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
摘要:內蒙古伊金霍洛旗牛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養殖范圍進一步擴展,很多農牧民群眾依托牛養殖產業,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本次研究主要以肉牛養殖為例,探討了牛科學養殖管理技術要點,希望通過研究為更好地提升牛養殖效益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牛;科學養殖;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S815.4文獻標識碼: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4.016
Cattle Scientific Breeding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ZHANG Mei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of Yijinhuoluo Banner,Ordos Inner Mongolia 017200,China)
Abstract:The scale of cattle breeding in Inner Mongolia Yijinhuoluo flag has been further expanded,and the scope of breeding has been further expanded. Many farmers and herdsmen have relied on the cattle breeding industry and embarked on the road to wealth. This study mainly took beef cattle breeding as an example,and discussed the key points of scientific cattle breeding management technology. It is hoped that the research will be helpful to bett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attle breeding.
Keywords:cattle,scientific breeding,feeding management,technical points
0引言
伊金霍洛旗是一個典型的畜牧養殖大旗,牛養殖產業,在當地畜牧養殖結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牛肉制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牛肉已經成為我們日常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蛋白質來源。從近幾年的發展情況來看,肉牛養殖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再加上2018年以來,非洲豬瘟疫情對生豬養殖業構成嚴重危險,極大地促進了肉牛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但從整體的養殖情況來看,很多農牧民群眾并沒有掌握科學的飼養管理技術,一直沿用傳統的養殖管理模式,造成了肉牛的養殖周期較長,產肉率顯著下降,生產能力嚴重不足,不利于提升肉牛的產量和品質,有時還會因為某些疫病的傳播流行,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新時期就需要結合市場發展規律,不斷加強本地區肉牛品種改良,積極發展優質肉牛養殖產業,促進農民群眾增產增收。
1牛舍規劃建造
當前肉牛養殖產業發展過程中,建設用地的數量呈現逐漸減少的情況,所以在養殖場規劃建造過程中,應該以節約土地資源以及滿足當前生產需求為出發點,考量當前的實際情況,保證規劃建造的養殖場,有利于改建或者擴建,滿足結構緊湊的原則。對于適度規模的養殖場,應該將整個養殖區域劃分為生活管理區域、生產區域和隔離區域,各個功能區域要保證界限明顯,有一定的消毒通道,并且各個區域之間應該距離30~50 m 建設防疫站或者隔離墻。生活管理區域主要建設在上游處或者地勢較高處,包括了生活舍飼、辦公舍飼。生產區域建設在養殖場的中間,包括了牛養殖舍以及儲存相關輔助舍飼的功能室。隔離區主要位于養殖場的下游處或者側方向,地勢較為低洼地帶,包括了獸醫室、隔離室、糞便儲藏室、裝卸牛臺和污水處理池。養殖場的獸醫室和隔離室應該距離牛舍50~100 m。飼料儲存場所、飼料加工車間應該設置在生產區域和生活區域之間,方便車輛運輸,實現機械化操作。牛舍的一側建設飼料調制間和更衣室。牛養殖場與外界接觸應該設置專用的道路,養殖場內部凈道和污道分離,不能相互交叉混合使用,凈道的寬度不小于3.5 m,轉彎半徑不能小于8 m。
2肉牛飼喂技術
內蒙古伊金霍洛旗有著豐富的草地資源,當地牧草豐盛,并且農作物和各種農產品十分豐富,包括了玉米、小麥、大豆等。近年來為了實現天然草場的保護,當地畜牧部門要求農牧民群眾積極開展人工種草,營造了大面積的人工草地。充沛的飼料來源能滿足肉牛的生長發育所需,降低養殖場的經濟成本。在飼喂養殖期間應該準備充足的粗飼料、青干草、精飼料,應該在投喂一小時前進行有效的浸泡處理,避免向牛群投喂干料,防止瘤胃膨脹。粗飼料應該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則添加,每次投喂2~3次,在投喂時按照混合精飼料、粗飼料的順序原則進行添加,也可以將粗飼料和精飼料混合之后直接投喂。育肥階段精飼料配方是由玉米面按照70%~75%的比例添加,同時在飼料中添加了15%~20%的豆餅、棉子餅、花生餅,添加劑的量控制在2%,磷酸氫鈣控制在1~2%,食鹽控制在1.0~1.5%,同時向其中添加0.5%~1.0%的小蘇打。每100 kg牛飼喂量控制在0.8~1.2 kg。青飼料主要以當地的青干草、青貯秸稈為主。肉牛養殖管理期間務必要精心搭配飼料,這樣才能滿足生長發育要求,提高肉牛的體質。在粗飼料調制時,一定要做到科學合理,粗飼料不能過短也不能過長,避免影響到牛的進食時間和采食質量。日糧要充分混合均勻,盡量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則添加,避免在飼料槽中剩余過多的飼料[1]。在科學投喂的基礎上,還應該確保有充足的飲用水供給,保證飲用水干凈整潔,及時更換飲水槽的飲用水,避免飲水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夏秋季節牧草較為充足,讓牛群在操場中采食天然牧草,增強身體抵抗能力,同時根據肉牛的體質來決定是否需要補充精飼料。冬春季節由于青綠飼料供給不足,應該每天添加精飼料0.5~1.0 kg。
3加強環境調控
肉牛屬于反芻類的動物,往往會在短時間內采食大量飼料,休息的時間再細細地研磨,將飼料更好地消化和利用,所以在整個養殖管理過程中,一定要為牛群創造一個寬松整潔干燥的生長環境,并且要確保圈舍通風良好。冬春季節要做好圈舍的防寒保暖工作,定期打掃圈舍,保持良好的衛生條件,讓肉牛感覺到舒服。另外牛生長發育階段體表會分泌出大量的油脂,油脂與外界接觸之后會粘結在一起,堵塞毛孔不利于牛體表衛生,同時也很容易加重各種體表寄生蟲的發生流行,所以應該每天定期對牛群的體表進行刷式處理,清除牛體表的各種灰塵和臟物,確保牛體表保持衛生,促進皮膚新陳代謝,預防皮膚病發生[2]。特別是在夏秋季節要做好圈舍蚊蟲鼠害的消滅工作,避免吸血昆蟲叮咬皮膚,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傳播。及時消滅養殖場的各種寄生蟲,預防體表寄生蟲、體內寄生蟲病的發生流行。此外在日常養殖管理期間,還應該注重觀察牛群的反芻進食運動等生長情況是否正常,如果發現異常,應該及時分析其中的原因,做到對癥治療。
4科學防疫
養殖場應該構建完善的防疫消毒制度,這樣能從根源上切斷病原的傳播途徑,有效控制傳染性疾病的傳播流行。在進入牛舍之前,應該對圈舍和地面進行全面的衛生消毒,確保安全之后才能進入新的牛生產區域。放牧區域門口應該設置消毒池,經常更換消毒液,保持消毒液的濃度,車輛和人員都需要從消毒池中經過,杜絕患病牛和攜帶病原的人員進入到生產區。外來人員和外來車輛需要進行紫外線消毒之后,才能進入到生產區域。牛舍每個月消毒1~2次,每年春秋兩季進行一次大清理和大消毒,常用的消毒劑包括了氯制劑、復合酚制劑、碘酸合劑、雙季銨鹽等[3]。每年春秋兩季做好重大傳染性疾病疫苗的集中免疫接種,掌握牛群的抗體消散情況,并妥善的調整好免疫接種程序。結合本養殖場的疫病流行特點,做好區域性的疫苗免疫接種工作,重點加強二類、三類動物疫病的集中免疫,確保牛群身體抵抗能力達標。養殖場需要堅持封閉化的養殖管理模式,如果需要從外地引種,引進的牛群必須來自非疫區,身體健康并附有當地動物防疫部門所出具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進入養殖場之前,應該對每頭牛進行逐一的臨床檢查,合格之后放入到隔離區域,在隔離區域養殖30 d 以上,由獸醫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和血清檢測,并進行妥善的驅蟲處理,之后才能轉入到大群中混合養殖。另外獸醫人員還需要對進入生產區域的每頭牛建立養殖檔案。發現傳染性疾病之后,不管是一類重大傳染性疾病還是一般的傳染性疾病,都應該執行疫病上報制度,由專業獸醫人員對病情做出有效的診斷,明確病原的種類,然后采取相對應的措施進行有效處理。
5結束語
肉牛養殖業是內蒙古伊金霍洛旗的主導產業和支柱性產業,近年來肉牛養殖規模呈現逐漸擴大的態勢,規模化養殖場的數量不斷增大。但從整體情況來看,主要以散養養殖、中小規模養殖為主,養殖較為分散,難以形成有效的規模,整體的抵抗能力相對較差,市場競爭能力不足,很容易因為一系列的不當管理,引發各類傳染性疾病的傳播蔓延,威脅到整個牛群的身體健康。所以就需要從肉牛養殖管理角度入手,將先進的飼養管理技術在廣大基層地區進行有效的推廣和應用,確保能在短時間內轉變農牧民群眾的傳統肉牛養殖模式和養殖習慣,更好地推進一個地區肉牛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馮元朝,李小群.奶牛飼養管理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湖北畜牧獸醫,2014,35(11):70-71.
[2]阿綠林.奶牛飼養管理的技術要點[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8(8):18.
[3]孫成財.奶牛飼養管理技術要點[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9(7):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