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是一篇光輝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在這篇光輝的綱領性文獻中,習近平總書記貫通歷史、現實、未來,系統回顧和總結了我們黨一百年來波瀾壯闊的歷史,莊嚴宣告了在我國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明確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主題,深刻闡明了偉大建黨精神,科學概括了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九個必須”,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政治宣言,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進一步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關鍵詞]習近平;中國共產黨;新時代;政治宣言
[作者簡介]王永浩,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北京 100732)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引導青年理性愛國與實現中國夢研究”(16BKS103)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貫穿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內涵豐富、催人奮進,是一篇光輝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政治宣言,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進一步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對于我們更好地銘記歷史、把握現在、開創未來,對于我們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不斷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勝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莊嚴宣告了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
中國擁有14億多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和人民莊嚴而豪邁地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1]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莊嚴而豪邁的宣告,激動人心,震撼世界,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和世界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孜孜以求的美好夢想。“小康”一詞,出自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經·大雅·民勞》篇曰:“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意思就是說,人民已經很勞苦了,也該稍稍過上安康的生活了。后來,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在《禮記·禮運》中又對“小康”進行過系統的闡發。在孔子看來,小康社會僅次于大同社會,是一種遵守禮義、注重誠信、效法仁愛、講究禮讓的理想社會。由此可見,小康社會作為一種理想的社會模式,具有深遠歷史淵源和歷史傳承,它寄托了千百年來人們對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生活幸福、安定有序的美好社會的追求和向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為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進行了堅持不懈的斗爭。新中國成立后,為了改變我國的貧窮落后面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毛澤東就曾提出過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戰略構想。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又用“小康”來詮釋中國式現代化的概念。1979年12月,他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說:“四個現代化這個目標是毛主席、周總理在世時確定的……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2]隨后,鄧小平又明確提出,到20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3]的奮斗目標。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這個目標在上世紀末已經如期實現,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礎上,我們黨又提出了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向人民作出了到建黨一百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莊嚴承諾。從帶領人民翻身解放到改變國家的貧窮落后面貌,從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到實現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再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黨始終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矢志不移,接續奮斗。
百年奮斗,矢志不移。千年夢想,今朝夢圓。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持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實現了我們黨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占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不僅兌現了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而且歷史性地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為實現我們黨制定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理論基礎、制度基礎,同時也提升了人類社會的整體發展水平,為解決廣大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貧困和發展問題,提高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現代化水平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在中國共產黨奮斗史、新中國發展史、中華民族復興史、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明確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主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4]這一重要論斷,是習近平總書記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科學認識黨的歷史、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本質作出的重大理論創新,深刻揭示了我們黨百年奮斗的主題,充分彰顯了百年大黨的使命擔當。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曾經創造過輝煌燦爛的文明,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為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作出過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但近代以來,由于西方列強的野蠻入侵和國內封建統治的腐敗無能,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山河破碎,人民饑寒交迫,中華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見的屈辱和苦難,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險。從那時起,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就成為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實現民族復興就成為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后繼、奮起抗爭,努力探尋救亡圖存的出路,提出和嘗試過各種各樣的救國方案,但這些努力和嘗試都沒有能夠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直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人民才開始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有了主心骨和領路人。
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自己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一百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我們黨一百年來矢志不移不懈奮斗的鮮明主題。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終于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后,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并取得巨大進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大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推動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脫貧攻堅戰如期打贏,我們黨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順利實現,正在向著我們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勝利邁進。回顧我們黨一百來的崢嶸歷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正因為一百年來,無論外部條件如何變化,我們黨都始終堅定不移地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主題而不懈奮斗,中華民族才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從而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三、深刻闡明了偉大建黨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說:“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5]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對偉大建黨精神的論述和闡發,既具有深厚的歷史基礎,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不僅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而且深刻揭示了百年大黨飽經磨難而始終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碼。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自己的遠大理想。一百年來,無論面臨何種危險和挑戰,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堅持、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守都從未動搖。夏明翰在臨刑前,大義凜然,揮筆寫下了氣壯山河的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6]方志敏面對敵人的屠刀,視死如歸,無比堅定地寫道:“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7]正因為我們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堅守共產主義理想不動搖,才使我們黨一次次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完成了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是我們黨在創建之際就深深植入自身肌體的強大生命基因,是我們黨不斷從挫折中奮起,克服困難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支柱。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扎根貧困地區40多年、推動創建中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幫助約2000名貧困山區女孩圓夢大學的“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在頒授儀式上發言說: “有人問我,為什么做這些?其中有我對這片土地的感恩和感情,更多的,則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8]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回望我們黨一百年走過的歷史,從當年的小小紅船到如今的巍巍巨輪,我們黨始終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復興而不懈奮斗,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僅是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根本動力,而且也是我們黨不斷發展壯大,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原因。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中國共產黨誕生于國家內憂外患、民族生死存亡的歷史關頭,肩負著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歷史重任,是在殘酷的斗爭環境中逐漸成長和發展壯大起來的。有斗爭,就會有犧牲。世界上沒有哪個政黨像我們黨這樣,在成長和奮斗的過程中付出過如此多的慘烈犧牲。據不完全統計,從1921年至1949年,全國犧牲的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就有370多萬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有19萬7千多名中華英雄兒女為保家衛國獻出了寶貴生命。在脫貧攻堅斗爭中,有1800多名同志將生命定格在了這一特殊戰場上。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正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而舍生忘死、前仆后繼、頑強拼搏的真實寫照,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強意志和崇高風范。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對黨忠誠,是共產黨人首要的政治品質。從身背金條乞討、千辛萬苦尋找黨組織的劉啟耀,到草根棉絮充饑、奮戰至死不變節的楊靖宇,再到竹簽釘十指、痛徹入骨不叛黨的江竹筠,對黨忠誠,已經深深融入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不負人民,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深厚的愛民為民情懷。我們黨始終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為人民的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奮斗,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我們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
四、科學概括了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九個必須”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和“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科學概括了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九個必須”: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必須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必須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必須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必須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這“九個必須”,深刻闡明和總結了我們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要牢牢把握的歷史經驗和根本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時代價值,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不斷從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一方面,“九個必須”,是對我們黨百年奮斗成功經驗的系統總結,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九個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全面回顧了我們黨百年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和不斷發展壯大的光輝歷史,高度概括了我們黨一百年來團結帶領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歷史經驗和根本要求,科學揭示了一百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成功的深刻道理。繼承和發揚“九個必須”的歷史經驗,牢記和堅持“九個必須”的根本要求,對于在未來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黨能夠繼續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啟示作用。
另一方面,“九個必須”,又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行動指南,為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提供了根本遵循。“九個必須”,全面把握當前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對我們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了科學的回答,為我們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進一步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行動指南。我們必須深入學習領會“九個必須”,把握其精髓要義,明確其實踐要求,不斷增強貫徹落實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努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創造出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光輝業績。
[參考文獻]
[1][4][5]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2(02).
[2]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王毅.革命烈士詩歌選讀[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
[7]方志敏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在“七一勛章”頒授儀式上發言[EB/OL].共產黨員網,https://www.12371.cn/2021/06/29/VIDE1624937642288897.shtml.
[責任編輯:上官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