做出合理策略,而不能迷信于權威[1]。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需指導學生積極學習,引導學生立足于質疑意識批判地看待歷史問題,而非只是學習相關歷史學家的思想。同時,歷史教學需主動的探索真理,而非被動的學習真理。學生具備批判思維后,就不會輕易被大環境影響,且能卸掉浮躁,對歷史問題進行專心探究,以促使學生形成相應的邏輯思維。
2.批判思維的教學必要性
第一,有助于促使學生獨立思考。高中歷史的教學中融入批判思維,學生不僅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思考,而且還能對相關知識提出質疑,通過學生不斷的否定、證實、再次否定、再次證實,促進自身獨立思考力的不斷提高,并促使學生形成正確歷史觀念[2]。在不斷否定和證實中,促使學生學會了立足于哪個方面進行問題考慮,怎樣進行辯證的思考問題,從而使學生在面對相關觀點的時候,能夠學會說“不”,且自身的思想及行為也會變得更積極與獨立。因此,辯證思考屬于批判思維常見的一種思維模式。
第二,有助于鼓勵學生不斷地創新。只有學生對事物本質具有深刻認識,學生才可以在此基礎上積極思考,此時,就要求學生具備深厚且夯實的歷史功底,并能與生活相聯系,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判斷,并及時的找出錯誤問題[3]。歷史學習中,學生通過批判思考,能積極主動的學習相關新知識,并獲得新觀點,促使學生自身的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第三,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三觀。隨著社會的進步,信息社會在教育中得到廣泛運用。但是,不能確保全部的信息知識以及信息理念都是真實的,通常魚目混珠,此時學生就需通過批判的眼光對待問題,并形成正確三觀[4]。高中階段作為學生學習的關鍵期,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以及吸收都存有相應的偏差,對相關知識的分辨力相對較差,容易受到不良影響,并形成消極思想。因此,教師需引導學生對歷史知識實施批判思考,去其糟粕,勇于發現不足,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三觀。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思維策略
1.基于問題意識的批判思維激活
高中歷史的教材中,各個方面都存有主、客觀各種因素的影響,每個人對待歷史事件的態度與角度也都不同,這就使不同學生在思考和處理相關問題的方式存有一定差異。林伍德曾說:“教材當中描繪的并不是實際生活當中真實發生的歷史學家努力思考的東西,當其被納入教材進行推廣運用時,其結果早就過時。”基于此,歷史教師不能完全局限在教材的內容,需對教材的相關內容進行質疑和完善,讓學生具有相應的問題意識,這不僅為學生形成批判思維夯實基礎,而且還能提供良好的探究環境。歷史高考是選拔學生的依據,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導向作用,其命題通常是將課標作為依據,通過歷史材料進行情境創設的命題[5]。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考的試題也更加靈活,不僅題型新穎,而且知識點的考查源自教材卻高于教材,將傳統的考知識逐漸轉變為考能力,這種狀況下,歷史材料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既包含了文字材料,又包含了圖片,目前,照片、地圖等圖片題逐漸在命題中得到廣泛應用,基于此,歷史教師在具體教學時,需注重歷史圖片的分析,對學生的批判思維進行培養,以此使學生明確了解到在哪個時間段都發生了哪些歷史事件,并促使學生深層次地了解到發生歷史事件的原因,并對歷史事件包含的秘密或存有的不可抗因素進行了解。通過這種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形成愛提問、愛質疑的好習慣,而且還能為學生形成相應的批判思維提供相應的發展條件。
2.基于獨立客觀的批判思維形成
歷史事件作為客觀且無法改變的,但卻能作為客觀描繪、記錄社會進步的相關歷史資料,雖然在編寫歷史的時候,需盡可能確保歷史事件的準確性、客觀性,但通常會在不自覺的狀況下,融入編寫者的主觀情感以及自我感情,因此,對歷史事件進行思考與評判的時候,就會存有相應的片面性與偏差。因此,需對歷史教材當中的信息實施合理選擇,并對學生的批判思維的能力高低進行考驗。在高中歷史的具體教學中,如果花費較多的時間的引導學生進行記憶理論知識,就會忽視對學生創造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此時,會影響學生對歷史知識學習的興趣,并影響到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熱情與學習積極性。
新課改下,歷史教師的教學思路也得到相應創新,這不僅有助于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而且還為歷史課堂的教學帶來機遇和挑戰[6]。目前,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其更注重從教材逐漸過渡至學生本身,其教學目的并不是教給學生學習歷史教材,而需引導學生找出自主學習的關鍵點,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積極培養。比如在對大型的歷史事件講解時,歷史教材通常就是對歷史事件進行陳述,而沒有明確的表明觀點,此時,就能對學生的批判思維進行培養,歷史教師可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將有關的歷史事件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對歷史事件有關的背景進行深入了解與領悟。例如,對百團大戰開展教學時,對日作戰雖然取得了順利,但無形當中暴露了我黨自身的軍事實力,同時,通過該作戰沒有將我黨的游擊戰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由此可知,經過對歷史事件進行獨立客觀的學習與理解,通常更有助于學生形成批判思維。
3.基于多元教學的批判思維深化
歷史的批判精神通常指可以使學生對相關歷史事件觀點形成相應的心理意識,其不僅可以使學生自身的批判思維得以萌發,而且還能使學生學會從正確方向進行歷史問題的思考,以促使學生能夠學會理性思考,并成為頭腦清醒、不盲目跟風的新時期優秀青年。對于歷史學家而言,其不僅需具有良好批判思維力,還需時刻保持著批判思維的思考意識,因此,歷史教師想要提供給學生相應的精神支持,在實際教學的時候,就需對學生的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給予充分肯定[7]。同時,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歷史教師還需引導學生形成好的思想觀念以及自我反思的意識,對其自身的情緒以及行為進行合理調控,以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精神品質的同時,能夠以批判思維對待相關歷史事件。例如,對“甲午中日戰爭”開展教學時,教材當中主要是對中日戰爭前后的國內形勢的變化以及戰力的增減狀況,以及中日兩國政府采取的政策狀況,還有我國戰敗之后造成的損失。通過批判思維的指導,學生就能夠準確把握住日本發動戰爭的意圖以及日本好戰勢力的具體發展狀況,從而為后期的抗戰相關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并促進學生自身的批判思維深化。
4.基于有效評價的批判思維加強
教學評價作為歷史課堂具體教學的重要環節,如果教師無法準確地把握教學評價,學生就會失去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高中歷史的傳統化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方式通常比較單一,更多是依據學生的考試成績對學生實施評價,這種評價較為片面,通常更注重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而忽略了學生學習思維與能力的評價。面對該狀況,歷史教師就需注重與新課改的相關要求相結合,開展有效的教學評價。因此,歷史教師在進行評價的時候,需注重與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相結合,如學生在課堂上對于問題的分析及其對批判思維的應用,以促使學生的批判思維得以強化的同時,促使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得以提高的同時,實現歷史水平的增強[8]。例如,對“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當中的“羅斯福新政”的部分知識點完成教學時,想要了解到學習狀況,歷史教師可開展相應的評價,如可以從羅斯福新政的原因及其涉及的各方面與造成的影響等,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及表現實施評價。同時,歷史教師還需將學生掌握知識的狀況、能否將批判思維運用到歷史知識的學習中,也需融入評價范圍中,以促使學生充分掌握相關知識的同時,加強學生自身的批判思維。
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下,高中歷史的教學需注重立德樹人的全面落實,并將唯物史觀作為指導,將學生自身的批判思維培養與提高作為教學目標,選擇最佳的教學方式,注重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從而為祖國建設以及民族振興與發展培養出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唐杰.批判思維能力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策略淺析[J].讀天下(綜合),2020(5):168.
[2]趙妍.試論高中歷史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策略[J].試題與研究,2019(13).
[3]高中歷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J].孩子天地,2019(36):196,202.
[4]吳云.高中歷史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策略[J].求知導刊,2019(38):85-86.
[5]史秀艷.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批判思維能力的培養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2):70.
[6]常建祿.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批判思維能力的培養研究[J].名師在線,2019(36):32-33.
[7]周翠霞,梁作福.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批判思維能力的培養研究[J].中華辭賦,2019(6):108-109.
[8]烏日吉巴特瑪.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探討[J].新一代:理論版,2019(10):112.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