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依拉古麗·木合塔爾別克
摘要:昭蘇縣是典型的畜牧養殖大縣,隨著養殖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傳統放牧養殖對草場生態環境構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壞,需轉變傳統放牧模式,加強對草場的科學利用。通過發展人工牧草種植,能更好地調整農牧產業結構,保證青綠飼料供給,滿足牲畜養殖所需,減輕牲畜在草場上活動的頻率,確保草場能得到快速有效的修復。
關鍵詞:牧草種植技術;飼草飼料;加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S816.9文獻標識碼: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4.040
Research on Forage Grass Planting and Forage Feed Processing Technology
ZaiIraguriMuhetal Buick
(Grassland Station of Zhaosu County,Yili Prefecture,Zhaosu Xinjiang 835600,China)
Abstract:Zhaosu County is a typical large animal husbandry county. With the further expansion of the breeding scale,the traditional grazing and breeding constitute different degrees of pollution and damag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grassland.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planting mode and strengthen the scientific use of the grasslan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grass planting can better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ensure the continuous supply of green feed,meet the needs of livestock breeding,reduce the frequency of livestock activities on the grassland,and ensure that the grassland can be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repaired.
Keywords:Grass planting technology,forage feed,processing technology
0引言
畜牧養殖產業發展壯大,需要充足的市場支持,同時也離不開牧草種植技術和牧草加工技術的扶持。積極推廣人工種草技術,能為畜牧養殖產業提供充足的飼料來源,滿足牲畜養殖需求,同時也能解決傳統放牧養殖模式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提高整體養殖效益,保護生態環境[1]。
1牧草種植技術要點
1.1因地制宜選擇牧草品種
牧草種類繁多,不同牧草種子的適應能力、生產能力存在很大差異。在牧草品種選擇時,一定要結合當地畜牧養殖產業的發展現狀,養殖種類、規模,種植制度,氣候環境等,選擇適應能力較強,產量較高,能夠多次收割,生命能力旺盛的優質牧草種子。同時還應確保牧草的營養價值,全面滿足牲畜發育所需。以牛羊養殖為例,主要以禾本科牧草為主,并搭配幾種豆科類牧草。將禾本科牧草和豆科類牧草混合播種,提升牧草的營養價值,實現增產增收。現階段推廣應用較好的禾本科牧草主要包括黑麥草、墨西哥玉米草、黃竹草、紫花苜蓿等。
1.2科學選擇種植地
牧草種植中,為了實現集中、連片生產,集中管理,應確保牧草種植地面積廣闊,地勢平整。一般情況下要選擇較為平坦的種植地區,并且要確保土壤層較深,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豐富,擁有良好的排灌性能,能滿足牧草生長發育所需和多季節的營養供給。選擇種植地后,應對土壤進行一次全面的翻耕,翻耕深度主要依據種植地的實際情況。對于容易造成土壤流失的土地,應嚴格控制翻耕深度,一般控制在10~15 cm。對于土壤層較為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的種植地,翻耕深度一般控制在20~25 cm,打破犁底層[2]。通過有效的土壤翻耕,確保土壤層疏松多孔,地面平整,上虛下實,達到播種要求。同時,需要做好底肥的施入,堅持以優積肥為主,化學肥料為輔。由于豆殼類牧草根部具有固氮作用,所以應嚴格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增施磷肥、鉀肥。
1.3科學種植牧草
牧草的播種日期,要根據牧草品種特性、牧草營養價值等幾個方面綜合確定。對于一年生牧草,適合春季播種,通過一年的生長能夠達到最佳生長量。春季播種時確保土壤溫度達標的基礎上,越早播種越能提高牧草的產量。新疆昭蘇縣春季牧草的播種時間一般在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多年生牧草,可以在春夏秋3個季節進行播種。很多放牧地區春季降雨量相對較少,氣候干旱,所以不適合春季播種。夏秋季節降雨量逐漸增多,種植地濕潤,適合播種。一般夏季從6月上旬開始到7月底結束,秋季在8月開始到9月結束,最晚不能超過10月下旬。牧草播種方法多種多樣,包括撒播、條播、穴播等幾種方式。撒播就是將牧草種子均勻得到撒到田間,利用牲畜的踐踏或者降雨,將牧草種子掩埋在土壤層以下,該播種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對牧草種子的消耗量相對較高,作業時間相對較長。條播和穴播均能實現機械化操作,是將幾種牧草種子均勻混合在一起,按照行距播種,能夠實現不同牧草品種的跨行播種。機械化播種大大降低人力成本,提升作業效率[3]。實際播種過程中,一定要結合種植地的地勢、條件、人力資源配置、機械等情況確定相應的播種方法。
1.4科學田間管理
牧草人工栽培過程中應重點做好田間管理工作。播種到出苗階段,遇到連續陰雨或者濕度較大土壤板結時,應及時進行土壤破碎處理,確保牧草種子能全面頂土出苗,培育健壯幼苗。牧草從分蘗到開花階段,是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移的關鍵階段,此時對養分和水分的需求量逐漸增加,應結合種植牧草種類,科學施肥灌溉。主要以氮肥為主,增施磷肥、鉀肥。進入生長中后期之后,應嚴格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夏秋季節降雨量逐漸增多,對于地勢低洼容易積水的種植地,在遇到連續陰雨天氣之后,應該及時做好田間的排灌工作,避免田間濕度較大,引發多種病蟲害的發生流行。不同牧草品種的適應能力不同,病蟲害的種類存在很大差異,需要做好田間病蟲害的流行病學調查,掌握多種病蟲害的發生特點,以便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針對性的防控,確保在短時間內控制病蟲害。
2飼草加工類型
2.1青貯飼料加工技術
對于種植規模相對較大,產量較高的牧草,在其開花積累最高的階段,及時收獲。當濕度達標后,將多種牧草混合,進行牧草青貯處理。通過該處理,營養價值更加全面,滲透性更好,能夠滿足牲畜的生長發育所需,牲畜喜歡采食,對增加采食量有很大幫助。
2.2傳統晾曬加工技術
牧草傳統晾曬加工技術主要包括田間晾曬加工和草架干燥加工兩種方法。田間晾曬加工就是將收獲好的牧草平鋪到草地上暴曬之后,將其堆成一個個的小草堆,自然風干。在處理過程中先把收割的牧草攤開,周期性的進行翻動,等到牧草水分達到50%左右之后,將牧草堆成小堆,高度控制在1m左右,自然風晾干。天氣晴朗光照充足的條件下,白天12 h左右就能使牧草曬干。遇到陰雨天氣,應該做好牧草的遮蓋,避免雨水打濕牧草。草架干燥加工方法比較常見,當牧草的水分達到50%左右之后,把牧草放在預先準備好的草架上面,保證草架和地面留有一定空隙,確保草架當中的空氣流通,加速牧草干燥,減少營養物質流失。
2.3草產品加工調制技術
草產品加工調制技術主要包括草粉生產、草顆粒生產和草塊生產3種。草粉生產一般適合于禾本科牧草。選擇牧草蛋白質含量最高的時間段,將牧草放置在烘干機內,短時間內干燥處理,降低牧草水分,減少營養物質流失。當水分達到一定標準之后,進行粉碎處理制作成草粉。將加工生成的草粉進一步壓制,就會制作成草顆粒。在制作過程中所選擇的配套機械設備不同,所形成的草顆粒的直徑大小、質量存在很大差異性,但要確保生產的草顆粒大小均勻,表面光滑不破裂。另外,為了提升牧草的運輸效率,增加儲藏性能,可以將優質牧草進行適當加工處理制作成草塊,減少營養物質的流失,方便牧草的儲存加工。
3結束語
在人工種植牧草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結合當地土壤的氣候條件,選擇相應的牧草品種,并做好有效的種植管理,滿足牧草的生長發育所需。在確保牧草健康生長、提高牧草產量的基礎上,還應該積極推廣先進的飼草飼料加工技術,嚴格控制加工環節,保證飼草飼料產品的整體質量,最大限度的提升牧草的營養價值,最終推動牧草產業的商業化發展,提高養殖效益。
參考文獻
[1]普布次仁.牧草種植與飼草飼料加工技術[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7(11):88.
[2]寶紅星.淺析牧草栽培與飼草飼料加工技術[J].中國畜禽種業,2020,16(5):69.
[3]王明龍,鄭林.牧草飼料青貯加工方法[J].今日畜牧獸醫,2020,36(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