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璐彤
(天津工業職業學院 天津 300400)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人們的業余生活比較豐富,大力開展體育鍛煉,其中最具備代表性的運動項目就是足球。然而足球運動極易造成損傷,當運動員發生損傷后,無法正常訓練及比賽,嚴重時還會影響后期運動。為了降低運動損傷的影響,此次研究重點分析和研究運動損傷問題,有助于預防運動損傷。
在足球運動中,下肢損傷比較常見,主要為踝關節、膝關節。雖然運動員自身條件、客觀條件差異比較大,且勞損部位、程度差異較大,但損傷共性較多。第一,在足球運動中,必須加強身體要求,同時對肌肉力量提出嚴格要求[1]。足球比賽對運動員身體素質要求高,如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器官等,會處于持續高能狀態,修養一段時間后,才可以恢復。當身體恢復時間不足時,將會加劇運動員機體慢性損傷。第二,足球運動的對抗性較強,在運動過程中,會碰觸其他運動員,在接球動作中,運動員會以身體接球,因足球沖擊力較大,極易對運動員造成傷害[2]。
足球運動中,運動損傷部位與運動性質關聯性強。在運動過程中,下肢的能量消耗比較大,極易造成慢性損傷。腰椎、踝關節、大腿肌肉等部位,極易出現運動損傷。由于足球運動的技巧難度大,針對首次接觸足球的運動員,在參加比賽之前,必須接受高強度訓練,才可以參與到足球比賽中,利用大量訓練性比賽,可以加強運動員配合的默契度。而在此期間,會過度消耗運動員的身體,并且由于機械性勞損,出現慢性損傷問題。在運動中,踝關節、腰部的肌肉緊張,持續做出外展、旋轉、內收動作,組織和關節處于超負荷狀態,極易發生運動損傷。在運動之前,沒有做好準備工作,高強度運動下極易造成肌肉乳酸堆積。
身體素質屬于足球運動員的重要素質之一,對運動訓練的影響非常大。當運動員身體素質不達標時,極易出現損傷問題。在進行足球運動之前,必須做好全面的準備工作,以此保護運動員的安全。足球運動前期準備活動,能夠有效保護慢性損傷運動員,通過熱身運動,能夠打開關節,避免突然發力造成不良影響[3]。
對于足球運動項目來說,技巧復雜度高。在比賽過程中,運動員處于行走、奔跑狀態,運動員在爭奪足球時,身體可能會發力。若發力動作不正確,將會對運動員關節、肌肉等部位造成影響[4]。在比賽中,應用腳外側踢球動作時,會損傷踝關節韌帶;腳內側接球時,運動員收縮內側韌帶,受到足球作用力影響后,會導致踝關節向外牽拉,此時會拉傷副韌帶,也會損傷半月板。足球運動過程中,正腳背接球動作多,該動作對韌帶損傷影響非常大。受到足球的沖擊力影響,股四頭肌放射性收縮用力,對抗外部作用力,此時會導致用力過度,引發肌肉拉傷。常見問題如下:股四頭肌肌腹、伸肌膜極易發生撕裂性損傷,損傷程度與外作用力相關。
針對未發育成熟的兒童,不注重保護關節與常見損傷部位,會嚴重影響兒童的成長發育。對于兒童足球運動員,前腳掌接球時,也會引發損傷,足球高速運轉,會給腳部肌腱帶來強大的沖擊力,導致損傷。
在運動過程中,足球高速運轉,會產生較大沖擊力。運動員接觸足球之后,由于球體的作用力影響非常大,而運動員通過身體去接住足球時所承受的作用力非常大,會引發運動損傷。由于身體運動牽動部位多,極易受到損傷牽連影響,如果足球作用力過高,還會使運動員出現趾關節損傷、四肢損傷、面部損傷等,此外,還會損傷臟器、睪丸[5]。
第一,踢傷。足球運動項目中,運動員極易產生肢體接觸,跑步、搶球動作產生的沖擊力較大,此時就會出現運動員之間的碰撞,從而造成意外傷害。球鞋等硬物也會傷害球員,造成肌肉挫裂傷、踢傷、臟器損傷等。運動員運動期間,也會出現骨頭損傷,如骨頭斷裂等[6]。
第二,摔傷。在爭搶足球掌控權時,極易出現沖撞、推搡等動作,在搶球之后,需要帶球脫離對方的防護范圍,此時球員容易摔倒。當比賽天氣不佳、場地不平整時,易出現意外事故,如運動員摔倒后會出現皮肉擦傷、腦震蕩等,嚴重時可出現肌肉斷裂、骨頭斷裂、脊椎損傷等。而守門員為了阻斷球,常常需要做撲倒動作,此時容易造成膝蓋、手腕損傷。
足球運動還會出現較多慢損傷,是由于長時間身體勞損所致。長時間承受較大負荷,加劇損傷關節軟骨,引發關節囊積水、老化。
選擇A小學、B中學足球運動青少年共計150名,16歲以上群體因骨骼生長穩定,外部抵抗力強,所以排除在外。通過表1數據可知,12歲兒童為生長發育期間,骨干持續增長,此時骨干強度比較弱,極易出現損傷影響。應當注重日常飲食營養補給,確保充足的睡眠時間,適當控制運動量,避免勞損過度[7]。

表1 運動損傷與年齡的關系探究
為了避免足球運動期間發生損傷,必須基于運動員自身角度出發,加強安全意識培養,遵循運動規則與要求,約束自身行為與動作。在比賽、訓練過程中,尊重比賽規章制度,冷靜對待裁判處罰。強化安全意識,既是對足球運動員的要求,也是對比賽舉辦方、足球協會提出的較高要求。在運動練習過程中,教練員應注重練習計劃的制訂,教練必須準確掌控練習內容、強度,以免影響運動員身體健康。教練員在編制訓練方案時,要按照運動員的身體情況、營養需求,確保方案的合理性。在設定練習強度時,應當遵循球員實際情況,做好科學化調整,確保球員身體健康,全面加強練習效果。針對賽事舉辦方,重要職責在于維護比賽場地安全,注重監護和管理比賽場地,在比賽之前,全面排查比賽場地,排除足球場的危險因素。
柔韌性訓練能夠加強足球運動的對外抗擊能力,在訓練期間,應當全面提升訓練強度,加強韌帶抵抗能力。柔韌性訓練,首先要了解韌帶相關知識,確保運動員能夠理解和了解動作要點,在短時間內,應當掌握動作要領,使運動員了解韌帶、關節部位損傷概率較大,且承受范圍限制大,長期處于超負荷運動狀態,會導致慢性損傷,對自身運動壽命影響大。
運動前期準備能夠對運動員損傷進行預防,影響意義較大。在運動之前,通過準備活動能夠使運動員快速進入運動狀態,保護運動員,避免運動損傷。在前期準備中,需要在教練員帶領下,全面做好運動活動。教練員應當安排多項準備活動,保證運動員自我熟悉并練習。運動員根據自身身體素質、比賽情況、訓練場氣候條件,合理選擇訓練項目。
教練員素質水平,對運動員運動技能、自身安全影響較大。采用科學化的訓練方式,不僅可以降低運動損傷概率,還可以確保訓練內容安排的合理性。教練員應當全面調查運動員情況,同時針對性地制訂訓練計劃。在教練員中,能夠做好上述工作的比較少,主要是由于訓練員缺乏訓練知識,為了全面提升球隊競技水平,常常增加練習強度,不關注球員健康問題。因此,為了使教練員素質得到提升,降低足球運動損傷率,確保訓練內容的有效性,教練員在安排訓練內容時,不僅要關注運動員健康問題,還應當兼顧到練習內容難度問題,分析運動員的接受能力。
綜上所述,受足球項目運動特點的影響,在運動過程中,運動員極易產生損傷問題,特別是青少年群體。此次研究,著重分析足球運動特征、常見損傷、損傷原因,研究結果顯示,運動損傷原因和運動員身體素質、足球運動技巧性損傷的關系密切。通過研究分析顯示,必須全面加強足球運動員的安全意識,注重柔韌性訓練,關注運動前期準備,全面提升教練員素質,避免運動中損傷問題的發生。