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讓 張得芬
摘要:畜牧養殖對于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改善養殖戶經濟收益發揮重要的作用。目前養殖的規模越來越大,但是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阻礙畜牧養殖業的發展。該文主要論述生態養殖技術對于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性及應用。
關鍵詞:生態養殖;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應用
中圖分類號:S8-1文獻標識碼: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4.083
Talking about Ecological Breed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XU Rang1,ZHANG Defen2
(1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tation of Donghe Township,Huzhu Qinghai 810500,China;2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tation of Taizi Township,Huzhu Qinghai 810500,China)
Abstract:Animal Husband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improving the economic returns of farmers. At present,the scale of animal husbandry is getting larger and larger,but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an obstac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effectiveness and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breeding technology in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Keywords:ecological breeding,animal husbandry,sustainable development,application
0引言
隨著現代養殖業的推進,畜牧業迅速發展,對于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改善養殖戶收入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由于養殖觀念、養殖技術、養殖設施等的影響,對于養殖所產生的糞便等垃圾未能進行良好的處理,對地方環境造成了較為不利的影響,尤其是對空氣、水源、土壤等的不利影響,破壞了當地的生態平衡。因此,應用生態養殖技術,采取有效的手段對畜牧養殖所產生的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生態效率,是構建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社會的重要途徑。本文就生態養殖的理念、重要性以及傳統養殖的弊端和解決對策進行簡單闡述,以供參考。
1生態養殖對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聯系
生態養殖是指在一定的養殖空間內,通過良好的管理手段,提供先進的養殖技術,實現大自然物質穩定循環,保護環境不受污染,動植物平衡發展,且提高養殖效益的一種模式。可持續發展這一理念在1987年被首次提出,其定義是滿足當代人需求,且對后代的需求又不會產生危害,說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的在于對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生態養殖與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之間存在著密切的內在聯系。若想實現生態養殖,需要加大對于提高整體資源利用度的認識,同時加之以先進的科學技術,注重養殖技術的革新及疫病防控,提供給動物良好的生活環境,養殖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及飼養管理水平,才是實現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深挖其內在聯系可以看出,畜牧業若想實現可持續發展,生態養殖是必須被大家接受和推廣的一種養殖模式,這樣才能實現既可創造效益,又不對生態環境和未來發展造成破壞和威脅,進而實現長久發展的最終目標[1]。
2生態養殖技術對于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性
畜牧養殖中的最大問題就是環境污染問題,這主要還是與養殖理念、技術,以及管理模式的落后有關。如養殖地點選址不科學,造成的養殖垃圾對當地的水源、空氣、土壤等造成污染;如養殖技術落后,沒有采用科學的養殖與管理模式,養殖環境差,通風條件不良,造成病菌的繁殖,尤其是落后的禽畜糞便處理方式,是導致環境污染的最主要因素。而生態養殖技術通過在養殖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應用生態理念,包括從選種、繁育、管理,以及養殖中產生的畜禽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再利用,實現良好的養殖生態效益。此外,生態養殖技術能夠有效降低禽畜的病死率,減少疫病的傳播,降低養殖成本,更好地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收益。
3生態養殖技術應用
3.1科學選擇養殖基地
糞便污染一直是制約畜牧養殖的大問題,要開展生態養殖,首先要合理地確認養殖基地,從源頭上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在養殖中,對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包括對空氣、水源、土壤等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在養殖基地的選擇上就需要結合這幾個方面的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一是要遠離生活區,養殖過程中難以百分百避免污染和病菌,物理上的距離能夠有效阻止病菌的傳播,所以離居民居住區越遠越好;二是要遠離水源地,水是流動的,養殖污染主要是糞便污染,遠離水源地意味著能將對水源的影響降至最低,使得飲用水源安全有保障;三是在養殖基地確認之后,要對糞便無害化處理設備以及技術的實施與建設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
3.2應用先進的糞污處理技術
糞污處理是實現生態養殖的核心,在畜牧養殖中,要積極應用先進的糞污處理技術來降低對環境的危害。主要從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兩方面著手。無害化處理包括物理處理技術和生物處理技術,物理處理技術主要是利用自然資源,如陽光、風對糞便進行干燥,這種處理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天氣因素影響較大,處理糞便的量也不大;生物處理技術是當前較為常見的畜禽糞污處理技術,是利用生物菌種所產生的微生物對糞便中的有機成分進行分解,之后利用高溫堆料的形式殺死寄生在糞便中的有害病菌,同時保留糞便中的有效養分,后期再轉化為優質的復合肥進行再次利用。資源化利用技術,一是利用沼氣實現糞污的資源化利用。沼氣處理技術不僅能夠及時、有效地處理養殖垃圾,而且產生的沼氣還可以進行再次利用,如處理中所產生的甲烷可作為燃氣使用,沼液、沼渣等是不可多得的肥料,無論是生態效益還是經濟效益都十分明顯;二是糞污轉化有機肥生產技術,對于大型的、規模化的養殖場來說,利用糞污轉化有機肥生產技術來處理養殖過程中所產生的大量糞污,比如豬糞、牛糞,轉化生產后還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
3.3推行良種繁育
加大科技入戶機制、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以及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同時對畜牧產品進行品種改良,調整畜群結構,改變傳統的以數量取勝的養殖觀念,向效益型、生態型畜牧業轉型。
3.4做好疫病防控
在養殖過程中,對牲畜的疾病防治和日常管理與養殖技術同等重要。這是因為,一旦養殖的牲畜發生疫病,輕則影響牲畜的生長,延長出欄時間。嚴重者,有一些牲畜疫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不僅僅在牲畜間傳播,而且還會在人畜間傳播。做為養殖企業來說,要將疫病防控作為一項常態化的工作來抓。首先,要積極學習疫病防控的相關知識,切實了解疫病的危害以及傳播途徑[2]。其次,在養殖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科學的養殖管理方式來進行養殖。比如,養成不徒手接觸畜禽的習慣,接觸動物,尤其是病畜的流產物或是死胎等時,要做好相應的防護;在發現飼養動物發生感染時,要對病畜及時捕殺,并迅速報告畜牧管理部門做出正確的評估,為后續的處理提供有效的參考意見。除此之外,每年要及時做好疫苗免疫工作,從源頭上降低疫病發生與傳播的幾率。
3.5加強畜牧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推進生態養殖技術發展
高度重視對專業人才的引進,以及對現有畜牧技術人才的專業技能提升[3],不定期地開展相關的培訓活動,針對畜牧業中所出現的新問題進行經驗總結,對于養殖中所出現的新技術進行宣傳與傳播。除此之外,也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渠道和可利用的資源,對生態養殖技術進行推廣,尤其是相關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
4結束語
畜牧養殖業已經成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同時,畜牧養殖的不標準、不規范所造成的環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等問題也日益突出。針對當前畜牧養殖業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推廣生態養殖技術,加大對廣大養殖戶的教育和引導,幫助他們科學養殖;同時也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以及資金的投入力度,落實和強化生態養殖的環境保護機制,更好地推動我國畜牧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杰瓊,王鵬.淺談生態養殖與畜牧業可持續發展[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0(7):39.
[2]高俊國,張鑫,張巧娥.淺談生態養殖與畜牧業可持續發展[J].吉林畜牧獸醫,2020(4):77-81.
[3]鞠興龍.淺談生態養殖與畜牧業可持續發展[J].獸醫導刊,2020(9):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