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俐
近年來,隔代教養成為中國社會的普遍現象,也引發了不少問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隔代教育是一種由家庭中的祖輩承擔重要責任,付出關鍵教育的教養方式。現有研究多著眼于隔代教養對幼兒社會能力、飲食行為、情緒調節、言語能力等方面的影響,發現隔代教養弊大于利。
隔代教養中,祖輩對孫輩承擔一定或主要的教養責任,包括完全的隔代教養和不完全的隔代教養。完全的隔代教養是指父母與子女處于長期的分離狀態,撫養及教育責任完全由祖輩承擔的教養方式。不完全的隔代教養是指父母因工作需要與子女暫時分開,將子女交至祖輩看管或祖輩與父輩共同生活均承擔起對幼兒的撫養及教育責任。
(一)隔代教養影響幼兒與父母間依戀關系的建立
孩子對小時候經常照顧自己的人會有特殊的依戀。當前許多年輕父母忙于工作或外出務工,把教育和撫養孩子的責任長期推給祖輩,導致父母和孩子之間難以建立和形成安全的依戀關系。依戀是照顧者(主要是母親)與孩子之間的一種積極而深情的情感聯系。在家庭教育中,親子之情是其他情感所不能替代的。當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就不能充分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容易導致與父母的情感疏遠,進而影響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這對他們今后的智力發展、體格發育、語言發展尤其是心理健康會造成不利的影響。與父母長久的分離會引起他們的恐懼與不安,易形成自卑、孤獨和偏激的性格。
(二)隔代教養影響幼兒言語和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
言語能力是實現人際交往的基本工具。兒童言語水平的提高是其早期發展最明顯的標志之一。由于年齡、觀念和知識水平的限制,祖輩對孫輩的教育往往停留在“養”的層面,而“教”的內容卻很少。許多祖輩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許多觀念和知識不能緊跟時代,所以在與孩子交流時存在代溝。另外,許多祖輩接受教育的水平有限,對輔導孩子學習束手無策。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難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缺乏溝通也會導致他們表達能力不足。
(三)隔代教養影響幼兒良好性格的發展
祖輩的溺愛容易使幼兒變得驕縱,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不當會使幼兒錯失形成友好交往和優良品質的良好機會。長期的嬌生慣養會讓孩子失去了自己動手的機會,養成懶散、自私的性格。有研究顯示,祖輩撫養下大班幼兒的獨立性發展水平的平均分明顯低于父母撫養下的幼兒的平均分。因此,家長要為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標準,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為他人著想的品德。
(四)隔代教養影響幼兒營養均衡的發展
祖輩們的飲食觀念影響著幼兒的營養健康。許多家庭都是以祖輩作為做飯的主力軍,他們往往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對科學健康的營養觀念了解不足,導致幼兒的營養不均衡。還有一些老人存在著舊的飲食觀念,認為幼兒多吃才能身體健康,因此,許多祖輩會盡量滿足幼兒的進食要求,導致其營養過剩。攝入過多營養一方面會導致幼兒的體重超標,外形肥胖,在運動活動中行動較緩,體力較差,另一方面還會對他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一)強化父輩教養責任,提高科學意識
幼兒時期是個體心理活動加速發展的時期,也是依戀關系建立和發展的時期,家長要主動擔負起對孩子的教育責任和義務,定期與幼兒溝通互動,保證親子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作用。家長要學會利用各種傳媒手段了解和掌握心理學和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識,運用科學方法教育孩子,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自身條件因勢利導,讓孩子朝著健康、快樂、智慧的方向發展。學習和借鑒科學的教育理念,不斷完善自身的教育方法。家長也要鼓勵父母輩積極參加社區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設機構或家長培訓學校開展的活動,在群體活動中促進其加強學習,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鼓勵他們出去旅游或參加戶外活動,開拓視野,增長見識。
(二)更新祖輩觀念,注重自身再教育
祖輩應該區分愛和溺愛。對于孩子的行為錯誤要及時糾正,并用溫和的方式解決,同時也要與時俱進,更新教育觀念,引導兒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除此之外,祖輩們還要不斷學習,嘗試用現代科學知識教育幼兒,啟發幼兒,形成良性教育。幼兒期是幼兒喜好模仿的時期,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祖輩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榜樣和表率,學會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給予幼兒發言權,避免自己的主觀臆斷,學會給幼兒提供想象和表達自由的空間。其次,多關注幼兒智力培養、自信心、獨立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注重孩子營養的均衡發展,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積極與幼兒的教師進行溝通,開創自己的育兒經驗。
(三)祖輩與父輩進行溝通,創建和諧的家庭環境
祖輩和孩子的父母在幼兒的教養目標上應該具備一致性,避免在幼兒面前產生分歧,為幼兒創造一個溫馨的教育環境。在處理幼兒的問題上,雙方都應理性分析,正確對待。當發生矛盾時,雙方要互相討論,選擇科學的方式。父母輩應多與祖輩進行溝通,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以及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幫助祖輩獲取新的教育知識和方法。父母輩也應學會理解祖輩,對祖輩的一些行為和做法以平和的心態對待,體諒祖輩的辛勤付出。在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下,幼兒才能健康快樂成長。
(四)構筑平臺,建立學習和撫養的長效機制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幼兒園要積極倡導構建家庭、幼兒園及社區一體化的撫養機制,這有利于提高幼兒的撫養質量。家庭要積極配合幼兒園和社區的各項工作,積極利用公共資源,主動參與教育活動。另外,政府、企業、社區、媒體等都應盡力提供幫助,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政府應為隔代教養提供政策保障,如設立基金協會,加大媒體宣傳力度,關注貧困地區的隔代教養問題,動員社會力量,幫助家庭傳遞先進的科學育兒知識,協調家庭矛盾等,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作者單位:昆山高新區西塘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