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嫻
在新時期背景下,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是現代幼兒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應積極開發與利用幼兒園游戲化課程資源,以實現其教育價值,促使幼兒在游戲化的課程教學中實現有效學習,逐步提升幼兒各方面的能力。本文基于筆者實踐,從傳統游戲、綠色游戲、手工游戲和生活游戲四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很多傳統游戲能流傳多年,必然有其內在價值。如果幼兒教師能合理地對傳統游戲加以創新和運用,那么就能使其煥發全新的光彩,發揮其全新的價值,以滿足新時代幼兒的需求。從傳統游戲中創新挖掘利用價值,不僅對幼兒游戲和教師教學具有積極意義,還有利于弘揚傳統文化,讓幼兒在傳統游戲的新形式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比如,傳統游戲“老鷹捉小雞”,由一個人扮演老鷹,一個人扮演雞媽媽,其他的幼兒跟在雞媽媽身后當小雞。這個傳統游戲的趣味性較強。幼兒教師可以針對這一游戲進行創新,將幼兒分成四組,讓每組幼兒穿上不同顏色的衣服,再打亂順序組成四隊雞媽媽和小雞,老鷹要按照顏色分類捉小雞,被捉到的小雞不會被淘汰出局,而是跟在老鷹身后變成對應顏色的小鷹。以此循環,觀察最后究竟是老鷹隊伍取勝,還是小雞隊伍取勝。傳統游戲的創新設定不僅能讓幼兒感受到游戲的樂趣,還能培養幼兒對顏色的感知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在游戲開始之前,幼兒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自主思考創新傳統游戲,讓幼兒自主設計感興趣的游戲形式,培養幼兒的思考能力和組織能力。
再如傳統游戲“丟沙包”,一名幼兒在對面丟沙包,其他幼兒負責躲避,被打到的幼兒就會淘汰出局。教師可以適當對游戲進行創新,給丟沙包的幼兒和躲避的幼兒貼上不同的標簽,讓其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丟沙包的幼兒扮演拼音“p”,負責躲避的幼兒則身上貼著其他不同的聲韻母,幼兒“p”要找到能跟自己組合成字的韻母進行攻擊,并且被打到的幼兒不會被淘汰出局,而是可以在裁判教師這里領取新的拼音,扮演新的丟沙包角色。
由此可見,傳統游戲都具有很強的可拓展性,需要幼兒教師及時發現并加以利用,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潛移默化地幫助幼兒吸收教學知識,在游戲中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培養幼兒主動思考的習慣,賦予傳統游戲新的形式和新的內容,傳承與創新傳統文化。
環保意識是當代每個人都需要具備的意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環保意識融入游戲設計中,幫助幼兒養成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垃圾分類是環保領域最熱門的話題,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計與垃圾分類有關的游戲活動,幫助幼兒掌握垃圾分類的知識。在游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利用生動形象的方式,給幼兒講解如何分類垃圾,并舉例幫助幼兒理解。幼兒教師可以設計垃圾分類接力賽,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讓小組成員在規定時間內輪流抽取卡片進行垃圾分類接力,分類正確加一分,分類錯誤不得分,得分最高的隊伍獲勝。通過這樣的游戲形式,不僅能提高幼兒對垃圾分類的理解能力,同時還能有效增強幼兒的集體榮譽感和身體素質。
除了垃圾分類的游戲,幼兒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在家里收集廢棄的塑料制品和紙制品,帶入課堂進行二次改造利用,如將塑料瓶做成燈籠、將廢紙殼做成門簾等等。幼兒在改造過程中能夠意識到廢物利用的趣味性和實踐性,真切地感受到環保的意義,在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能有意識地保護環境,為綠色地球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師還可以在其他課程中融入環保游戲教育。例如,教師可以讓幼兒扮演記者,帶領幼兒到街頭采訪環衛工人,了解他們的工作內容,并引導幼兒以圖畫的方式記錄下來。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幼兒了解環衛工人的辛苦,培養幼兒的交流能力和記錄能力,幫助幼兒自覺形成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
幼兒正處于活潑好動、動手能力和探索欲極強的發展階段。教師合理地設計手工游戲,不僅能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還能激發幼兒的創造活力,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自主創新能力。在設計手工游戲時,幼兒教師需要充分地觀察和了解幼兒,針對不同幼兒的不同興趣方向設計綜合適應性較強的游戲活動,盡量避免手工游戲的模式化和固化。例如,在剪紙游戲中,教師可以給幼兒提供紅色的材料,讓幼兒在給出的范圍內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幼兒教師還可以組織具有感恩性質的手工游戲活動,如在母親節、中秋節之類的節日之前,組織幼兒動手給父母制作禮物,感謝父母的付出和照顧。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廢物利用,將家里丟棄的塑料瓶做成紅彤彤的燈籠,或者將用完的牛奶紙箱做成收納盒等等,不僅能讓父母感受到幼兒的心意,培養幼兒的感恩意識,還能將環保理念深入每個家庭。手工活動不僅能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還能幫助幼兒在實踐中培養各方面的綜合能力,讓幼兒成為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除了單人的手工游戲,教師也可以組織規模相對大一些的集體手工游戲活動,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剪紙活動,讓每個幼兒將一張紙剪成連續不斷的紙條,然后將每個小組成員的紙條連起來,長度最長的小組獲勝。剪紙條游戲不僅能鍛煉幼兒的注意力和動手能力,還能培養幼兒的集體責任感。除了剪紙條游戲,類似的搭積木、做小船的游戲也能有效地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幼兒的集體榮譽感,這都需要教師深入思考,精心設計。教師也可以讓幼兒自主設計手工游戲,集思廣益,以設計出更符合幼兒興趣需求和身心發展的游戲,完成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游戲也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幼兒園游戲環節的設置應當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避免與當代社會脫節。教師應當轉換思路,嘗試開發生活游戲,在游戲中鍛煉幼兒獨立生活的本領和技能,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和責任擔當。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走出幼兒園,讓幼兒記錄幼兒園周圍有哪些植物、有哪條路、有什么建筑等,讓幼兒拍照記錄,并在回到幼兒園后,帶領幼兒在課堂上嘗試手繪地圖。手繪地圖的環節設置不僅能幫助幼兒認路,還能充分鍛煉幼兒的各項綜合技能,如幼兒需要具備較強的記憶力記錄所看到的事物,需要具有一定的美術能力進行等比復制,需要具有較強的表達能力描述自己繪制的地圖等。因此,幼兒教師需要在幼兒手繪地圖的過程中給予相應的指導,幫助幼兒能更好地完成作品,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除了繪制幼兒園周圍的手繪地圖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幼兒繪制從幼兒園到家的路線圖及其他形式的幼兒感興趣的地圖。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手繪地圖扮演導游,由教師和其他幼兒扮演游客,讓幼兒帶領游玩。這樣的活動能幫助幼兒直觀地感受地圖的價值和自身的價值,讓幼兒獲得自豪感和滿足感。教師還可以邀請家長來幼兒園與幼兒一起參與導游游戲,讓家長能直觀地感受到孩子的成長和勇氣,有效地促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同時還能拉近家園之間的距離。
幼兒園的教育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幼兒的生活能力。生活游戲的設計不僅能讓幼兒體會到游戲的趣味性,還能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各項生活實踐技能,并能將這些技能合理地應用于生活學習中。
綜上所述,幼兒教師需設計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狀況和興趣需求的游戲環節,多與幼兒交流溝通,探索幼兒園游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升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育才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