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偉
摘要:生豬養殖過程中,腹瀉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尤其在仔豬中最為常見。腹瀉疾病會顯著降低生豬對飼料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利用,降低生豬生產性能,一些嚴重的腹瀉疾病會導致生豬死亡,對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產生了嚴重的影響。生豬腹瀉疾病的原因主要包括細菌感染、病毒性感染、寄生蟲感染及飼養管理不當等。該文將對生豬腹瀉疾病的流行特點、癥狀及防治措施進行介紹,旨在為生豬的健康養殖提供幫助。
關鍵詞:生豬;腹瀉疾病;流行特點;臨床癥狀;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28文獻標識碼: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4.024
Diagnosis and Control of Porcine Diarrhea
MA Yunwei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tation of Xin'an Town,Haiyang City,Haiyang Shandong 265100,China)
Abstract:Diarrhea is a common digestive tract disease in pig breeding,especially in piglets. Diarrhea disease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digestion,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of feed nutrients and reduce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pigs. Some serious diarrhea diseases will lead to the death of pigs and have a serious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pig breeding. The causes of diarrhea in pig breeding mainly include bacterial infection,viral infection,parasitic infection and improper pig feeding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The paper will introduce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symptom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diarrhea diseases in pig breeding,in order to provide help for healthy pig breeding.
Keywords:pig,diarrhoeal diseases,epidemic characteristics,clinical symptoms,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0引言
隨著生豬養殖密度和數量地不斷增加,生豬養殖中的病害問題也逐漸凸顯。其中,腹瀉是一種常見病,在生豬各日齡階段,各養殖品種中均會出現,尤其在仔豬養殖中最常見。冬春季節,由于環境溫度的急劇變化,容易引起豬應激,誘發腹瀉。在實際養殖中,導致豬腹瀉的因素還有很多方面,如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病,飼養管理不恰當及飼料原料品質低下等,均可引起消化道疾病,導致腹瀉。飼養管理人員應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盡量在短時間內控制生豬腹瀉,降低經濟損失。本文將對生豬腹瀉疾病的流行特點,病理變化及防治措施進行介紹,以期為生豬腹瀉疾病的科學防治及我國生豬養殖產業的科學發展提供幫助。
1流行特點
生豬腹瀉疾病的原因包括很多方面,如細菌性腸道疾病、病毒性腸道疾病、寄生蟲感染及飼養環境和管理因素等。飼養管理人員應每天觀察生豬的排便情況,精神狀態及生長發育狀況等,判斷是否存在腹瀉疾病。統計數據表明,生豬腹瀉疾病在各個季節均會發生,冬季和春季發病率更高,主要是由于該季節環境溫度變化較為劇烈,若沒有做好欄舍溫控措施,很容易導致生豬應激,進而引發腹瀉疾病。生豬出現腹瀉疾病后,最容易導致機體脫水,若糞便中出現血液及腸道粘膜組織等,如不及時治療,很容易導致生豬死亡。規模化生豬養殖中,腹瀉疾病的流行通常和生豬養殖的飼料,飲水及環境條件密切相關,易通過飲水和飼料進行傳播,是潛在的疾病傳染源[1]。
2癥狀與診斷
腹瀉疾病在生豬所有日齡中均會出現,尤其在幼齡仔豬養殖中。仔豬腹瀉后容易脫水,導致的死亡率可高達100%。育肥豬養殖中的腹瀉疾病導致的死亡率較低,但是會顯著降低育肥豬的生產性能和胴體品質。生豬腹瀉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不同原因導致的腹瀉疾病的癥狀有所不同,同種原因導致的腹瀉在不同生豬個體中的癥狀也有所差異。生豬出現嚴重腹瀉時,糞便呈灰白色、黃綠色、黃白色等,部分生豬糞便中夾雜著沒有消化完全的飼料,仔豬還會出現沒有消化完全的凝乳塊等物質。惡性疾病感染導致的生豬腹瀉會在糞便中出現腸道粘膜組織和血液,呈血紅色或暗紅色,且會出現惡臭味或酸臭味。部分生豬在腹瀉時會伴隨著嘔吐,體重迅速下降,出現嚴重的脫水,被毛沒有光澤且凌亂,體表蒼白色,體溫升高。情況嚴重時,生豬耳朵和后腿部出現青紫色斑塊,甚至全身出現[2]。
對豬腹瀉種類進行分析發現,其主要可以分為以下的7種不同類型:仔豬副傷寒型腹瀉;豬瘟腹瀉;仔豬黃白痢;輪狀病毒型腹瀉;傳染性胃腸炎型腹瀉;流行性腹瀉;球蟲腹瀉。其中仔豬黃白痢是養殖者在仔豬養殖階段需要重點關注的疾病之一,也是當今生豬養殖過程中難以解決的難點問題。
解剖腹瀉死亡的生豬,發現病變部位主要集中在胃腸道組織,消化道粘膜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而且出現充血、出血和擴張的情況。部分腹瀉生豬的消化道粘膜出現大面積的脫落,且腸道粘膜組織嚴重擴張,呈半透明狀。患病生豬的小腸絨毛組織還會出現萎縮脫落的情況。有些患病生豬肝臟組織出現綠色病變,且腹瀉程度不同,淤血狀況也有所差異。還有些患病生豬的肝臟組織表面出現針點狀的壞死灶,膽囊粘膜出現壞死腫大的情況,結腸中腸系膜組織及腸腔內出現纖維狀滲出物,腸道組織還會出現腫脹充氣的情況。有些腸道積液中會出現部分血液內容物。有些胃部粘膜組織出現斑塊狀癥狀[3]。以仔豬黃白痢為例進行詳細分析,當這類腹瀉發生時,腸道出現急性卡他性炎癥為主要特征。對病死豬解剖后發現十二指腸病變最為嚴重,胃部黏膜結構受損且幽門部最為嚴重,腸粘膜上出現出血點且有粘性分泌液,內容物呈粥狀,色澤為黃、白色。而更為嚴重的病豬則還會表現出腸道黏膜的脫落以及腸系膜淋巴結腫大。
3防治措施
3.1改善飼養管理
不恰當的飼養管理是導致生豬腹瀉的重要因素。首先要做好飼養用具及養殖環境的清潔消毒。對產房、繁殖場和飼養管理設備的清潔消毒,及良好的母豬養殖環境,對仔豬健康有益,可避免仔豬腹瀉。其次,要把控水源和飼料的清潔衛生,可在飲水中添加部分營養物質和抗應激藥物,增加生豬機體的抗應激能力和免疫能力,降低生豬腹瀉率。再次,要從正規廠家采購飼料,自主配料的企業需要嚴格把控飼料原料品質。根據生豬日齡合理調控飼料營養物質,避免營養物質過?;蚬┙o不足。還需嚴格控制飼料及飼料原料的貯存環境,避免發霉變質,杜絕飼喂生豬霉變飼料。最后,還可以適當增加生豬運動量,提高機體免疫能力[4]。
3.2治療措施
生豬出現腹瀉病或癥狀后,要及時隔離養殖,同時查找腹瀉原因,判斷是傳染性腹瀉還是非傳染性腹瀉,不能盲目用藥,需要合理檢查后采取適當的處理措施。對于細菌性感染的腹瀉疾病,需要使用抗生素類藥物進行治療,保障短時間內緩解腹瀉,做好水分補充,避免機體脫水。還需口服補液鹽,做好生豬體液補充,維持機體電解質的平衡。還可以通過中藥輔助治療,中藥治療配方推薦:黃連4 g、穿心蓮7 g、黃苓7 g、車前草7 g、白頭翁8 g、石榴皮8g、地丁4 g、芹皮8 g、枳殼7 g、定于8 g,混合后加水3 L煮沸,煎煮1 h后,在藥液中加入15 g氟哌酸,每天口服劑量為3 mL/kg體重,連續使用3 d即可改善[5]。若病毒性腹瀉發生時,除確證后進行及時用藥外,還需要明確病毒種類及來源,及時進行人員、物資及車輛流動,減少病毒的交叉感染,也降低其他病原微生物進入豬場的機會。此外,也需要加強日常飼養管理水平,提高生豬不同養殖階段的抵抗力。
在養殖過程中,生豬腹瀉的發生可能是突然的,也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如果沒有良好的疾病控制及治療手段,則會給養殖戶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所以,提前預防是生豬腹瀉類疾病的真正管理重點。
4結束語
生豬腹瀉病會顯著降低豬的生產性能和健康狀況。調查原因后,養殖人員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同時做好生豬養殖環境,把控飼料品質,可以有效避免腹瀉疾病,促進生豬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飛,曾喻兵,江朝源,等.豬流行性腹瀉病毒SYBR Green I熒光定量RT-PCR檢測方法的建立與應用[J].中國獸醫科學,2021,51(11):1 355-1 360.
[2]鄭亮,郭德軒,于雯,等.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蛋白功能研究進展[J].生命的化學,2021,41(6):1 133-1 138.
[3]梁春燕,覃小青,何業強,等.引起豬腹瀉的病毒性疾病分類辨識診斷[J].中國動物保健,2021,23(7):17-19.
[4]翟新國,周瓊瓊,鄭培培,等.河北省一株豬流行性腹瀉病毒S1基因的遺傳變異與重組分析[J].黑龍江畜牧獸醫,2021(12):56-62.
[5]李麗,張辛銘,尹雙輝,等.穿膜肽與抗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膜蛋白單域抗體融合表達和入胞活性分析[J].動物醫學進展,2021,42(6):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