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麗萍
幼兒的認知水平有限,如果給他們文字過多的書籍,幼兒很難理解書本上的內容,會感到無從下手,變得不愿意讀書。經典繪本內容以圖片為主,文字極少,主題也多數是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因此很容易吸引幼兒的興趣。從繪本閱讀起步,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可以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后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繪本具有直觀性和趣味性。憑借夸張的表現方法、貼近幼兒生活的主題、有趣的故事情節,繪本能夠快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因此,幼兒園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有趣的故事情節相結合,提高繪本課堂的趣味性,讓幼兒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從而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使用經典的繪本材料,比如,在主題為“愛”的繪本中,《我爸爸》《我媽媽》《抱抱》都是比較經典的繪本,這些繪本圖片鮮明,人物表情生動,主題貼近幼兒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教師在引導幼兒閱讀一遍之后,可以請幼兒進行自主閱讀,然后組織幼兒就繪本主題進行討論,讓幼兒開動腦筋,想一想自己的爸爸媽媽有什么特點。對于同樣的主題,不同的幼兒會有不同的理解,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進一步提高幼兒閱讀的積極性,培養幼兒的創新性思維。
在幼兒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教師要多和幼兒一起閱讀,給予幼兒積極的鼓勵,在班級內建立良好的閱讀氛圍。教師與幼兒一起閱讀繪本,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閱讀積極性,還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首先,幼兒園要準備好充足的繪本,并對各班級教師進行必要的閱讀指導培訓,以便幼兒有足夠的繪本可讀,閱讀時能得到必要的指導。其次,教師要圍繞一些經典的繪本開展課堂教學。教師可根據繪本內容進行情景模擬,設計表演游戲,邀請幼兒用自己的方式演繹繪本故事。在閱讀課堂上融入游戲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幼兒閱讀的積極性,還能加深幼兒對繪本內容的理解,提高幼兒的繪本閱讀能力。最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形式,將繪本內容制成視頻,為繪本中的人物配音,給故事增加合適的背景音樂,讓幼兒更加直觀地感受繪本中故事的變化、人物的情感,吸引幼兒的課堂注意力。
培養幼兒閱讀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重視材料的選擇,根據繪本內容建立由易到難的梯度閱讀計劃,對于不同類型的繪本,也要做必要的分類,引導幼兒有層次地開展閱讀。比如在閱讀繪本《好餓的毛毛蟲》時,幼兒不理解為什么毛毛蟲會變成蝴蝶,教師提前做好準備,用圖片的形式向幼兒展示毛毛蟲蛻變成蝴蝶的過程,有利于增進幼兒的理解。在培養幼兒閱讀習慣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有規律地開展活動,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閱讀適合自己年齡和閱讀能力的繪本,培養幼兒認真閱讀的良好習慣。
與傳統的教材相比,繪本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閱讀欲望。繪本的藝術性強,內容充滿童趣,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能促使幼兒主動總結自己的生活經驗,觀察生活、思考生活,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繪本能夠生動形象地表達富有童趣的故事,幼兒閱讀繪本時,會主動觀察繪本中的圖片細節,結合自己的經驗、認知,猜測繪本中的故事情節,這個過程可以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總結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
例如,在繪本《逃家小兔》中,小兔子和兔媽媽想了各種主意,不停地在變化,但是通過細心閱讀,幼兒能很快發現故事發展的線索,兔媽媽的每一次變化都是根據小兔子的變化來的,而小兔子的變化來自孩子自然的聯想。幼兒還發現,小兔子變成小魚在水里游泳,小魚的腦袋還是小兔子的樣子;兔媽媽變成了參天大樹,但是樹冠依然是兔子的模樣;兔媽媽在湖邊垂釣時,她使用的不是一般釣魚用的魚食,而是小兔子最喜歡的胡蘿卜。這些有趣的細節,不僅增加繪本的趣味性,調動幼兒主動觀察的意識,提高幼兒的洞察力,還培養幼兒關注細節內容的習慣,提高幼兒的思考能力。
經典繪本可以啟發幼兒的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教師在開展繪本教學活動時,可以適當擴展經典繪本作品的內容,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在理解繪本原有內容的基礎上,大膽創編新的故事情節。一些經典繪本情節曲折有趣,可以引發幼兒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走進故事,將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個角色,身臨其境地對故事內容進行擴展。幼兒可以自己設計人物的語言、動作和在特定情景中的表現,將自己的想象付諸表演實踐。教師可以通過適當的提問和引導,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還是以繪本《逃家小兔》為例,小兔子說要離家出走,它想了一個又一個主意,但是聰明的兔媽媽總能找到小兔子。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展開想象,小兔子要變成什么,逃到哪里才能不被發現。教師可以讓幼兒把自己想象成調皮的小兔子,幼兒一邊表演動作一邊說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幼兒可以一邊做跳水的動作一邊說:“如果我鉆到水底的石縫里,媽媽就發現不了我了。”幼兒可以蜷縮起身體,然后小聲說:“躲在草叢里,媽媽就看不見我了。”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幼兒將自己想象成繪本中的角色進行思考,引導幼兒延伸創編故事,可以提高繪本閱讀活動的趣味性,使繪本閱讀活動更加豐富立體。
教師要結合幼兒的認知能力和年齡特點,為幼兒選擇合適的繪本。經典繪本畫面風格多變,故事情節耐人尋味,可以引發幼兒的思考,使幼兒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幼兒的經典繪本,引導幼兒觀察繪本中的細節,感受繪本中表達的思想與情感,幫助幼兒學會深度閱讀。一些人文生活類的繪本畫面生動形象,內容飽含情感,能夠使幼兒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加深幼兒對親情、友情的理解,滋養幼兒的心靈。
例如,在閱讀繪本《彩虹的盡頭》時,教師先詢問幼兒對故事的哪一部分內容最感興趣,幼兒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有幼兒說,最喜歡兔爺爺講述寶貝的內容,教師追問,“兔爺爺的寶貝是什么?”幼兒回答之后,教師繼續引導:“兔爺爺的寶貝是狐貍所認為的金銀財寶嗎?”幼兒都知道不是的。接下來,教師再進一步提問:“寶貝一定是貴重的東西嗎,每個人心中的寶貝是一樣的嗎?”經過層層提問,大部分幼兒都開始思考,最后,幼兒得出結論:寶貝不一定是金銀財寶,也可以是一些具有特殊意義的東西或者重要的人,一個好朋友、一段珍貴的回憶都可以是我們的寶貝。在引導幼兒尋找“寶貝”的過程中,教師一步步升華了繪本的內涵,強化了繪本的主題,讓幼兒有所感悟,并轉換為自己的經驗。
繪本種類豐富,包括生命教育類繪本、趣味性繪本、科普類繪本以及親情類繪本等。許多繪本可以作為角色表演游戲的劇本,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幼兒根據繪本內容來表演、模仿以及創作,可以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深化繪本閱讀的效果。
例如,在閱讀繪本《逃家小兔》后,幼兒自編自導,演繹了新的情境劇。幼兒記住了小兔子和兔媽媽的對話,自主扮演小兔子和兔媽媽進行對話,“我要跑走了,我要變成小魚游到遠處。”“如果你變成小魚,我就變成捕魚人。”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先是模仿繪本中的對話,隨后慢慢演繹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要變成一只小蝌蚪,躲到荷葉下,讓你找不著。”“如果你變成小蝌蚪,我就變成一個拿著網子的小男孩,一下子網住你。”繪本中的句式很容易模仿,幼兒稍微想一想就能夠編出類似的對話,教師記錄幼兒的對白,并進行恰當的評價,可以進一步提高幼兒自主探究的積極性。
閱讀繪本能夠提高幼兒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教師要不斷地對繪本閱讀教育進行探索,為幼兒提供充足的繪本資源和適當的指導,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幼兒在閱讀中感受快樂、學會思考。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幼兒師范學校附屬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